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高校医学实验室事故发生的对策

科技   2024-11-20 16:42   北京  

预防高校医学实验室事故发生的对策


孟相泽 王春田* 刘璐菘 刘文俊

辽宁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医学院

辽宁沈阳 110847


作者简介

孟相泽,硕士,实验师。

通讯作者:王春田,硕士,教授。

刘璐菘,本科,实验师。

刘文俊,博士,实验师。


本文目录结构


摘 要

医学的发展离不开广大医学工作者的努力拼搏,而医学实验室又是医学工作者开展科研和教学工作的必选场所。如果医学实验室存在安全隐患,势必无法保障科研的顺利进行,更有甚者将会造成生命财产的损失,因此如何预防事故的发生成为首要任务。结合某实验室管理现状,从人员培训与管理、设施设备与生物安全、风险监控与大数据分析、应急响应与救援计划构建了医学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有效提高医学实验室科研和教学活动的安全性和高效性。

关键词

医学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人员培训与管理


  随着社会对医疗健康的逐渐重视,公众的健康意识显著提升,这不仅促进了健康生活方式的普及,也带来了对医学专业人才需求的增加。医学院校实验室是实现科研创新和培养医学专业人才的重要场所。然而,部分实验室却缺乏相应的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就很容易造成安全隐患[1]。2023年2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规范》,明确了实验室安全规范的细则,要求建立完善的实验室安全责任体系,制订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开展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宣传,提高安全管理能力,从而提升实验室实验人员和设备使用的安全水平。因此,构建一个高效的医学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成为预防高校医学实验室事故发生的当务之急。


1 人员培训与管理

1.1 培养实验室安全意识


  对进入实验室的人员开展系统的安全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实验室安全知识、安全操作要点和一些基本的紧急应对措施。参加培训的人员大多是第一次做实验,所以,培训内容应尽可能具体,包括口罩、手套、帽子该如何佩戴,隔离服该如何穿,以及实验室的人员、动物,洁物、污物的流向,垃圾如何处理等。这样能让实验人员从一开始就建立正确的实验操作流程,有助于培养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在安全意识方面,应重点强调实验室误操作所带来的风险,使实验人员深刻认识到安全对自己和他人生命与健康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对实验室安全的重视程度,时刻绷紧安全意识这根红线。此外,实验室管理人员应定期邀请校外从事安全管理的专家来给实验人员做培训,使其了解实验室安全方面的国内外最新研究情况;也可利用抖音和快手等新媒体平台发布实验室安全常识,使实验人员能通过各种途径来扩大实验室安全知识的储备。


1.2 建立实验室准入的动态考核管理制度


  建立医学实验室安全知识题库,方便实验人员随时随地访问,提高其在医学实验室安全方面的认知和素养。严格执行安全准入制度,对进入实验室的人员要进行安全知识测试,只有通过考试的人员才能进入实验室[2]。考试结果非终身制,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操作会成为扣分项。实验室管理人员可通过大数据监控系统查看实验人员的实验操作,对不规范行为实时扣分并指出其错误行为。每周对实验人员的分数进行动态更新,对扣分较多、未达到及格分数的人员收回其进入实验室的权限,并要求重新参加安全培训和考试,通过考核后方可再次进入实验室[3]


1.3 建立实验室化学试剂安全管理制度


  化学试剂在医学实验室中是至关重要的,它直接影响到实验室的科研成果是否准确。医学实验室要建立严格的化学试剂管理制度,第一,应选择具有合法资质和质量保障的供应商,以确保采购的化学试剂符合标准。同时详细记录化学试剂的名称、批号、规格、数量、有效期等信息,方便对试剂的来源和使用情况进行追溯。第二,应根据不同试剂的化学性质和危害程度分类储存和分级管理,避免不同试剂混存混放,发生化学反应。第三,试剂领用时要详细记录领用时间、人员、用途等信息,要求使用人员提前了解试剂的正确使用方法,并严格按照实验方案进行实验,避免随意使用或过量使用,确保试剂使用的正确性和安全性。


2 设施设备与生物安全

2.1 净化空调系统是保障实验室环境的重要设施


  在医学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中,实验室里的净化空调系统起着关键作用,它是维持实验室内部环境洁净、稳定和适宜的重要设施,它的良好运行为实验室里的动物和实验人员提供根本保障。一是应根据实验室的用途和实验要求,选择适合的空调、除湿和净化设备,精准控制医学实验室的温湿度[4] 。根据实验室的空间结构和工作流程,合理布置空调出风口和回风口,确保实验室内的空气流动均匀,减少死角和交叉污染。二是要定期对净化空调系统进行维护和保养,如清洗初效和中效过滤器、定期更换老化的齿轮皮带等,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高效工作。三是要对照国标对实验室内环境进行检测,如压差、沉降菌、风速等,掌握实验室环境的各项指标,及时发现和解决实验室环境异常问题,保障实验室内部环境的安全。


2.2 实验室特种设备和其他设备的安全管理


  特种设备在医学实验室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如双扉真空灭菌锅、核磁共振仪等。对于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一是要确保设备的选择和采购符合标准和规范。选择具有相关认证和合格证书的品牌和厂家,确保设备的质量和性能达到要求。二是要求使用人员使用特种设备前经过专业培训,如操作双扉真空灭菌锅前,应参加特种设备的使用培训,取得证书后才能上岗操作。在使用设备时,操作人员应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如实做好每次操作记录,以及定期对设备进行保养,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实验室应根据实验内容和安全级别配备适当的安全设施,确保实验操作符合安全标准。例如,对于需要处理高风险生物样本的实验,实验室应配备符合生物安全标准的安全柜,以提供双重保障,保障实验人员和环境的安全。合理配置实验设备是保障设备安全的关键环节,它可以提高实验操作效率,减少操作过程中的风险和意外事故的发生。


