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德圣的新作《816》目前某瓣的评分高达8.0。这部电影讲述的是6个小朋友以及他们的6个家庭,在816病房中与癌症病魔战斗的故事。
魏导之前的作品就愿意把可爱的、可悲的、可怕的要素一股脑糅杂在一起
有意思的是,今年另一部同样是讲述了肿瘤患者的电影,《我们一起摇太阳》也有8.1的某瓣高分。不能说是一种巧合,我倒是认为可以从中看到很多共性的东西。
一部电影的情绪价值与疾病这个设定是如何联系在一起的呢?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所有在电影里的疾病,都不是为了取悦现实中的患者而拍摄的。
一方面,跟恐怖片的卖点比较相似,观众是以一种相对安全的身份,与电影中人物的境遇是隔着一张银幕的,有一种安全感所带来的满足。
另一方面,对于一种不熟悉的生活体验,我们会有更大的好奇心,而这也是编剧最愿意给到观众的,毕竟人们不总是拿着AK47扫射,但总能看到早餐时夫妻的争吵,前者真不真实不是重点,重点是新鲜,而后者逼不逼真,观众一眼就能看出来。
所以我们在《816》中看到的,和我们在《我们一起摇太阳》里看到的,主观上,都是以猎奇为目的,是自上而下带有健康者优越感的猎奇。
而这一点,内地电影要更出彩,因为他们拍得更残酷,更真实,而真实所带来的震撼要远超以乐观之名,所笼罩上的粉色纱罩。
内地电影人拍过《我不是药神》、《我们一起摇太阳》、《送你一朵小红花》、《关于我妈的一切》。
在这些影片里,我们更多看到的是病人的颓废、后期的看开,也能看到为了生存他们所付出的代价和忍耐,能看到比他们更伤心更心碎的家人,也能看到为了隐藏这种悲伤所体现的坚强,还有这名为坚强的大坝倒塌之后人的崩溃。
还有一个缝缝补补,黏黏合合,东拼西凑,摇摇欲坠,已经破碎的生活。
是的,生病是比悲伤更痛苦的事情,它带来的不应该只是泪水、同情,也应该有恐惧、以及对自身生活的担忧,也应该有因为表演、镜头、音乐、剪辑所带给我们的电影艺术角度的赞叹。
那么《816》这部片子是否像我提到的内地电影一样,展现真实的残酷与坚强呢?是否也能看到一名演员、丈夫、妻子的真实的哭泣,一个病人隐忍中带有的顽强和他作为一个人的情绪宣泄?
《816》更像是一出戏,并不是电影。
全片笼罩在一种不真实粉色中,也真是为了让演戏的成分降低一些,才将视角放到了小朋友身上,孩子们的天真和装腔作势,我们可以当成一种可爱来看待。
但可惜,这个病房里不仅仅只是有孩子,还有家长、医院的护士大夫。而当这些人的表演水准和小朋友们处于一条水平线上时,就算不上可爱了。
另外,本片发生地是在一家医院里,所以很重要的医疗要素却被忽略掉了,我们很难看到这部电影与小朋友们同样重要的一方——医护人员发挥多少作用。医疗要素在影片中展现得很少,而内地电影,几乎所有疾病题材,都会加入或多或少专业医疗领域的内容,这本也是能够吸引观众的要素之一。
其结果就是在影片里的医护人员们能做的,也只是提供情绪价值。
于是,一部依靠互相团结,紧靠个人意志,靠加油打气去与疾病战斗的病房,能有一个圆满的结局吗?我不相信。
因为一眼看过去,就是失真的。
这是一开始,笔者以为的主角一家
它只是在提供一个情绪价值,一种情绪宣泄,让大家笑中带泪。
笑中带泪并非不好,我只是认为一部电影,一部优秀的电影,不应该仅仅是做到这一点。
本片持了台湾目前大部分电影最明显的特点——过多提供情绪价值,这种情绪价值的优先地位是在剧本和拍摄技巧之上的。
魏德圣在本片里堆积的要素,主要目的都是激发出观众更大的情绪。
讲述816这个儿童肿瘤病房的故事——死亡+疾病+可爱的小朋友,是一个妥妥的眼泪原子弹。
6位病友,没了两个,这还不是最炸裂的。
影片小女主,源源,善解人意、乖巧、长得可爱、天真、有一股子浓浓的少女感。
天真烂漫,源源可以,源源妈也这气场,就过了
她会跟着HIPOP跳街舞,会给病友鼓劲儿,会照顾伤心的小朋友,也会照顾伤心的大人;她坚强,即使剪掉头发也能强忍泪水,她渴望恋爱,但又不失孩子的纯真,敢钻进男孩的被窝,但是最后还回到妈妈的怀抱。
然后,说话还是那种嗲嗲的国语腔。影片对源源的刻画,是非常成功的,她就是一个理想中的女儿、女孩、朋友。仿佛是神塑造的最精美的瓷娃娃。
在影片中始终在等待,等待在最后被疾病摔碎的那一刻。导演也在期待着这一刻捅到观众心上时,观众痛苦悲伤的表情。
正是源源为电影献上了最悲情的一刻。
温柔的阳光洒在病床上,温柔的妈妈的臂弯里,源源轻声说着“我想活着”。
她走的并不甘心。
可以有眼泪,可惜今年在电影院流的泪已经够多了,从年初的《第二十条》哭到最近的《出入平安》。
源源最后抗癌失败去世,这种设定,可以,这很电影,但是今年就不该有这么个结局,就算觉得假,也应该让她活。
为了观众让她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