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刷到一个视频,画面里,一人跪在日本某招聘会上。
按常理来说,我们一般会觉得他可能是个找不到工作的求职者,可实际上,事实正好相反。
这个跪下的人并不是求职者,而是招聘者,是公司的HR。
日本面临着严重的老龄化问题,再加上年轻人不愿意生孩子,导致招聘变得非常困难。
为了吸引应聘者,很多公司已经不再只是加薪了,这时候,招聘者竟然选择了下跪,目的是通过这种方式告诉求职者,公司并不会对他们苛刻,也不会压榨员工。
反选时代来临:你不干真的没人干了....不能走啊!
这一幕真是让我震惊了。
感觉日本人下跪跟玩一样。
不过,这也侧面说明了日本劳动力市场用工短缺,日本打工人的福报来了。
我查了一下相关新闻,今年春季毕业的大学生就业率4月1日竟然高达98.1%,创下了自1997年有统计以来的最高纪录。
为了吸引应届生,日本各大公司开启了“抢人大战”,像什么保证一年休假129天、入职就送100万日元等福利,还有加薪,更是成了标配。
与其他国家的大学生还在拼命投简历、找工作不同,日本大学生简直是在悠哉悠哉地“逆向选择”。
不管你成绩怎么样,专业强不强,性格如何,只要愿意工作,几乎都能找到工作。
为什么日本的就业市场能够呈现这种反常现象呢?
其实,日本企业这种抢人模式,早就不是第一次了。
上个世纪80年代的泡沫经济时期,日本也曾经历过一波人才荒。
当时,由于企业扩张迅猛,人才需求激增,招聘标准几乎可以归结为:
第一是“人”,第二是“活着”。
然而,如今的日本就业环境与当时大不相同。
如果说泡沫经济时期的用工荒是由企业需求端过于旺盛引起的,那么如今的用工荒则完全是由供给端的人力资源极度紧缺所导致的。
长期以来的低生育率,导致日本年轻劳动力的数量日益减少,这一变化彻底颠覆了日本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关系,最终造就了目前这一夸张的就业率。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这个就业率的统计并不包括那些选择继续深造、自由职业,或者回家做全职儿女的大学生。
统计的只是那些立刻想工作、准备找工作的大学生,占了74.1%。
所以,实际就业率应该是74.1%。
但如果对比一下咱们的数据,就会发现差距还是很大的。
根据智联招聘的数据,今年中国的应届毕业生就业率只有55.5%,比去年还下降了2个百分点。
所以,两者的差距还是挺明显的。
这也反映了两国就业氛围的差异。
2024年日本大学应届生的求职人数为45.5万,而企业的需求量却高达719.7万,也就是说,每个求职者大概对应1.75个岗位。
尽管5000人以上的大公司竞争激烈,但其他企业的招聘竞争也很激烈,像300人以下的中小企业,求人倍率甚至高达6.19。
也就是说,一个毕业生可能有6家公司在争抢他,这种情况下,他已经不该叫“求职者”,更像是“择业者”了。
面对这种激烈的竞争,企业的招数自然也不少,最直接的一招就是加薪。
今年,大约一半的日本企业上调了大学生的首月工资,涨幅高达15.4%。
新入职大学生的平均月薪为22.6万日元(约合人民币1万多元),同比增长了4.01%,这也是1991年以来的最大涨幅。
实际上,想在毕业季后再争取应届生的公司,基本上已经错过了机会。
现在聪明的公司,在毕业季来临之前,提早半年去各大高校抢人了。
只要大学生愿意工作,几乎都能在毕业前找到工作。
不过,选择多了,反而让应届生变得更挑剔了。
更夸张的是,为了让学生安心,打消顾虑,很多日本公司不仅和学生达成协议,还会联系学生的家长,争取家长的支持和认可。
有些公司甚至邀请学生和家长一起参观公司,让他们了解环境、工作内容,和在职员工面对面交流。
就差没拍胸脯保证:“您家孩子来我们公司肯定没错!”
感觉像是把找工作变成了婚姻大事,连见家长这么隆重的活都给整了出来。
回过头来看,今天日本劳动力市场的这种局面并不意外。
多年来,人口专家就一直警告,长期的低生育率将必然导致劳动力短缺。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日本政府也采取了诸多措施,除了应对通货紧缩,也在努力提高生育率。
但30年过去了,尽管今年CPI(消费者价格指数)突破了3%,综合生育率却跌破了1.2%,创下了历史最低纪录。
今年65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比例也增长到了29.1%,比1985年的10%翻了近三倍。
这种人口结构的变化,让日本的劳动力短缺愈加严重,企业招聘困难、政府焦头烂额的局面也愈加突出。
不过,尽管国家面临危机,大部分普通日本人似乎并不太担心。
官方所渲染的国家危机对于普通日本人来说,不过是一种早就听腻歪了的空洞宣传。
大部分人还是认为儿孙自有儿孙福,没有儿孙我享福。
他们很多人都认为,人口减少反而让大家更容易找到工作,社会内卷也减少了,似乎也没什么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