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文评鉴丨鲁厚之:大爱洒光明 妙手著华章

文摘   2024-12-31 17:15   河南  

大爱洒光明   妙手著华章

鲁厚之

真正认识杨大夫,还是从这本书开始。我读着赞叹着,赞叹他坚韧不拔的求知精神;我读着惊诧着,惊诧他卓越而非凡的医学成就;我读着仰视着,仰视他那高山般的人格和大海般的胸襟;我读着欣赏着,欣赏他那哲思妙语及脍炙人口的华章。

打开这本书,就像一个人揣着半个多世纪的沧桑与辉煌,从远方迎面走来,愈来愈灿烂光明,愈来愈高大伟岸,需踮脚仰视才能看得见。那是一座事业的峰巅,那是一座人格的高标,那是一座精神的金字塔。

鲁山县人民医院眼科大夫杨朝山先生,是河南省乃至国内不可多得的眼科专家,曾是省眼科专家张效仿教授的得意门生,日本名古屋大学眼科留学生,美国洛杉矶第五届国际名医大会国际名医金奖的得主,多次出席国际国内重要学术会议,发表有国际影响的论文160多篇,科技成果奖14项,主编眼科专著5部,翻译日本眼科专著2部,合著多部,译文100多篇。新乡医学院兼职副教授,稀有的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享受者。从事眼科临床工作50年来,诊治病人364000人次,做眼科手术21200例。

这些数字真实地记录了杨朝山先生从医50年的辉煌人生,卓越的学术成就令世人赞叹不已,政治荣誉一大堆姑且不说。更令人惊诧的是,他还是侍弄文学的高手,默默地端出了这本几十万字的文学集子。实在是太了不起了!五十年,一万八千多个日日夜夜,他是怎样把时间掰着花的?

一手拿着精湛的手术刀,一手拿着温暖的文学巨笔,且行且吟,充实而快乐。蓦然回首,已年过七旬,却无老将至之感。这样的人,生命的长度是无限拉长的,厚度也是无尽的。就是苍天,也愿意再借给他一万年;就是泰山,也乐意多助他几筐沃土。因为他是上帝派给鲁山人的光明天使,是鲁山人温暖的福星,是鲁山人精气神的珠穆拉马峰。当今,这样的人确实不多,就像毕淑敏,文学的成就远远超过了她的医学专业,而杨朝山先生则是医学文学双丰收,这就更令人高山仰止了。

厚德载物 悬壶济世

鲁山人可能不知道当今县长的名字,但杨朝山的名字却如雷贯耳,家喻户晓。无论是医术还是医德都是一流的,他和患者心贴着心,一次次把患者从黑暗中救出来,又一次次张开温暖的翅膀,陪着他们温暖地飞翔,还他们一个七彩而芬芳的光明世界。

曾在黑暗中挣扎的患者,称杨先生为“神医”“天使”。有的患者说:“杨先生就不是凡人,他是上帝派下来救人的天使。”这话不无道理,只有天使的翅膀才能承载起这人间大爱,只有天使的胸襟才能将这琐琐屑屑的万物包揽,只有天使才能将时间安排得如此从容。

杨朝山用“大夫、医生”的称号,都不能将他的医术和人品配位,所以我就称他为先生,一如人们称鲁迅先生、叶圣陶先生、钱钟书先生一样,那是至高的尊重和景仰。其实杨先生七八十年代就已经蜚声医学界了,当时信息不发达,他又很低调,上班全心投入,下班读书学习、著书立说,焚膏继晷,从不外露。直到有些鲁山人,去平顶山看眼病,医生说:你不用跑这么远,鲁山县医院的杨朝山完全可以;有人跑到省人民医院得到同样的答复;还有人跑到北京,北京的专家也这样说。一传十,十传百。杨朝山的名字像长了神奇的翅膀飞向鲁山大地。病号越来越多,杨朝山先生不辞疲倦地奔波着,履行着天使的职责从不厌烦。

泰山不辞抔土故能成其高,江河不拒细流故能成其大。厚德载物,悬壶济世是杨先生的处事原则。本书中的《这位中年农民的孝心感动了我》记述了这样一件事:


