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看台丨张瞭原:故乡是鲁山

文摘   2024-11-25 18:51   河南  

故乡是鲁山

张瞭原

鲁山是我的故乡,她地处河南省西南山区,南依南都南阳,北靠神都洛邑,东居魏都许昌,由于长期处于三都京畿交汇要地,自古以来,既是兵家必争之地,亦是历史人文滥觞之所。

我生于兹,长于兹,凡二十年,然后离开,拉开距离从远处审视其,又三十年矣,始终不敢为她写些什么。

今王相生先生出版《千年圣火在鲁山》,叮嘱我写些关于鲁山的文字放在前面,推脱不过,遂遵嘱用一整日的时间重读鲁山。

一、鲁山之历史:华夏5000年,我们一直都在

鲁山,夏商时,初称鲁地,后改称鲁阳;

周初,周公分封于此,后迁封奄地,留下西鲁与东鲁的故事;

春秋时属郑;战国时隶楚;“鲁阳挥日”典故就发生在这里。楚国鲁阳公曾与韩激战,时值黄昏,鲁阳公为挽颓势,舞戈令太阳逆升的传说,亦称“鲁阳挥戈”。

西汉置鲁阳县,归南阳郡;

三国时属魏;晋代,属南阳国;南北朝永初年间,属南朝宋;

隋大业初(617年),改名鲁县;

唐武德四年(621年),为鲁州治所;贞观元年(627年),废州,改鲁县为鲁山县,至今凡1400年……

二、鲁山之人文:一山一水一古道

鲁山因山而名。其西陲之尧山,又称石人山。其主峰海拔2153米,系伏牛山东段主峰。

伏牛山脉是秦岭东段支脉。秦岭是中国脊梁,也是中国的龙脉,它西起甘肃临洮,中贯陕西省南部,在河南境内,以伏牛山脉之名往东,直抵河南鲁山。东西横贯1600余千米携势而来,将中国西北龙脉之气都倾泻在了这里。 

因此,尧山山峰奇特,瀑布众多,森林茂密,温泉优良,人文景观辉煌,集雄、险、秀、奇、幽于一体。专家评价具有华山之险、峨嵋之峻、张家界之美、黄山之秀。为我国24大名山之一。 

“尧山”之名在历史地理文献中可谓不绝于书。上古地理名著《山海经》之《中山经》称“大尧之山,其木多松、柏,多梓、桑;其草多竹;其兽多豹、虎、鹿、兔”。

山水相依,与尧山密不可分的是滍水。汉代地理名著班固《汉书·地理志》载:“鲁阳尧山,滍水所出。”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在解释“滍”字时说:“滍水出南阳鲁阳尧山东北,入汝。”历史上鲁山县长期属南阳郡,所以说“南阳鲁阳”。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载:“滍水所水出南阳鲁阳尧山东北。”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滍水无疑是鲁山的母亲河,自尧山东北出,一路逶迤盘桓而东,汇入汝河,在这一百多公里的土地上,拉出一溜河滩和平原,也拉开了鲁山历史文化的一道道大幕。

鲁山人文自尧山而下,沿滍水河自西而东,帝尧文化、仓颉文化、西鲁文化、墨子文化、汉刘文化……与华夏文化沿黄而下真是异曲同工。

鲁山除了尧山和滍水,纵贯南北的宛洛古道对鲁山人文的影响也尤为重要。

宛洛古道是古代洛阳与南阳之间的官道,通常分为东西两线。西线古称三鸦路,自神都洛阳南下,出伊阙关、大谷关(又名太谷关)至广成关,经汝州、鲁山入南阳,是来往于南阳与洛阳之间最快捷的道路。

在以洛阳和开封为权力核心的古代地理防御构图上,中原共有四个重险之地需要重兵把守,分别是虎牢关、黾厄塞、三鸦路和河阳三城。

因此,三鸦路(宛洛古道)的首要历史作用就是兵道。

在元朝以前,这里主要是兵道,春秋战国时期,是楚国防御北方各国入侵的重要通道,至今中国最早的长城——楚长城的遗址还残立在其附近;天下一统时,这里是拱卫洛阳、西安、开封等处的南部通道;天下混乱时,这里又是南下北上的运兵奇道,被兵家誉为“出奇之道”。而从元朝定都北京开始,直至明清两代,三鸦路逐渐失去军事战略作用,而成为通商之路。也正因为该连接南北的商道的存在,成就了鲁山古代的柞蚕、花瓷等商业文化,对古代鲁山的经济文化影响可谓深远。

