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看台丨史大观:徐玉诺

文摘   2024-12-15 22:08   河南  

徐玉诺

史大观

徐营村村名

河南省鲁山县辛集乡徐营村,宋朝村名是周琪营,元朝村名是薛家营, 嘉靖十二年(1533)徐氏宗族三世祖徐刚公给州县打报告,并经朝廷同意,改“薛家营”为“徐家营”, 1949年之后,至20世纪50年代之间,改“徐家营”为“徐营”。

鲁山徐家营徐氏一脉,祖籍浙江滁州府松阳县(今浙江省丽水市松阳县新处乡赤岩村)。始祖钱福公响应瓦剌之召,跟随明成祖朱棣于永乐十二年(1414)二月庚戌日,从南京出征,六月凯旋;八月受封参将(三品武官),后镇守洛阳八载。

永乐二十二年(1424),始祖钱福公入赘汝州之南薛家营,安家定居。三世祖刚公多次向朝廷申请变更地名,后得州县准许,于嘉靖十二年(1533)改薛家营为徐家营。

徐家营是明清民国政府的插花地,为兵镇之地,自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命指挥葛川于鲁山等处屯种,设立薛家营等二十二营,属汝州卫管辖。顺治十年,直属汝州府管辖。民国改元后,鲁山不再属汝州,但徐家营等二十二营属临汝第七区管辖。民国23年(1934年),省民政厅徐委员在宝丰召开有汝、宝、鲁、叶代表参加的解决插花地会议,经磋商,原汝州属的黄营等90个村庄、宝丰属的马坡等10个村庄划归叶县。通过这次解决插花地会议,徐家营等二十二营归属河南省鲁山县管辖。

嘉庆年间,二门徐清璧订立徐氏一脉的字派为:“身寄名教,言本道德。”共八个字,此字派自第十四世开始使用。民国中期,徐玉诺先生在原字派的基础上又续上八个字:“学尊真命,行法祖宗。”

徐玉诺

徐玉诺,1894年11月5日(农历十月初八)出生,乳名建知,名言信,字玉诺,笔名红蠖、红蠖女士、兰烂生等,号冰蚕老人、玉诺老人等,河南省鲁山县辛集乡徐营村人。

徐玉诺先生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开路先锋、是中国新体诗歌的奠基人之一,同鲁迅先生一样,都是20世纪20年代在文坛兴起的中国乡土文学奠基人之一。

1920年12月4日,徐玉诺先生写出了首篇小说《良心》,年底发给北京《晨报副刊》特约撰稿人郭绍虞先生,经郭先生推荐,发表于1921年1月7日《晨报》第七版。自此接连发表大量的诗文作品。

徐玉诺先生创作诗歌文学作品,可能长久不写一字,如若诗思喷涌,则一日数章。1922年1月6日—4月15日,河南鲁山徐家营—上海—福州苍前山,羁旅漂泊中的徐玉诺写出了一卷诗稿《海鸥》(51题75首);1922年5月3日—11日,九天时间又创作一卷诗稿《将来之花园》(39题41首)。远在福州的徐玉诺先生将这两卷诗稿寄给叶圣陶,叶圣陶于1922年5月22日写出万言诗评《玉诺的诗》,记述1921年5月在江苏甪直与徐玉诺首次晤面。叶圣陶随即将文章《玉诺的诗》和徐玉诺先生这两卷诗稿,转给在商务印书馆编辑《文学研究会丛书》的郑振铎先生。郑振铎在5月30日写出了《将来之花园·卷头语》初稿,1922年6月11日,以《致王任叔的信》为名发表于《时事新报·文学旬刊》第四十期第四版“通讯栏”。郑振铎将徐玉诺先生的《海鸥》和《将来之花园》两卷诗合并为新体诗集《将来之花园》,1922年8月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这是商务印书馆首次为新体诗诗人出版个人专著。

徐玉诺先生是一个“为平民叫苦的人”,他创作的文学作品揭露旧社会的黑暗,为社会底层人民鸣不平。1923年,他写出“血与泪”的小说《一只破鞋》《到何处去》等作品,在《小说月报》发表,受到鲁迅、郑振铎、叶圣陶等人的赞许,引发文坛震动。

徐玉诺在1935—1936年任(私立)鲁阳中学(原址在黉学,即今鲁山一高老校区)校长期间,题写了“信、爱、和、平”四个大字,镌刻于石,镶嵌在学校大门左右两侧月宫门的门额上。“信、爱、和、平”是徐玉诺教育思想的总结。

徐玉诺先生一生发表了四百多首诗歌和一百多篇文章(包含小说、散文、杂文、随笔、剧本等)。其代表作有新诗集《将来之花园》、小说《一只破鞋》《祖父的故事》《到何处去》等。解放后历任河南省文联联络部主任、河南省文史馆馆员等职。

