外商独资医院进场,未来国内的医疗制度会发展成香港那样的“双轨制”吗?

百科   2024-09-13 11:56   广东  


先一起来捋一捋香港的医疗现状。

香港的医疗体系跟英美西方相似,是双轨制”,分为公立医院(政府高度补贴)和私立医院,以及其他一些私人的医疗机构。

   

 那它们又有何不同呢?

首先,是收费方面。

公立医院基本免费(前提是有香港身份),因为港府奉行的原则是:不容有市民因经济困难而得不到适当的医疗服务。

以就诊费用为例,香港公立医院对符合资格(有香港身份证)的人士,每次急诊就诊费用是180元港币,整体收费是比较亲民的。

但如果没有香港身份,在公立医院就诊也会贵得飞起,同时,在公立医院也可以花额外的钱享受更好的病房条件和私家服务。

而私立医院呢,则提供更优质的环境和服务,堪比五星级酒店的服务水平。

没有收费标准,完全是市场化行为,问诊每次300-1500港币(一般包含2-3天的药费)。

住院的话,费用也非常美丽,看个病的费用至少比公立医院贵了10倍都不止,不是一般民众能承受得起的。


其次,看病等候时间。

公立医院门诊不设现场挂号,也不能选医生,号也比较难抢,只能通过APP或者电话来预约,一般都预约不到当天和第二天的号。

想要时间快就不能保证离得近,预约快的大概率也是下周的时间,在这期间,小病小痛可能就已经自愈了。

预约成功,一般是到公立普通科门诊、公立急诊科就医,医生初步了解病情后,如果认为需要到专科门诊进一步诊治,会开具转介信。

请注意,无法直接挂公立医院专科门诊的号,必须通过转介信。

然而,公立医院的专科门诊经常需要排队数月甚至数年之久,要是病重需要住院手术的,可能病情就在这漫长的等待中被耽误了。

最近,我一个定居香港的同学刚好回来,问起香港的医疗,他说没错,是免费的,但是除非马上会死,医院才会紧急救治,一般拍片什么的,得排队,半年后能拍上。

所以他们尽量锻炼身体,减少生病机会,万一生病,就回国内看。


那不想排队怎么办?

只能去私立医院,患者在私立医院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享受一站式的服务,包括预约、检查、治理和康复等。

就诊流程也较为灵活,特别是私立医院的专科门诊,不需要转介绍信也能看,整体效率高且等候时间短。

同时,那里的医生护士,相当注重病人隐私的保护,相当重视病人的就医体验,在门诊的走廊上,几乎是听不到声音,也看不到病人的,同时,所有诊室,门关着,几乎看不到任何在诊室里的医生和病人。


最后,医院和医护数量不同。

目前,香港共有43所公立医院,13家私立医院以及160多家私人诊所,还有相当数量的专科诊所、养护中心、中医馆等。

看起来医院是挺多的,但医生却不多。

根据2020年香港专业医务人员登记处的数据,香港的全职专业医务人员总数为16338人,其中包括了医生、牙医、中医师、药剂师和护士等,每一千名人口的医生比例:2.16名医生。

其中,公立医院大约有6300名医生,负责照顾90%的病人;而私立医院大约有7000名医生,只需照顾10%的病人。

过去几年,公立医院共流失了1200多名全职医生,截止2023年12月,据医管局透露,医生年流失率为6.4%,护士则达9.9%,大多数有经验的医护选择跳槽至私立医院。

所以,这就导致公立医院经常供不应求,等候时间长,医生看病时间紧,香港公立医院医护人手短缺以及医护专业人员工作繁忙是不争的事实。

因此,基于以上3点,如果经济条件允许,港人为了能保证时间和效率,都会选择私立医院。

这也造就了香港发达的商业保险市场,专门针对私立医院使用,保费基本每年在大几千到几万,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


以上,可以看出香港和大陆医疗体制有很大的不同。

总的来说,香港模仿的是英国的欧洲医疗体系,也就是有些人嘴里羡慕的免费医疗,公立医院大部分免费,但公立医院小,床位不多、设备不多、医生不多,要想免费到医院看病,可以,就慢慢排队,否则自己多花钱,多买商业保险,到服务好、医生水平高、也不排长队的私立医院。

