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文评鉴丨潘民中:我近四十年来对鲁山历史文化的研究

文摘   2024-12-28 20:16   河南  

我近四十年来对鲁山历史文化的研究

潘民中

我1949年出生在鲁山东界内的一座小村庄,鲁山是父母之邦。界外是宝丰县马街。6岁入村小接受徐营徐言固老师启蒙。徐言固老师是玉诺先生的同宗同辈。后转入宝丰马街完全小学,进五年级。1962年小学毕业考上宝丰初中。在初中度过了“三年调整”经济复苏的平稳时光。1965年初中毕业考上宝丰高中,是高中“老三届”中最低一届68届学生,经历过“文革”“破四旧”。少年、青年时代在宝丰上了八年学。1968年底高中毕业回乡,适逢村小办“戴帽初中班”,当上了“民办教师”,十年间教过初中、高中语文、政治、史地课程,出席过鲁山县教育战线先进工作者会议。高考制度恢复,1978年参加全国统一高考,考得鲁山县文科第一名(370.8分),被开封师院(今河南大学)历史系录取。1982年7月大学毕业,已逾而立之年,分配到许昌地区襄城师范学校任教,脑子里时常盘旋着用四年大学所学能为家乡做点啥。是年9月在学校阅览室读到《中州学刊》第四期上发表的曲阜师范学院教授刘蔚华的文章《墨子是河南人——兼论东鲁与西鲁的关系》,证得墨子是西鲁即楚国鲁阳邑今河南鲁山人,倍感亲切。同时也受启发找到了研究鲁山历史文化服务乡里的门径。

在襄城师范,教学之余,读到梅尧臣任襄城知县时受命巡视鲁山所写《鲁山山行》诗,发现朱东润先生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对该诗的“解题”有可商榷之处,遂撰写了《梅尧臣〈鲁山山行〉“解题”质疑》的小文,揭示“鲁山山行”是鲁山县境包括尧山在内的众山之行的诗题本意,投给《许昌师专学报》,得到采用(1985年第4期)。这可以视作我研究鲁山历史文化的发端。1985年5月调来平顶山,留意平顶山这座工业新城历史文化根脉的探讨,首先关注的当然是家乡鲁山的历史文化,着手研究秦汉鲁阳县城地望问题,撰写了《汉鲁阳故城考辨》,以《水经注》所记汉鲁阳故城的确切位置廓清了多种地理典籍的迷雾,认定秦汉鲁阳故城在波水与滍水汇流处即今昭平台水库中的邱公城岛,发表在《平顶山师专学报》1988年第1期。感到欣慰的是世纪之交对鲁山县名做了深入研究,所撰《鲁山县名探源》探讨了鲁山县名的本源,辨清了“鲁”之本义。鲁山旧《志》多以“钝”释鲁,具有贬义。说鲁山“士多椎鲁之习,民余质朴之风”“民多笨拙,少黠慧,株守田畴,不谙货殖”。其实“鲁”字的本义为祭祀。尧的祖部落玄嚣降居于滍水,尧为帝后来此祭祀玄嚣;夏代尧之裔孙刘累来此祭尧,故得以“鲁”为名。从而洗刷了传统说法对鲁山人的不实定位。还相继发表了《刘累迁鲁原因探微》《孙坚“治兵鲁阳”为孙吴立国所创下的遗产》《元结与鲁山》《关于鲁山〈元结墓碑〉的三个问题》《王磐与忽必烈认同中华文化祖宗的政治取向》等有关鲁山历史文化重大节点的研究文章。

1991年山东滕州召开墨子讨论会声称墨子是滕州人。我在《平顶山日报》发表《墨子里籍争未休》,倡议河南学界应以“墨子是鲁山人”回应。随后我细致研究了“墨子里籍滕州说”的所谓论据,发表了《墨子里籍“滕州说”质疑》,釜底抽薪地否定了其赖以立论的根据;又发表了《墨子里籍“鲁阳说”考辨》,申述了墨子里籍在楚国鲁阳邑的三大主证和六大旁证。这两篇论文是我研究鲁山墨子文化的奠基之作。此后,我撰写《鲁山为夏人居地考》《鲁阳公、叶公、墨子关系论略》《“尧舜禹汤文武之道”与墨子的“尚贤”思想》《〈墨子﹒鲁问〉鲁山方言拾遗》《试论墨学对谭嗣同思想的影响》等参加了1997年在墨子故里河南鲁山召开的河南墨子学会成立大会,及1997、2004、2008、2012 四届国际墨子讨论会及鲁山举办的一切有关墨子研究的大型活动,并被推选为河南省墨子学会副会长,被鲁山聘为中国墨子研究中心研究员。参与了市图书馆“墨子数据库”的构建,出版了《墨子里籍考辨》《平顶山墨子文化摭实》两本专著。

