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发现,现在刷手机的时候,无论是什么平台,各种网剧频频映入眼帘?
比如那种身价上亿的总裁,在咖啡厅谈生意时,误被一个靠摆地摊为生的女孩当成了相亲对象,女孩提出了闪婚的要求,而总裁隐瞒身份答应了,随着剧情推进,总裁的真实身份被揭露,一段陈年往事浮出水面。
除此以外,还有什么原配手撕渣男,儿媳智斗婆婆,赘婿大杀四方,小白速成神功。
极度浓缩的剧情,三五分钟内急速打脸反转,逆袭的爽点塞得满满当当,主打一个浮夸的配方,狗血的套路,更加离谱、震碎三观的还是绝经期赛道。
现在中老年人看的短剧已经这么邪门了吗?
比如什么《闪婚50岁》《50岁保姆嫁豪门》《卖菜大妈竟是皇嫂》——光是看标题,就已经充满了荒谬的气息,剧情的荒诞度也同样惊人。
以《闪婚50岁》为例,开篇女主忍辱负重,在家被儿子和儿媳打骂,还被儿子逼着再婚以换取88000元的彩礼。
当女主痛哭着说“你这是要把妈卖了”时,竟然让人不禁起了一阵鸡皮疙瘩。
接下来,女主遇到了一位假扮出租车司机的中年霸总,从此开始了人生的重启,走上了逆袭的道路。
剧情虽然简单直接,但情感冲突与紧凑的剧情让叔叔阿姨们欲罢不能。
谁能想到,年轻时的追剧瘾,到了晚年又再次燃起了?
如今,中老年短剧到底有多火?
一起来看看。
今年以来,中老年短剧进入了爆发期,许多千万级营收和亿万级播放量的剧集纷纷涌现。
像《闪婚,老伴是豪门》这部剧,半个月的时间播放量已经超过了5亿次,充值金额更是高达2640万元。
像这样的中老年短剧不仅营收火爆,播放量也十分可观,观众甚至一口气追几十集,根本停不下来。
所以,许多子女都在网上吐槽:
“以前爸妈总不让我看电视,现在却自己抱着手机乐得不行。”
仔细分析这些火爆的中老年短剧,不难发现它们的套路大同小异,充满了公式化的痕迹。
要么是霸总,要么是甜宠,再不然就是两者兼有。
网友总结得更是非常到位——“霸道总裁爱上绝经的我”,实际上就是把之前流行剧的元素换个皮重新演绎一遍。
这些短剧的剧情虽然不经推敲,但对观众来说,爽点最重要,而这种节奏明快、剧情简单的剧集正适合那些退休或半退休的中老年人:不需要动脑,但又能提供娱乐。
除了这些通用的爽点,中老年短剧还进行了适龄化改造,尤其是在家庭关系方面。
年轻人主角的电视剧中,父母通常只是配角,甚至成了背景板,但在这些银发剧中,子女不论正面还是负面,仍然是剧情的核心。
业内编剧表示,这是因为在东亚的中老年人情感需求中,子女陪伴是第一位的,夫妻关系则是其次。
从这些虚构的短剧中,我们可以看到中老年人对子女陪伴的渴望、对恋爱婚姻的遗憾、以及对工作事业失败的反思。
因此,这类短剧成了中老年情感生活的止痛药,帮助他们在虚拟的故事里弥补过去的遗憾,这也正是中老年短剧能够异军突起的根本原因。
随着社会老龄化加剧,中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变得越来越强烈,短视频平台上也已经看到这种趋势,影视公司也早已嗅到了其中的商机。
据红星新闻报道,2023年底微短剧的用户数量已经突破5亿人。
而根据2023年全景生态流量年度报告,30岁以下的短剧用户占比30.4%,而30岁以上则达到37.3%,这为中老年短剧的火爆提供了市场基础。
随着短剧热潮的爆发,影视公司纷纷投入制作,但影视圈一大毛病就是喜欢跟风炒冷饭,中年妇女闪婚,豪门的戏火了之后就有一连串的戏照着这个路子翻拍再创造。
本身这类剧集成本就低,主演是三四线的,特效是没有的,一部戏七八十集下来,从剧本到拍摄总周期,一个月总成本也就四五十万,能成爆款,盈利就是千万级的。
然而,短剧火得快,也过气得更快,一部短剧的生命周期通常只有一两周。
这也是短视频平台特性的影响,同时也是剧方充值费用的决定性因素。
编剧透露,能够盈利的短剧通常将90%的充值金额用于投流打新,这几乎相当于在为平台打工。
新剧不断涌现,老剧则很快被压下去,在这种快速迭代的过程中,短剧注定无法磨练剧本和演技,内容同质化严重。
此外,短剧还特别针对中老年人不熟悉手机操作的特点,设置了许多付费陷阱,例如,默认勾选自动解锁下一集、诱导充值会员、广告链接到网购商店等。
一部短剧的解锁费用大约为20到40元,但不少网友反映父母一个月内花费了上千元,这无疑是进入了发行方设置好的陷阱。
尽管这些问题和乱象存在,但对于短剧的目标观众——中老年人而言,这些并不是重点。
对他们来说,重要的是能否在无聊的晚年生活中找到精神慰藉,找到情感出口。
随着年龄增长,中老年人常常感到无力和边缘化,而现代家庭中,成年子女和父母之间的疏离感也在加剧。
因此,短剧成了他们情感寄托的载体,填补了他们逐渐消失的情感缺口。
这也意味着,针对中老年人情感需求的市场依然是巨大的蓝海,值得企业进一步挖掘,而对整个社会而言,如何满足中老年人的情感需求,或许是我们未来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