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学校图书资源开展阅读服务的思考——北京市数字教育中心中小学图书馆课题研究成果之十四

科技   2024-10-22 16:41   北京  


利用学校图书资源开展阅读服务的思考

——北京市数字教育中心中小学图书馆课题研究成果之十四


刘颖 孙浩宇 张云

北京市昌平区第二中学,102200


作者简介

刘颖,本科,二级教师。

孙浩宇,本科,高级教师。

张云,本科,高级教师。


本文目录结构


摘 要

中华民族自古崇尚读书,有“耕读传家”的优良传统;如今全民阅读更已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在深入了解阅读在个人发展、社会进步和国家繁荣中的关键作用的基础上,立足学校图书馆职能和学生实际情况,通过实践观察、学生问卷、教师访谈及时了解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生现状、需求以及教师建议,进而探讨如何利用学校图书馆资源提升学生阅读服务。

关键词

阅读指导;阅读服务;利用策略


  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深入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中国”,凸显了阅读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本文研究了学生阅读现状、需求以及教师建议等多方面因素,旨在更好地发挥学校图书馆在培养学生阅读文化方面的作用。


1 阅读的重要性

1.1 阅读与国家发展


  第一,国家层面高度重视阅读。2023年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了《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实施方案》,明确了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工作目标、重大行动、主要举措等,提出要推进学校家庭社会协同开展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强化示范引领带动,助力深化全民阅读活动,更好地服务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建设。广大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开展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是从立德树人“根基”架起教育强国“柱梁”的战略安排[1]

  第二,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积极响应并推动落实青少年阅读活动。“书香中国•北京阅读季”现已成为北京市全民阅读的标志性活动。北京市中小学各学段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市—区—校—班—生”五级联动、一体化推进,整体构建了校内校外、教室内教室外、课上课下、线上线下、个人集体、跨年级跨学科的伙伴互助、社区小组、亲子互动相结合的多样化、个性化阅读环境,不断创设出的阅读新场景点亮了阅读新赛道,让有组织的阅读成为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支撑[2]

  第三,基层学校图书馆发挥的作用。学校图书馆作为学生培养阅读素养的重要场所之一,在建立学生阅读习惯方面具有独特地位。《荀子•劝学》中有:“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良好的阅读环境,可以让学生在浓郁的书香氛围里浸染熏陶,优雅而行。

  总之,阅读对促进个人成长,推动经济、科技、文化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1.2 阅读对学生的影响


  美国阅读教育研究组织Renaissance Learning公司发布的美国K-12学生阅读大数据报告中对990万学生的阅读状况进行了数据分析,结果指出:每天阅读15分钟以上,阅读获益将呈指数式增长,最佳的阅读获益来自每天阅读30分钟至1小时[3]。而少于15分钟的阅读获益则会低于平均水平。此外,研究人员发现,学生每阅读1000个单词,就能从中学习到1个新单词。从幼儿园到高中阶段,平均每天阅读30分钟以上的学生能读到13700000个单词,所以他们仅从独立课外阅读中就能学到13700个新单词;而每天读书不足15分钟的学生只能学到1500个新单词,两者从阅读中得到的词汇量的差距就会有12200个[3]

  有趣的研究发现展现了巨大的数据差异,其所揭示的道理便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阅读对人成长的影响是长远的而绝非短暂的,是潜移默化的而绝非立竿见影的,是日雕月琢的而绝非一蹴而就的。阅读需要日复一日的坚持与积累。


2 学校基本情况

  北京市昌平区第二中学是一所完全中学。目前政府街校区有学生2000多名,其中初中30多个教学班,高中20多个教学班。初高中整体生源构成比较多样,既有本地城镇及乡村各校学生,也有来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少数民族学生。地域文化、习俗差异及家庭差异等因素,导致学生的阅读情况与需求也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学校图书馆工作的首要任务便是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与需求。


3 了解学生阅读情况与需求

3.1 调查方法与内容


  通过问卷调查法,从学生的阅读目标、阅读习惯、阅读途径、影响阅读的因素以及阅读对其产生的影响五个方面设计问卷,对学生的真实阅读情况进行初步了解,并通过学科教师访谈了解教师对学生的阅读建议。


