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图 | 鉴片工场 © 电影剧照
作者 | 米米TALK
论夫权的倒下,探索性别平等的新纪元
李红有两个弟弟,一个说一不二的父亲和一个屈服于“父权”的母亲(艾丽娅 饰)。
李红(咏梅 饰)成绩很好,梦想着考上好大学,去往更大的天地,并能开着卡车带着好朋友们云游四海。
李红的梦想戛然而止。父亲(李易祥 饰)要带全家回老家,父亲一个人养活全家很辛苦,李红要懂事、听话,早工作早赚钱。于是父亲先斩后奏的给她办理了退学,她无法反抗。
一个男人出现了,大学生,水利局工作,约会时会请客喝一毛五一瓶的汽水,第一次登门会带四块点心上门,结婚单位分一间房。
父亲不同意这门婚事,但在李红的心里,这是最快逃脱原生家庭这座牢笼的办法,她坚决要同这个男人“孙大勇”(姜武 饰)结婚。
离开那天天很蓝,空气里都是欢呼雀跃。可李红不知道,她正奔向另一座牢笼。
那个男人主宰着这座牢笼,他掌握着这一方小天地中的“事理”。
“谁家老娘们不做饭、带孩子。”
“买的什么菜,没有肉,还花这么多钱。”
“买花瓶?乱花钱。”
“不敢杀鱼?什么公主病,我看你就是懒。”
“帮女儿带孩子?你图的什么你自己清楚。”
“不喝酒?你装什么装。”
“买花瓶是浪费钱的,涂口红是像鬼一样的。”
男人在外当孙子,在家当皇帝。敲一下玻璃,面前就会出现一碟子醋;掉满地的乒乓球会自动回到篮子里;老家来了人,家里有满满一桌菜。在对女人的一次次的服从测试、指责、打压中,男人成为家中全知全能的主宰。
窒息。好在女儿孙晓雪(吴倩 饰)是支持李红离婚的。这种支持,持续到女儿成为剥夺李红自由的既得利益者。这一天,每个人都在庆贺自己的成功,吸食李红的自由得来的成功。他们不能容忍李红对自由的向往,并把自己的失败全部归咎于李红,他们发号施令,他们坐享其成。
于是这场等待的数年的出走终于开始了,后面的故事大家就都知道了。
该片是根据郑州50岁自驾游阿姨——“苏敏”真人故事改编。还有多少困在笼子里的“李红”,没有人知道。我想电影定名《出走的决心》就是想让观众思考,是什么让李红留下,又是什么让李红决心离开。
电影中的男性角色极具代表性。父亲和丈夫作为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理所当然的掌握家庭中的话语权、定义什么是“事理”,理直气壮的要求女儿、妻子懂事,听话,无条件服从。用贬低和打压的语言,使女性丧失对自我价值的认同。其他的事,他们顺理成章的一概不做,形同嘴巴以下高位截瘫。
这套驯化规则运行了千百年。顺从的女性成为夫权的附庸和帮凶,从而获得内心的平静,比如李红的妈妈。不顺从的女性在自我认同和无法改变的现状中挣扎,比如李红。
在挣扎中,妻子们发现这套规则并非牢不可破。她们可以自己赚钱,换取鲜花、口红、长裙、汽车,而无需以消耗自己的生命为代价,换取一个“嫁给好男人”的缥缈概率;她们可以发出呐喊,质问“我凭什么要听你的”。看似强大的夫权在这种质问下,可以如此虚弱不堪,臃肿的肚腩、佝偻的背脊、邋遢的胡茬,在昏暗的灯光下显得滑稽又可怜。原来威风凛凛的全能主宰不过如此,经不住一丝质疑。牢笼的倒塌,需要的仅是出走的勇气;歇斯底里的女人们,也可以云淡风轻。
我想这部电影是要告诫女性群体要学会独立的同时,也在祝愿每一位女性都可以清醒又自由的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