2014年元月3日,我同往常一样7点半准时上班,一直忙到下午一点半才送走最后一位患者,站起身去卫生间,突然两位中年农民非常热情地拦住了路。其中一位说:“杨大夫对不起,知道您早该下班了不忍打扰,我是团城乡的刘群生,早上7点钟来在门外等到现在才开这个口。我母亲85岁了,左眼失明30年了,近来右眼也看不见了,他坐个架子车都晕车。给您约住,我弟俩用两天的时间背着她下来,看后再背着回去,只要俺娘的病能看好,再苦再累也没啥。

八十多里山路,背着走。我实在太感动了,当即表态,为了你们感人的孝心,咱现在就走,下午我休息。一路颠簸,下车后又翻山越岭一个多小时,终于来到刘群生的家,听说我来出诊,全村人都迎上来。三十分钟顺利结束,老太太右眼重见光明。当我上车返回时,刘群生塞进车里几百元钱,我随即把钱扔下车,告诉他:我都七十岁的人了,若是为了钱,我是不会来的,是你们的孝心深深感动了我。


一个70岁的老医生,80多里的行车颠簸,一个多小时的翻山越岭,就是一个身强力壮的年轻人也受不了,况且,杨先生又是从早上七点半钟上班,没吃午饭,更没休息片刻。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是仁心,是大爱,是厚德。只有心里装着患者疾苦的大医,才能会如此忘我。刘群山因孝心感动杨先生,杨先生的大爱让她母亲重见光明。诸如此类的事太多了,不少患者都得到过他和他爱人赵婵菊的帮助,后来成了他家的常客,来医院住院遇到难事了就找他俩,往往从他们那里得到精神的温暖和物质的帮助。山里的患者的病情发展怎样?杨先生不断医访,把患者搁在心坎上,记忆力特别好,每个患者像他手中的念珠一样,被他捻得晶莹透亮。鲁山的每一条河流,每一个小山村,每个患者的名字,他都记得清清楚楚,而这河流山村也都录下了他闪光的足迹。

杨先生将精湛的医术,宽厚的仁德种植在鲁山人的心田,他是拯救患者告别黑暗,走向光明的天使,他是道德的高标,行为的山峰。他用自己的言行诠释着中华民族道德风范的精髓,满满的正能量。

淡泊名利  大爱无疆

杨先生是蜚声国内外知名的眼科专家,成名时正值盛年,各种荣誉扑面而来,他宠辱不惊;多种诱惑不期而至,他毫不动心。从容淡定地从事着光明的事业。因为鲁山是大山区,国家级贫困县,眼疾患者多,这里的老百姓离不开他,这里的山水离不开他,似乎家乡的每一棵树,每一株小草都伸出手来牵着他。报答桑梓地的养育之恩是他的理想,与父老乡亲同呼吸共命运是他的最佳选择。他说:如果我走了,只幸福了我一家,我不走幸福了鲁山这一大家。“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只有植入骨髓的爱,才能令人抛却一切,淡泊功名利禄。像居里夫人一样,因为深爱她的事业而淡泊名利,拿诺贝尔奖章给孩子玩。心境可见是多么的高远,内心是多么的坚韧。

他在文中写的“人无贪欲品自高”。杨先生传承家风,以德立人,以品行事。在文中谈及家中亲人时,情不自禁渗透品行教育。欣闻法官儿媳升职,欣然写文祝贺儿媳。先夸赞鼓励,再言及法律的神圣使命,最后谆谆教诲。言辞恰切,入情入理,令人感动。

杨先生海纳感恩之心。感恩天地父母,感恩兄弟姐妹,感恩左邻右舍,感恩妻子儿女,感恩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人,感恩天地万物。每一个人,甚至每一棵树,他都能找到对方的长处,找到自己借鉴学习的地方。例如,写到妻子赵禅菊时,处处充满感恩之心,赞美之词溢于言表。开头他这样写道:


我们风风雨雨共同经历了半个世纪,许多往事如在昨天。我为自己能拥有今生之缘感到幸福,我的成功有她的一半,因此,我十分珍惜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婵菊吃苦耐劳,乐于助人,宽宏大量,待人厚道,大事不糊涂,小事不计较。教子有方,持家有道,默默无闻,甘做绿叶衬红花。她在我心中是一座精神和事业的靠山。


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必定有一个伟大的女人。赵婵菊就是中国伟大女子的一个代表,正是这伟大,才成就了一代代伟大的英才。杨先生很幸运,也很珍惜这今生良缘,赞美之词充盈字里行间。杨先生有这样的贤内助实在令人仰慕,儿女个个有出息,成为国之栋梁。

