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个新闻,某街道办事处招聘办事专员,跑去应聘的一大批人竟然都是名校的研究生,其中还有不少海龟硕士。
要知道十多年前,大专生都可以随便去街道啊,这学历的通货膨胀实在是太夸张了。
说句真心话,时代真的变了。
不管你是准备毕业的大学生,还是家里有孩子正在读大学的家长,请一定要降低自己的心理预期,
因为考上大学就是天之骄子的时代已经彻底结束了。
以后大学生遍地,人人都是高学历,大学生和以前的高中生恐怕不会有特别明显的区别。
如今,学历贬值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热门话题。
事实上,早在90年代,日本也经历了类似的困境。
回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社会曾是高学历人才的理想之地。
伴随经济的高速发展,每年日本面临450万的人才缺口,而大学每年毕业的学生仅有50万人左右。
为了避免人才竞争过于激烈,日本政府推出了限制招聘制度,规定企业只能在8月至10月间进行校园招聘。
因此,那时几乎没有大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的情况。
如果有,通常也是为了等待更好的工作机会。
然而,这种美好局面并未持续太久。
90年代初,由于内外经济因素的影响,日本经济泡沫破裂,导致各行业的萎缩。
为了生存,许多企业开始裁员,甚至在1993年,参与校招的企业数量较泡沫时期减少了70%。
就业市场从繁荣转为拥挤,许多原本无人问津的职位开始吸引成千上万的竞争者。
为了提高就业竞争力,大学生们开始接受低薪甚至无薪的实习工作,薪酬与劳动严重不匹配,学历的价值开始贬值。
1995年,大学生的起薪出现30年来首次负增长,学历逐渐成为象征,而非保障。
更糟糕的是,日本政府放开了限制招聘制度,原本仅限于三个月的招聘期变得不再固定。
虽然政策初期有所成效,大学生的就业率略有回升,但随之而来的是一些非应届毕业生也加入了就业竞争。
而这些实习经历多为无薪,甚至需要学生支付所谓的“培养费”,这就加剧了学历贬值。
为了应对就业困难,整个社会开始“内卷”,《日经新闻》将这种现象形容为“就业军备竞赛”。
由于无法解决就业问题,政府的政策逐渐变得更为苛刻。
2005年,日本政府宣布大学法人化改革,政策的核心是“学校要自负盈亏”。
这意味着,大学必须通过增加学费来弥补资金缺口。
2000年,一所普通大学的年学费为6万日元(约4600人民币),而到2010年,学费涨到了53万日元(约4.2万人民币),涨幅达10倍。
学费飙升,使得许多贫困家庭的学生不得不依赖助学贷款。
根据当时的数据调查,每2.7名大学生中就有1人靠贷款完成学业,平均贷款额为324万日元。
然而,毕业后,许多学生并未能如愿找到工作,导致了大量未按时还款的情况。
2010年,未按时还款的大学生已达33万,而当年日本的应届毕业生仅有50万人。
这些学生刚刚步入社会,便面临着个人信用破产的风险。
进入21世纪,学历贬值的现象愈加严重。
2024年,日本高考人数已跌破50万大关,创下近30年来的新低。
许多高中生选择不参加高考,直接进入职场。
对于这些学生而言,与其争夺一个看不到希望的未来,倒不如直接走入社会,选择一条更现实的道路。
日本社会正逐步进入低学历化时代。
再看回我们国内的情况,学历贬值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学力(学习能力)并不会贬值。
无论是学历还是学力,最终决定个人成功与否的,还是个人的实际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对于每个人来说,真正重要的不是文凭,而是通过学习积累的知识、经验和实践能力,这才是未来谋生的关键。
实际的就业市场中,许多行业依然面临人才短缺。
例如,许多职业技术工人和蓝领工人的需求依然强烈。
只不过,我们的社会普遍存在着对低学历职业的偏见,认为这些岗位不如高学历岗位更具“价值”。
然而,我也看到不少新闻,与绝大多数人的选择相反,少数人在名牌大学本科、硕士、博士毕业之后,已经进入职场,有了体面的工作,有了不低的收入,却将他人视为至宝的名校文凭丢弃一边,重新加入高考大军,目的只是读一个大专。
为什么呢?
因为他们回归现实,追求的是一技之长。
只有经历过职场打磨过的人,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许多人经过三年五年甚至十年才明白自己追求的是什么。
如果厌倦了所从事的工作,或是发现了自己真正兴趣所在,还可以重新选择的话,就不要害怕放弃既得利益,这些人就是如此。
现在大部分人的工作,就是老板让你干,你就有自己所谓的事业,不让你干,你就是失业。
如果将自己的人生寄托于外在条件,最终可能变得无所依托,像树叶被风裹挟着不知飘向何方一样。
从古到今,技能一直被视为安身立命之本,有一技之长可以吃一辈子。
低学历并不代表低能力,许多人选择的是追求学力,而非文凭。
我们国家近年来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改革传统的教育模式,试图打破“学历=能力”的固有思维。
许多孩子在传统教育中成绩不理想,但这并不代表他们无法取得成功。
正如那些非学霸的成功人士一样,他们通过自身的努力和特长,也还是能在社会上获得了成就。
太多的人一边抱着985、211毕业的“名声”不撒手,一边又怨斥白领生活的苟且;一边不断地自怨自艾空有抱负,一边又缺乏追逐梦想、重启生活的勇气。
既然如此,为何不能在可以选择“想做什么”的时候就调转方向呢?
现在的就业行情,是需要活得清醒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