2.3 生物安全管理


  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是确保实验室操作人员、环境以及社会大众免受生物危害的关键措施。一是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实验动物管理条例》和《辽宁省实验动物管理办法》,加强对实验室内所使用动物的管理,严防实验动物逃逸。实验后应按照相关规定对实验动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实现实验动物可追溯。生物样本、细菌、病毒等生物材料的保存应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根据风险等级进行分级管理,以防其泄漏或意外释放。在实验开始前,实验人员要先通过严格的生物安全培训,增强生物安全意识,这样才能减少操作失误和意外发生的可能性。实验后要严格按照规定对废弃的生物材料和实验物品进行分类、包装和处理,以防生物危害的扩散和传播。此外,在实验室日常维护中,要高度重视实验室里的清洁和消毒工作,以杀灭潜在的病原体,维护实验室的卫生环境。

  除了实验室内部管理外,实验室应建立健全安全通报机制,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和反馈实验室发生的生物安全事件,这有助于及早采取措施,避免潜在的风险扩散。


3 风险监控与大数据分析

3.1 建立安全监控制度


  一是制订详细的实验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这有助于规范实验人员的行为,降低操作失误和事故的发生。二是建立全面的实验室监控系统,包括视频监控、环境监测、设备运行状态监控等。要搭建安全管理信息化平台,可通过手机和计算机等终端实时监测实验室内部环境和设备的运行情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应对措施[5]


3.2 大数据分析和持续改进


  通过安全管理信息化平台的数据分析对潜在风险进行评估,全面了解实验活动、设备运行以及实验室环境等情况,对风险源进行识别和分类,明确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因素,帮助实验室管理人员更准确地了解可能存在的威胁和漏洞。对每种风险都要进行定量或定性评估,分析其潜在影响和发生的可能性。最后,根据评估结果,制订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确保实验室风险得以控制和降低。

  实验室风险可能随着工作环境和实验活动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因此,持续改进可以确保实验室安全,及时应对新的风险和挑战。首先,应定期重新评估已识别的风险,确保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实用性。其次,根据评估结果,优化和完善安全管理措施,确保其与实验活动的匹配度。最后,应建立安全问题报告和反馈机制,鼓励实验人员积极报告潜在风险和问题,以便及时进行改进和处理。这样有助于提升实验室安全文化,促使实验人员更加关注安全问题、自觉遵守操作规程和安全措施。


4 应急响应与救援计划

4.1 突发情况的预防


  医学实验室应急处理涵盖化学品泄漏、火灾、生物危害等多种情况。首先,应配置足量的防护设施,如防噪声、防爆、防烫伤、防辐射等安全防护设施,以备发生风险时即时防护。其次,通过安装各类检测、报警的仪器装置,依托智能感应系统,实现对异常情况的警报。并在实验室内设置紧急通信设备,当发现危险时,实验室管理人员可以快速通知实验室里的其他人员,并第一时间联系到应急救援团队。最后,根据实地勘察和大数据分析,整理实验室风险评估报告,分析可能引发的突发情况。针对不同情况做出相应对策,并对潜在的风险提出整改建议,邀请专业人员对整改结果进行检查[6]


4.2 救援计划的制订与演练


  建立详细的应急流程,明确各类应急事件的处理步骤和责任分工。设立应急领导小组,明确各成员的职责,确保在应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有序地进行应对。小组成员要定期检查和维护如急救药品、防护设施、灭火器材等设备,确保应急资源的有效性和应急设备的可使用性。

  定期组织对救援计划的演练,演练内容应包括急救知识、火灾逃生技巧、生物安全事件应急处理等。这样就能提高实验人员的应对能力,并在演习中查找已制订的救援计划存在的不足,不断完善。

  应急与救援计划是医学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最后一道防线。在医学实验室中危险随时可能发生,只有通过制订应急与救援计划,才能在紧急情况下做出迅速响应,有效控制局势,保障实验人员的安全。因此,制订科学合理的应急与救援计划是确保实验室安全的重要措施。


5 结语

  高校医学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是一项复杂又重要的任务,而医学实验室的安全是一个综合性的预防体系,而非单一因素的简单堆叠。它需要综合考虑大数据监控系统的稳定性、人员培训质量与权限管理等多个因素。只有将各方面有机地融合,医学实验室才能确保安全性,为科研和临床实践提供坚实的基础。通过以上四个方面的融合构建,可以有效减少实验室事故的发生,保障实验室和环境的安全。当然,为预防高校医学实验室事故发生,实验室管理人员应结合实际情况不断优化和完善安全管理体系,适应科技和医学实验室安全工作的发展,从而为医学研究和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安全支撑。


参考文献


[1] 张宝懿,李帅.新时代下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标准化探究[J].科技风,2023(5):148-150.
[2] 张璐,施佳健,贺云,等.强化高等医学院校实验室安全准入体系的路径探讨[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版),2022,23(4):40-43,84.
[3] 王惠,孙洪计.SPF级动物实验室的运行与管理:以皖南医学院为例[J].现代畜牧科技,2023(2):110-112.
[4] 王东亮.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绩效评估分析[J].电子技 术,2022,51(7):157-159.
[5] 李萌,郭芮兵,陆通,等.新加坡国立大学实验室安全管理模式的 研究及启示[J].化学教育(中英文),2023,44(14):119-124.
[6] 席宇迪,马运强,周明龙.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问题与改进措施[J].科技风,2023(19):160-162.


本文发表在《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杂志2024年10月第19期,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 | 郭熙凤 张赛

排版 | 张鑫

发布 | 张鑫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装备的能量,技术的方向!《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杂志是由教育部主管、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教育科技类期刊。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