2007年,辛集乡与县文联合手启动“中国牛郎织女文化之乡”申报,我很兴奋。因为自小就是听着鲁山坡牛郎织女的传说长大的。我把鲁山坡牛郎织女传说放到中原农耕文明起源的大背景下审视,理清了牛郎织女传说从地上到天上,又从天上回到地上的演绎逻辑。撰写出《河南鲁山是牛郎织女七夕民俗文化的故乡》,作为基础材料之一用于申报。2008年申报成功后,该文被收入大象出版社2009年出版的《中国牛郎织女文化之乡河南鲁山》一书。2012年6月18日《光明日报》发表了中国屈原学会在西峡召开屈原研讨会的专版。勾起我的记忆,1997年在阅读《后汉书﹒延笃传》时,发现延笃故里鲁山犨城有屈原庙,就到犨城故城做田野调查,撰写了《寻觅屈原在鹰城的游踪》,揭明犨城屈原庙是见于正史记载最早的屈原庙的历史事实。此文收入2001年出版的《平顶山历史文化谈片》,后来又在《平顶山日报》《中国平煤神马报》发表。于是,9月25日我拿着《光明日报》专版到张官营犨城遗址调研,提醒镇里领导,犨城遗址原有屈原庙,文化价值极高,要严防文化资源流失,《平顶山日报》做了报道。湖北黄冈师院教授黄崇浩先生是中国屈原学会常务理事,主张屈原故里在河南甚力,其依据就是犨城有屈原庙。他从网上看了我到犨城遗址调研的消息很高兴,说鲁山终于有动静了,撰文在《黄冈师范学院学报》以我调研为据将屈原里籍河南说具体为屈原故里“鲁山说”。中国屈原学会另一常务理事安徽池州屈原学会会长钱征,组织他们学会人员到犨城考察,寻觅犨城屈原庙。钱征会长特别约见了我,就犨邑故城及犨城屈原庙的研究进行了交流。2015年县里召开“犨城屈原庙与屈原文化研讨会”,我提交了论文《犨城屈原庙探源》。此文6月3日《平顶山日报》予以发表。2017年犨城发现“屈原之寺”碑,我应邀前往考察,回来撰写《鲁山犨城“屈原之寺”碑的几点思考和价值判断》,在《尧神》发表。2018年端午节,县里举行纪念屈原研讨会,我撰写了《犨城历史变迁述略》对犨城的历史作了全方位纵深研究,发表在9月12日《平顶山日报》上。2007年,鲁山党史办举行纪念邓小平“鲁山讲话”研讨会,我撰写了《1948年邓小平对鲁山县城小市场的审视与论断》,论述邓小平对鲁山县城小市场作用的审视与论断成为豫陕鄂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工商业政策策略的有力支撑;邓小平关于鲁山县城小市场作用的科学论断极大地推动了鲁山私营工商业的恢复发展和豫陕鄂解放区的巩固。此文收入论文集公开出版。后来我又根据解放战争时期鲁山作为豫西解放区的首府所建立的区党政班子转化成了河南省的党政班子的史实,写了《鲁山是河南的西柏坡》的短文。弘扬了鲁山的红色文化。2008年,我以《尧山及其别称的文化解析》的研究成果,主持市旅游局关于石人山复名尧山的论证,为市政府决策复名尧山做了坚实的学术支撑。他如《关于鲁班》《鲁班里籍、姓氏及遗迹考》对鲁山鲁班文化的研究,《关于1923年的徐玉诺》《关于徐玉诺的几个问题》《徐玉诺先生三题》对玉诺文化的研究,《纪念仓颉》对仓颉文化的研究,《关于鲁山温泉》对温泉文化的研究,《鲁山——中原天然中药库》对鲁山中草药文化的研究,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特别是《盛唐名瓷——鲁山花瓷》对鲁山花瓷文化的研究纠正了市面上有人将鲁山花瓷误称“唐钧”的荒谬观点,保证了鲁山花瓷名称的特殊性、纯洁性和科学性。

我是从家乡走进高等学府学习历史的。近四十年来,我用历史专业所学,为家乡的历史文化的发掘研究做了些许事情,但距离鲁山所需要研究的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还相差甚远。年逾古稀,我把近四十年来所写所发有关鲁山历史文化研究的长长短短文章整理结集,幸蒙春瑜主席、占才会长联名赐序,交给县文联纳入优秀文艺成果丛书得以出版。感谢县里的领导们、朋友们、父老乡亲们!




作者简介:潘民中,河南鲁山人。1982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历史系。历史学教授。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中国唐史学会、中国长城学会会员,河南省历史学会理事,河南省墨子学会副会长,平顶山市炎黄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鲁山县炎黄文化研究会顾问。河南省政协第九届委员、第十届常委,平顶山市政协第六届、第七届副主席。
主   办:鲁山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总监制:郭伟宁
编   审:晏文轩
编   辑:郭宇朋 许天宇 郑奕

鲁山县文学艺术网
爱国、为民、崇德、尚艺,推进文艺创新,繁荣文艺创作,打造文艺品牌,扩大鲁山文化影响力,推动鲁山文化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