三、上古年代:汉尧圣地与刘姓始祖

如果说滍水是鲁山的母亲河,那么,尧山必然是鲁山的父亲山。

尧山得名于夏代刘累在尧山立尧祠以祭尧,这也是现存文献中可见到的最早的尧祠。

刘累是《左传》《《史记》等文献明确记载的夏代人物,是尧的裔孙,豢龙专家。《左传》称刘累“学扰龙于豢龙氏,以事孔甲,龙一雌死,潜醢以食夏后,夏后飨之,既又使求之,惧而迁于鲁县”,被称为“御龙氏”。他在尧山设立纪念先祖尧帝的祠庙,东汉张衡《南都赋》中记载此事:“奉先帝而追孝,立唐祀乎尧山。”

刘姓是中华大姓,中国历史上刘姓建立的王朝最多,包括后来的刘邦、刘备、刘秀、刘裕等帝王均为刘累直系,而这个帝王之姓是今天中国人口最多的姓氏,他们都公认刘累为其始祖、鲁山为其始祖地。

而今,在鲁山县美丽的昭平湖畔建有中华刘姓始祖苑,五年一届的世界刘姓宗亲大会在这里定期举行,影响广泛。

四、周公封鲁:西鲁与东鲁

说起“鲁”,很多人只知道是山东的简称,大多不知道历史上曾有两个鲁国——一个是西鲁,一个是东鲁,东鲁在山东曲阜,西鲁就在河南鲁山。

比起大名鼎鼎的东鲁,西鲁历史更为悠久,其夏商时已存在,或为夏商时的一个重要方国。《左传·昭公二十九年》记载,曾为夏王孔甲饲养龙鱼的刘累,为了躲避孔甲而迁居鲁县。《逸周书·殷祝解》说夏桀也曾徙于鲁。商代甲骨文也有卜问“鲁受年”之类的卜辞。

东鲁和西鲁的关系大致是这样的。

周初,武王欲封周公姬旦为鲁公,那时东鲁还不叫鲁地,而是奄地,因此受封地系今天之鲁山。因成王少,周公摄政,而使其子伯禽代封于鲁。后阉人作乱,伯禽随周公东征奄地,获得胜利,伯禽遂带领鲁国百姓迁徙到了奄,建立了新的鲁国。史学界把河南的鲁国称为“西鲁”,把山东的鲁国称为“东鲁”。

从分封周公到鲁山至伯禽东征灭掉奄国,鲁国东迁曲阜(据考,曲阜系西鲁原首邑,连同国名一起被复制到了山东),也就几年的时间。由于鲁国在西鲁时间较短,东鲁又是儒家思想的发源地,为各朝所膜拜。人们渐渐地只知道鲁国在曲阜而不知道在鲁山了。

关于西鲁和东鲁的历史问题,鲁山一批专家正在展开深入的研究,《千年圣火在鲁山》作为其研究成果,为我们复原了部分历史史实,值得细品。

五、九鼎之地:鲁山与西周

众所周知的中国历史第一悬案——西周九鼎失踪之谜,史界最终认为九鼎大概有三个去向:一是周王室毁掉或者藏起了九鼎,二是秦始皇毁掉了八鼎,一鼎落在了泗水河,三是项羽丢烧了八鼎。

经查阅史料,我个人认为,秦始皇应该是没有机会见到九鼎,项羽更不可能烧了九鼎,九鼎有一种可能是被奔楚的王子朝带出了洛邑。

大家都知道王子朝携周室典籍奔楚的故事。

王子朝,姓姬名朝,周景王姬贵庶长子,周悼王姬猛、周敬王姬匄之兄。公元前520年,周景王去世,周王室在继位问题上发生内战,王子朝占据王城洛阳数年,嫡次子王子匄避居泽邑;公元前516年秋冬之际,晋顷公出兵支持王子匄复位,王子朝战败后携带周朝典籍、礼器,在召、毛、伊、南宫四大家族追随下,出洛阳城,沿宛洛古道,抄近路直奔楚国都城寻求庇护。

但在王子朝到达召南之际,楚国在继位问题上发生动荡,使得王子朝只能滞留召南。公元前505年,他被周敬王派人刺杀而亡。王子朝携带的这批典籍因此失踪,中华文明自此形成断崖,给中国历史留下了诸多至今还没有解开的谜团。

根据历史资料,专家们分析认为“王子朝奔楚”并非仓皇出逃。其出走时携带大批象征周朝王权的典籍,包括黄帝以来尤其是夏商的文物、周代列王的诰命、诸侯各国信符奏章,以及各方的地理、人口、风俗、祭祀、特产等需报告的文书档案资料,意图复国。

那么,这批典籍去了哪里?由于当时特定历史条件的限制,王子朝携带的这批典籍没有传承,必然遗失。遗失方式不外有三,一是秘藏,二是散落,三是损毁。鉴于这批典籍对当事人的重要意义,散落和损毁的典籍应是极少数,大部分或许都被秘藏。

这里有两个问题值得思考,或许都与鲁山有关:一、这些典籍究竟藏在了哪里?二、既然王子朝奔楚意图复国,那么,作为王权象征的国之重器九鼎是否在携逃之列?

