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笔者在北京英皇中心参加了电影《倒仓》的首映礼,那天下午不仅参加了媒体场,还在观影团组织的映后中跟主创进行了简短交流。
其实这部电影在我心中已经成长了7年,早在我刚调入中国戏曲学院工作的2017年,导演张裕笛就到学校附中取景,或许正是那次契机让她接触到一群自幼学习京剧的孩子,继而才有了《倒仓》的雏形;后来在2021年,剧本入选FIRST影展年度电影计划,直到今年6月该片在上影节放映后反响非凡,我就断定这部片子一定完成度很高,没成想首映礼看后甚觉超乎预期。在当下相对类型化的商业片和国漫扎堆的暑期档中,这绝对是一股清流,所以在这里,真心推荐给大家!
戏曲演员在青春期发育时嗓音会变低、变哑,这种现象在梨园行被称作为“倒仓”。观影之前,从影片名字到宣传片中那些戏校的场景,再到主创演员有从我们学校昆曲专业毕业的陈少熙和国家京剧院的小生演员宋小川等,理所当然在我的认知里,这是一部讲述戏曲人的故事的电影;可是看到电影类型打着“青春”标签后,我疑惑了,直到观影结束后我自己给这部片子又重新定义为“戏曲题材的外衣包裹着青春故事的内核”;由于人的认知深化是需要时间的,直到思考了一晚上后,我才恍然顿悟到这是一部用“青春和戏曲”这两个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关键词去混搭,内核实则是“自由”的主题。
一、戏曲中的束缚
先聊第一个关键词“戏曲”,看戏人群多为银发族,这是不可争论的现状。这个现状的背后有多种因素,其中有一个因素就是很多戏曲人误把束缚当规矩,限制了艺术本该有的自由性。我虽非戏曲科班出身,但这几年工作原因接触了很多梨园行的人和事,这个圈里的规矩,影片只呈现了皮毛而已,相当克制,像近年来听闻的有些师门之争、门派对立,甚至个别“戏霸”,也有些听起来可笑的规制,这些都是束缚在业务之上,从而让学校的学生、舞台上的演员无法获得真正艺术上的自由,而这份自由恰恰是艺术中的精髓,缺少了它,只能是“匠”而不能是“艺”,就像我常常看到很多技艺精湛的舞蹈演员最后混到了杂技团一样。
《倒仓》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考视角,即把戏曲和青春放置在一个范畴里去类比,这样我们不妨把戏曲想象成一个老人,如何做到返老还童,这就形成了一个思考。影片中呈现出孙小磊(边程 饰)唯他爷爷独尊,用章永明章大爷(宋小川 饰)的话,就是“只有你爷爷唱的是戏,别的名家就不是戏啊”;影片也呈现了孙建军孙父(刘钧 饰)故步自封的态度,从他的盲目自信于梨园世家的出身和望子成“角儿”的那份狂躁,外加在盔箱、行当等方面呈现出如此多的人为规矩,这些相加,你必然会觉得戏曲这门艺术太不自由了,太端着了,太束缚了,甚至觉得从人情、事物,到剧目都是那般老套。
二、青春里的自由
每年寒暑假档期,都有大量的青春片上映,青春的本质在我看来即自由,无论从《少年的你》、《盛夏未来》到《再见吧!少年》、《念念相忘》再到《沙漏》等近年来一系列青春类型片,主角们似乎总要面临着内心的抉择,一面是如友情或爱情的真挚感情,一面是社会关于成功规定性下的学业和未来,他们在挣扎后仍然选择了前者,选择了珍贵的情谊,要知道成人的世界是“算计得失”、“衡量利弊”的,而青春期的少年则是遵从自己内心真实情感的。尽管常常青春片多为疼痛的,最终收尾的字母中也多数是和少管所、监狱等有关,但是试想将我们自己代入剧情中,多年后问自己“你后悔吗?”,我相信大家也都会斩钉截铁给出“不后悔”的答案,因为“青春仅一次”。映后,有个影迷问边程暗恋是需要说出来还是隐藏着,记得他给的回答是“看你怎么舒服怎么来,自己觉得开心就好”,看似这个有点自私的回答,却是存在主义的生动实践。青春就是要遵从内心,这和这部影片的理念不谋而合。
在电影中,主角团是一群阳光少年,处于青春期的他们最大的特性就是追求自由,看看时佳慧(周美君 饰)身上的飒爽,尽管在世俗眼里,她这样一个“女老生”会因角色和性别的错位而常常被同学开刷,她仍不受干扰;看看谢天赐(陈少熙 饰),阳光下的少年感几乎快溢出屏幕了;再看看三个人跳湖那场戏,他们那种可以暂时逃离疼痛而享受当下的能力,荧幕前的我,也想跟着一起跳下去;最后舞台上女老生、男旦、王老师(张驰 饰)所扮的丑行和章老师重新扎上靠,生旦净丑在舞台上的那一幕出现时真有种《年会不能停》的那份“High”;最后火车离别时三个少年边跑边唱起那段《定军山》选段,泪点很高的我也不禁飙泪。这就是青春的感染力,电影抓住了青春的精髓。
三、青春和戏曲的同质异构
任何事物要搭配,首先得是同一个范畴,青春和戏曲如何放置在一个范畴进行讨论,这就是电影的高超之处。多数人抱有“戏曲传统守旧”的认知,通过孙小磊这一出身于京剧世家、在父亲望子成角延续家族事业的期待下,经历了“倒仓”失败,原本人生绝望之时,身边出现了一群跟他不一样的孩子,把他从自己那个封闭的世界给“拔”了出来,并找到了人生新的未来之路,彼此获得了治愈,也完成了人物的弧光。从青春的角度出发,告诫我们:人生的路不止一条,巧换赛道天地宽;从戏曲的角度出发,给那些守旧的戏曲人一个启示:唯有放下“身段”,守正创新,方可返老还童!
另外,电影本体之外也有几重加持:第一是“十个勤天”的成员陈少熙就毕业于我所工作的中国戏曲学院,他本人在映后也坦言,自己本人也经历过倒仓,并且目前工作相较于当初的昆曲表演专业来讲也属于转行,这就从演员的亲身经历阐释了电影的主题;关于倒仓这个现象,在戏曲甚至美声、民歌的声乐训练中,的确是事业线的命运转折点,但是对于相对开放的流行歌曲来讲似乎并非那么绝对,像歌手杨坤,就是倒仓失败后却能“主动误取”,巧妙利用这份独特的音色找到自己的风格;另外,很多歌手在出现像后天声带小结等问题时,也并不是就“一棍子打死”,很多著名歌唱家并没有手术,而通过科学技术的调整突破了这个瓶颈。总之,人是活的,自信点、放开点,办法总比问题多!
这里只对电影剧情中涉及的戏曲和戏曲人做出评论,以便找到主题。切勿对号入座,戏曲作为我国艺术的瑰宝,这点毋庸置疑。不揣浅陋,略侧管见,为的是好电影能分享给一切喜欢电影艺术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