写命运坎坷,九死一生的六弟杨庆篇幅较长,点点滴滴皆深情。因为从杨庆身上让人看到一种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那是启迪后人的精神标杆。

从三嫂的勤俭朴素,聪慧热情到十五叔的精明能干,舅父的善良,好人老吴的忠厚等等,书中几十个人物,错综几十件事,都栩栩如在眼前。杨家而今兴旺发达,上下几百口人,老者有所终,少者个个是精英,与杨先生传承天下大爱的优良传统密不可分。没有爱,就不会有感恩之心,没有感恩之心便没有爱,大爱何谈之有?爱是生命的血液。苍天不负厚德之人,杨先生以感恩之心对待社会,以大爱之心对待人生,他戴着的那副眼镜,是专看光明的,因而黑暗被遮住了,人人都有光亮,互相照着,渐渐地自己也进入光明的大境界了,生活因而精彩剔透,光辉灿烂。

 且医且吟   妙笔生花

眼科医术给患者带来光明,文学则是一轮温暖人心的太阳。杨先生的手术刀是带着温度的,只有胸膛里常常奔涌着情感波涛的人,才脚底扎实,步履从容,行动聚焦笔端而汪洋恣肆,妙笔生花。

杨先生的作品都是厚积薄发,情感不可抑制的内心流泻,纯粹的原生态。在师友篇中,提及母校和师长,似乎一下子回到了当年青春年少,意气风发的岁月。可是一眨眼,几十年顷刻过去,面对母校旧迹,面对满头堆雪的师友,谈光阴流速,泪眼婆娑。他写了不少对恩师张效房崇敬和感恩的文章,亦师亦友,推心置腹,谈眼科、谈文学、话人生。或诗歌或散文,题材不拘;或用典或古训,自由洒脱;或夸张或拟人,手法多变。写诗歌,骈散结合,押韵流畅;写散文,笔法细腻,意蕴深远。在写对外科名医师恕俊的怀念时,用“尧山低头,沙河呜咽”来形容,夸张拟人兼而有之。写送大哥的诗里“再剪晚霞作战袍”之句很有气势,大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英雄豪气。

这些文章的题目,磅礴大气,丝毫看不出竟出自一位眼科大夫之手,“大师驾鹤去,风范冠千秋”,多像一个老练的作家!有些句子比喻形象,含义深刻,耐人咀嚼。看下面句子:


父亲,我心中的靠山。

世界上有一本永远也写不完的厚书,那便是母亲。母亲,我生命的根。

岳母是我生命中一条暖暖的河流。她是黄河的女儿,她是我的亲娘,她的贤德滋养着一切与她有缘的人。黄河有多长,我们的思念就多长。


寥寥数语,人物形象跃然纸上,呼之欲出。若不是内心的情感涌动和扎实的文学功力,是断然写不出来的。杨家近亲上上下下几百口,老的,少的,他都如数家珍,关爱备至。已逝的亲人,虽早已托体同山丘,但依然思念,依然精神长留,这就是杨先生的厚道,厚道到了最高境界。

这种写作是幸福的,是内心的释放,是自由的毫无羁绊的。能和现在的人说话,也能与已逝的人交流。超越时空,超越人群,心之长河恣意流淌。光看这些文字,我有了一个大胆的猜想:若不是忙碌于医学事业,说不定杨先生华丽一转身,就变成了一位辞采飞扬的大诗人,抑或是文学家呢?

杨先生从做人做事做学问都是最棒的。读读这本书,你的内心会乌云消散,澄澈明亮,宠辱皆忘,坦荡而敦厚了。生命的坐标重新竖起,人生的命运从此转机。

意犹未尽,送杨先生藏头诗一首,以答谢先读之恩。


杨府自古出名将,朝向金鼎度人忙。

山高水长卧龙居,好在云开天下亮。





作者简介:鲁厚之,鲁山县下汤镇人。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河南省特级教师。退休后耕耘文学,以滋养生命。出版发行散文集《大地圆缘》。

主   办:鲁山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总监制:郭伟宁
编   审:晏文轩
编   辑:郭宇朋 许天宇 郑奕

鲁山县文学艺术网
爱国、为民、崇德、尚艺,推进文艺创新,繁荣文艺创作,打造文艺品牌,扩大鲁山文化影响力,推动鲁山文化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