我认为,王子朝经过准备出洛邑奔荆楚,除了携带典籍,必然携带王权象征、国之重器的九鼎。恰恰正因为它是王权的象征和国之重器,它们或许并没有被携带至楚地,而在自周奔楚的路上——即宛洛古道那200公里的某个地方,比如鲁山境内,尤其是团城鸡塚一带,也是一种可能。

许多专家猜想鲁山县团城乡的鸡塚是周公姬旦之塚,而我猜想——它是否可能是周室典籍和九鼎之埋藏地?我不是考古专家,这只是我翻阅大量史料后自己的猜想。

六、和谐之乡:鲁山与墨子

墨家,诸子百家之一,是中国东周时期与儒家同为显学的哲学派别,其前期思想主要涉及社会政治、伦理及认识论问题,关注现世战乱;后期墨家在逻辑学方面有重要贡献,开始向科学研究领域靠拢,是专门研究“自然科学”的学派。

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是春秋末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社会活动家。

墨家在中国历史上出现的时间很短,却得到了近现代的高度评价。

毛泽东评价墨子:墨子是一个劳动者,他不做官,但他是比孔子高明的圣人,是古代辩证唯物论大家。

孙中山:有时候最讲爱字的莫过于墨子,墨子所讲的兼爱与耶稣所讲的博爱是一样。

鲁迅:墨子是中国的脊梁,传奇式的伟大英雄。

陈独秀:假若墨子不绝,汉以来的历史绝不会如此。

梁启超:墨子之道,摩顶放踵以利天下,欲救今日之中国,舍墨学之忍苦痛何以哉?墨学之轻生何以哉?

胡适:墨翟也许是中国出现过的伟大的人物,是伟大的科学家,逻辑学家和哲学家。在整个中国思想史上,为中国贡献了逻辑方法的最系统的发达学说。

张岱年:我觉得墨子的思想比孔子看来更符合现代的精神,今天弘扬墨学,更为重要。我认为应该发扬墨子的救世精神和科学精神。

季羡林:墨子在人类文明史上,代表了一个时代的高度。他在哲学,教育,科学,逻辑,军事防御工程等许多领域,都有杰出的贡献,是一位伟大的平民圣人。

余秋雨:墨子,墨家,黑色的珍宝,黑夜的光,中国亏待了你们,因此历史也亏待了中国!

而这个伟大的墨子,正是鲁山人。在鲁山,兼爱、非功、节用等和谐思想和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及其行侠仗义的墨家精神,依然流淌在大众的血脉之中。 

五十六岁裸辞创办中国公益研究院的王振耀先生就是其当代代表。

七、汉兴之地:鲁山与西汉

鲁山县还是楚汉战争中刘汉军事集团的重要活动地。

在鲁山县东南部的张良镇、磙子营乡上百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分布着以张良镇、萧何村、韩信街、王(刘邦)营、纪(信)营、曹(参)营等七十二营为名的自然村落,是当年刘邦、张良、萧何、韩信等刘汉军事集团在自洛阳之战之后,转战宛城入咸阳的驻军和练兵之地,该遗存已历两千余年,其年代之久,规模之大,天下绝无仅有,其在刘汉政权建立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是刘汉军事集团从失败走向胜利的转折点。

有刘,方有汉,有汉方有汉民族和汉文化。刘祖累公和汉祖沛公在鲁山这个全球7000万刘氏祖庭地的一次交汇,自此成就了一个民族和一种文明……可以说,一段历史,照亮一个民族。

……

每个鲁山人的心里都有一个不同的鲁山,在我心里,鲁山是故乡。

她不只是鲁山人的故乡,也是中华文化和文明的故乡之一。

鲁山县在中国人文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除了以上这些人文课题之外,还有许多重大人文课题等待着我们去考证,比如字祖仓颉、辞祧屈原、赵姓故里等等,等等。其中任何一个课题放在华夏文化的长河之中,都将让故乡鲁山大放异彩!我热烈地期待着,这一个个课题能够早日获得考证。

鲁山于我,不仅是远山如黛近水含烟;而我于鲁山,却是时光总也走不出的牵挂……




作者简介:张瞭原,河南鲁山人。研究生学历,北京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国际金融管理博士。创办全球豫商成长中心和中原书院,华夏数智研究院院长,全球数智思想实验室总架构师,数智文明时代定义者和探索者,《数智创生论》创立者。代表性著作有《职业良心》《公民良心》《企业良心》《沉重的河南:中原崛起之路》《发现河南:引领中原时代》等。

主   办:鲁山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总监制:郭伟宁
编   审:晏文轩
编   辑:郭宇朋 许天宇 郑奕

鲁山县文学艺术网
爱国、为民、崇德、尚艺,推进文艺创新,繁荣文艺创作,打造文艺品牌,扩大鲁山文化影响力,推动鲁山文化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