1958年4月9日(农历二月二十一)徐玉诺先生在河南省文史馆去世,徐先生儿子徐奎赴开封迎回灵柩,安葬于徐营村东北一公里凤凰岭下徐氏祖茔。

1905年,徐玉诺11岁,适逢油坊老板徐名崐之长子徐教诗(倾向辛亥革命)开门授塾,玉诺的父亲就恳求他少算在油坊帮工的工钱,换取玉诺读私塾的资格。徐玉诺天资聪慧,又用工苦读,深得老师喜爱,几年下来,不但读完了私塾规定的《四书》《五经》之类,而且读了《庄子》《文选》《唐诗别裁》及其他历史演义、唱本小说等“闲杂书”。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鲁山开办新式学堂,老师徐教诗推荐自己的侄子徐言志与徐玉诺同去报考并考取。

1912年秋,徐玉诺与徐言志同时入鲁山县立高等小学。徐言志家较为富裕,他的母亲就在县城赁屋做饭,玉诺家人负责送些粮食和烧柴。玉诺求学的费用,全靠母亲纺花织布赚钱供给。高小当时开设的算术、博物、格致等课程,使徐玉诺耳目一新。

1913年初,徐玉诺与比自己大三岁的宝丰马街张姓女澄臣(一八九一农历腊月初九)结婚。

“五四”运动爆发后,1920年春,全国人民掀起反对山东问题与日本直接交涉的浪潮,徐玉诺欲卧轨自杀唤醒民众

1916年,青年徐玉诺考入位于开封的省立河南第一师范,1916年—1921年(22~27岁)在省立河南第一师范读书。比同班同学大七八岁的徐玉诺,已经在豫西南贫苦农村生活了二十多年,经过旧文化的熏陶——且具有珍贵的社会底层社会生活经历,这为他1920—1924年在新文学创作领域的横空出世,做了极其重要的铺垫和准备。

在这里,他得以阅读《新青年》等新文化刊物,开始接受新思潮影响。1917年1月、2月,胡适、陈独秀相继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文学革命论》,文学革命随之展开,徐玉诺对他们的主张极为叹服。

1918年,嵇文甫等一批新教员从新文化运动中心北京大学毕业来到第一师范任教。徐玉诺在他们的影响下,开始白话文的习作(当时一师是河南学习、宣传新文化的重镇,除嵇文甫、徐玉诺、罗绳武外,稍后到校的苏金伞、于赓虞等也都是河南新文艺的健将)。

1919年5月,“五四”运动爆发,消息很快传到开封,青年学生纷纷行动,声援北京同学的斗争。5月18日,开封15所中等以上学生共4000人在第一师范操场召开大会,并成立学生联合会。徐玉诺被推举为学联理事,成为河南学生运动的领袖。

1920年春,全国人民掀起反对山东问题与日本直接交涉的浪潮,开封学生于4月19日再次实行总罢课。河南督军赵倜密令属下收买学联中的不坚定分子,致使学联分化;徐玉诺悲愤异常,痛不欲生,

徐玉诺来到开封南关火车站,意欲卧轨自杀,警醒同胞。嵇文甫上课点名时发现徐玉诺没有到,立即发动同学们全城寻找。最终从火车站把徐玉诺找了回来,经嵇文甫先生耐心劝导,他才打消轻生念头。开封学生运动失败后,嵇文甫等打发徐玉诺回家乡躲避警察搜捕。学生运动失败的满腔激愤,激起了他内心的创作欲望,遂创作第一首新诗《夜》。

此诗发表于1922年11月11日《时事新报·文学旬刊》第五十五期,署名徐玉诺。


守狗不敢叫的时候,

更声也骤然沉浊了;

只有微微的哭声伴着拂鼻的烧嗅

一阵阵的送过来。

这大概是自然的末路了!


此首一九二〇,家乡原作

这是当时社会氛围的真实写照。

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爆发后,正在烟台的徐玉诺积极投身抗战工作。他在《自传》中写道“七七事变,我在烟台,以为不能坐视国亡,乃见豫鲁监察使方觉慧(国民党中央委员会负责华北事务的专员),请求北上抗日。”

1937年8月,经方觉慧介绍,从烟台到石家庄国民党华北五省市办事处工作。途经济南时,恰遇从津浦线北段下来的众多伤兵蜷伏在济南车站,无人理会的惨景,徐玉诺当即跨上高台,展开演讲,号召大家做一个有良心的中国人,救济伤病。

1937年9月,徐玉诺随华北五省市办事处撤到河南滑县,几经努力,收容了一批流亡学生成立了战地服务团。不久战地服务团遇敌机轰炸,团员跑散,徐玉诺在滑县道口镇留守几天后,不见团员归来,只身一人撤往新乡。

1938年6月出任鲁山民众教育馆馆长并创办《民舌日报》宣传抗日。徐玉诺此时还组织了“鲁山县抗战巡回宣传队”到附近各县演出。他所编写的抗日歌谣也被广泛传唱。如《抗日联珠》《义勇军》《黄花菜》《纺花车》《好汉歌》等。