总之,它的这种医疗体系是为社会精英服务的,总体效率低

而咱们大陆的医疗体系是为普通人设计的,已经算是非常高效了。

虽然还有需要持续完善改进的地方,但是对老百姓来讲,可以选择任何医院,可以选择你想找的医生,都是自由的,也不用等太长时间,普通人找最顶级的医生看病也不是难事,没有啥限制,随着医疗制度的完善,医保覆盖越来越广,报销比例越来越高,比它们所谓的免费医疗还是好的。


偏题说一句,免费医疗在我国很难实现,且不说钱从哪里出,就算实现了,也只是基本的兜底,现在如果有啥看不起的大病,免费医疗也照样救不了。

简单来说,免费医疗要是真那么好,国外就不可能有那么多私立医院了。

现在,我国也已经扩大外商独资医院的试点,未来私立医院也会增多,会不会发展成香港这样的医疗模式,现在也未可知,但确实是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的。


随着内地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内外信息交流的逐步增多,越来越多的内地富人也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寻找更好的医疗资源,只要条件允许,他们也想赴海外享受先进发达的医疗服务。

所以说“跨境看病”的不止香港人,大陆人也同样会南下去香港就医,虽然医疗费用比国内高,但其医疗服务和疗效有着显而易见的优势,因此赴港或到海外就医也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事了。

所以,我盲猜,正因为市场有这个需求,所以才会在那9个一二线城市扩大外商独资医院的试点吧?

其实,刺激经济,一定要给富裕阶层更多的选择,留住富人,经济才能好。

还是要把税收和消费留在国内,毕竟富人去国外看病,国内一分钱捞不着,那还不如让洋医生、洋医院来这里。


目前,大家比较担忧的是这些医院会不会跟医保挂钩吧?

大概率不会接入医保,因为医保本身就很紧张,推动三明医改的目的就是花小钱解决基本需求,但应该会开发其他报销途径。

以香港为例,虽然说拥有香港身份就可以享受近乎免费的公立医疗资源,但在“公立医院排队长+私立医院费用贵”的困境下,港府推出了自愿医保计划(VHIs)

简单来说,就是受到港府医卫局监管的商业医疗保险,目的是鼓励民众多使用私立医院的服务,以减轻公立医院的压力。

它设定了商业医疗保险的最低标准,买了这种保险,去私立医院产生的费用就有可能得到保险公司的报销。

反观大陆地区,人口基数大+老龄化社会逐渐凸显,整体医疗资源越来越紧张,各大医院的接诊压力也一直很大,未来国内会不会也像香港一样借助私立医院大力发展商业保险呢?

答案是肯定的,毋庸置疑。

一方面,外商独资医院已经扩大试点范围,另一方面,这几年不少省市都推出了针对民众的“惠民保”,其实也是一样的逻辑。

毕竟光靠医保并不能满足民众日益增长的医疗报销需求,必须要借助商业保险,就像保险公司宣传的:医保+商保,生活更美好

所以,参照香港的模式,医保不是重点!

重点是高薪聘请人才,商业保险覆盖,还有自行定价。

说实话,引进外资,去不去,看个人,又不是强制,也不是没有其他的选择,终归是市场需求产生的市场行为。

公营医疗和私营医疗互为补充,覆盖广泛,满足不同需求,适合不同的社会阶层,各自承担着不同的角色和职责,私立医院专注于提供高端医疗服务,而公立医院是政府投入巨额资金换来的收费低廉的普惠医疗服务。



其实,大家不用担心,这种外资医院与普通人无缘,未来是优秀资本、优秀医生和优秀阶层风云际会,同样也是普通人、公立医院和普通医生的相互抱团,应该说,大家是各得所需。

最后,管它什么政策,要担心的是还是自己的身体和钱包,有空就多锻炼,没事就多挣钱,日子横竖都得继续凑合过!

如果文章对你有启发,在右下角给我一个“赞和在看”的鼓励吧~
往期文章:
一年挣不到10万,为啥觉得100万是小数呢?
求职不易,现在找工作还卡上生肖了!
外商独资医院进场,医疗分层即将实现:没钱看公立,有钱就看私立!
作者简介阿紫,“三无”人员,无高大上的头衔和职称,无所谓的名气,无网络砸钱换来的知名度,业余时间写写心得体会,感谢大家的关注。

        「创作不易,点个👇赞吧

紫言紫语杂谈
一个人的大千世界,一群人的芸芸众生,生活本该美好!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