1939年继续在家乡鲁山一带宣传抗日。先后以“短工”“易知凯”等笔名写下了讽刺时政的小品文《为人难》《老百姓害怕我,县政府非我不过》《抗战不足,扰民有余》等在《民舌日报》发表。这些文章开罪了鲁山军政当局,报纸被国民党县党部查封,徐玉诺也随即辞去了民众教育馆馆长职务,出任鲁山第一小学校长至年底。

1944年8月,徐玉诺应河南一师的同学——时任邓县汲滩镇中学校长宁介泉之邀,拖儿带女去宛西邓县汲滩镇中校任教。1945年春,宛西邓县沦陷,滩镇中学校长宁介泉投靠日本人,当了维持会会长。徐玉诺愤而与之绝交,立即离开汲滩镇,拖儿带女到附近的徐家村,与村民续上了家谱——办私塾得以栖身,1945年春节前,才返回故乡徐家营。
1947年夏,豫西解放,当时刘邓大军在鲁山设立了豫西军分区和豫西行署。豫西军区司令员韩钧是徐玉诺早年在洛阳师范教过的学生,素知先生学识和为人。他和豫西行署负责人牛佩琮、高芸生等多次到徐营拜访徐玉诺并邀请他参加工作,徐玉诺慨然答应,并以鲁山县代表身份出席了豫西各界人民代表大会。

1949年冬,时任河南省委委员的牛佩琮到淮阳视察,发现徐玉诺在淮阳,把他接回开封参加省文联筹备工作。任省文联组织联络部部长。1949—1958年生活在开封,这期间,徐玉诺写有一首《祭灶诗》:“一碗凉水一棵葱,打发您老上天宫,您老见了他老面,就说我老年年穷”。虽属诙谐打诨,却也是民间真情。

两个故事

1938年6月28日、29日、30日,国民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冯玉祥视察豫西抗战,在鲁山会见徐玉诺,吃住都在徐玉诺任馆长的“鲁山民众教育馆”。并把自己的书《救国必读》题赠留念,徐玉诺在书的扉页上手书“此册于二十七年拜冯副委员长手赐,同时并题赠《抗日诗歌》及《抗日伟大民众》各一册,西亚、西兰必须精读。”

当时徐玉诺的邻居——徐营村的任长在鲁山民众教育馆做炊事员。2019年“九月九”,我在“徐玉诺文化风俗园”听任长的儿子——七十岁的任言营讲了两个故事:《拔拉干屎橛儿——装傻躲过灾》《徐玉诺和村民问好》。

拨拉干屎橛儿——装傻躲过灾

民国期间一个冬天,冯玉祥把徐玉诺推荐给一个国民党将军做幕僚。将军派出手下副官带俩兵去请徐玉诺。因为汽车路不通。副官和士兵换乘马匹前往徐营,其中一匹马驮着半袋子银圆。当时徐玉诺和几位乡亲在徐营村南头离大路近的几个麦秸垛根儿,抄着手晒暖儿。徐玉诺一看就知道怎么回事儿,来人问“这是徐家营吗?”

“是”村民回答。

“徐玉诺在村里吗?”来人问。

“刚才还在这儿。”村民说。

大家四下一找,在另一面麦秸垛根起,看到徐玉诺左手端着一根干屎橛儿——右手拨拉来,拨拉去。

副官说:“唉——这是个傻子。冯将军怎么推荐个这人!走吧,回去复命。”

徐玉诺装傻躲过了这一灾。

徐玉诺和村民问好

鲁山习俗,如果饭时左右,人们相互问好,中午早饭问“吃了饭没有?”晚饭时问“喝了汤没有?”喝汤指吃晚饭。

有一次,徐玉诺从徐营村南往村北回家,村南头儿一位村民问徐玉诺:“徐先生,吃了饭没有?”到家里,早饭还没做好,他从精神世界回到地面,似乎想起在村南头村民问他“徐先生,吃了饭没有?”向他问好。喔——自己还没有回答别人的问好。于是,徐玉诺又回到村南头,向那位乡亲笑着回答:“噢——我还没有吃饭,恁先吃吧,先吃吧!呵呵——我回去了——”





作者简介:史大观,河南鲁山人,鲁山县第一高级中学教师、当代诗人、徐玉诺学会秘书长、徐玉诺档案馆馆长、平顶山市徐玉诺文化研究会会刊《徐玉诺研究》杂志编辑部主任。著有诗集《大观堂文稿》《时间即故乡》等,“徐玉诺研究丛书”(八卷本,徐玉诺学会编印)主编,编辑《<朱家坟夜话>创作资料彙编》(徐玉诺学会编印),与海因合编《徐玉诺诗歌精选》

鲁山县文学艺术网
爱国、为民、崇德、尚艺,推进文艺创新,繁荣文艺创作,打造文艺品牌,扩大鲁山文化影响力,推动鲁山文化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