3.2 调查数据分析


  此次有效问卷共计106份,其中调查到访图书馆的男生占比为32%,女生占比为68%。从数据来看,来图书馆阅读的女生较多,约是男生的2倍。这个结果显示女生可能比男生更倾向于在安静的环境下阅读学习。

  同时,在被调查学生中,初中生占比为80%,高中生占比为20%。初中生占比较高,说明初中生课余时间较多,阅读时间较高中生更为充裕。

  (1)学生对课外阅读呈现积极态度

  在被调查学生中,喜欢阅读的占比为65%,感觉一般的占比为26%,不喜欢阅读的占比为9%。这说明在当前学习环境下,学生对阅读呈现的态度是:91%的学生不同程度地喜欢阅读,对课外阅读持积极态度,仅有9%的学生表示不喜欢阅读(见图1)。

图1 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态度

  (2)学生总体了解阅读对学科学习的作用

  综合数据显示,学生清楚学科必读书目的占比为90.5%;不清楚的占比为9.5%。这说明,绝大多数学生对学科必读书目是清楚的,且能通过必读书目实现课内外知识的延伸与拓展,但也有少数学生对阅读辅助学习的认识不足,需要加强引导(见图2)。

图2 学生对学科必读书目的了解

  (3)学生阅读需求呈现不同层次

  在被调查学生中,来图书馆无目的借阅的占比为9.4%;本身就喜欢阅读且为了学习需要和扩大知识面等的占比为60.4%;为了休闲娱乐的占比为28.3%。这说明,学生的阅读需求按照意愿从强到弱分别体现在:满足学习需求、休闲放松、消磨时间三大部分。可以看出,虽然学生来图书馆的目的各不相同,但大部分学生对阅读有较高层次要求,学习氛围较为浓厚(见图3)。

图3 学生的阅读需求

  (4)学生呈现不同层次的阅读习惯

  在阅读时长方面,调查结果显示,每次阅读时间在1小时之内的人数占比为75.5%;在1~2小时的占比为15.1%;能达到2小时以上的占比为9.4%(见图4)。

图4 学生的阅读时长

  在年阅读量方面,一年基本不读书的人数占比为5.7%;一年基本能读1~6本的占比为54.7%;一年基本能读7~10本的占比为21.7%;一年基本能读11本以上的占比为17.9%(见图5)。

图5 学生的年阅读量

  可以看出,被调查学生尽管有一定阅读时间,但阅读习惯、阅读量及阅读质量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有的学生每次都能进入深度阅读,阅读需求与阅读量也比较大;也有的学生阅读需求不强,甚至个别学生表示一年基本不读书,显然没有建立起良好的阅读习惯。

  (5)学生更倾向于纸质阅读方式

  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更倾向于阅读纸质书,占比为76.4%;喜欢阅读电子书的占比为15.1%;喜欢听书的占比为4.7%;喜欢其他方式的占比为3.8%(见图6)。这说明,纸质书作为传统阅读载体仍是校园里最普遍的,这也有助于保护学生视力。此外,学生阅读纸质书时可以进行阅读标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思考。

图6 学生的阅读方式

  (6)学生更倾向于根据自身喜好选择图书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在选择图书时,受同学分享影响的占比为5.6%;受教师推荐影响的占比为3.8%;受家长购买影响的占比为3.8%;受媒体宣传影响的占比为10.4%;按自己喜好购买的占比为66.0%(见图7)。

图7 学生图书选择依据

  这说明,学生大多按照自身喜好来购买图书,其次是受媒体宣传及同伴分享的影响。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初高中学生自己的独立性和个性日益增强,开始形成自己的偏好和价值观,自我认知能力也增强。此外,媒体的宣传模式可以帮助青少年扩展社交圈,增进人际交往能力。这也印证了社会心理学家哈里斯的观点:在孩童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的影响力并没有大家想象中的大,真正具有影响力的是孩童在家庭之外的同辈群体[4]。这引发了笔者对如何利用校园资源创设良好阅读氛围的思考。

  (7)内驱力的需求是促使学生阅读的最大动力

  调查结果显示(含多选),促使学生主动阅读的前四位因素由主到次分别是:自身需求、知识需要、学校氛围、同学影响(见图8)。这说明,自身需求及学校和同学的影响对促进学生阅读行为有一定的积极作用。而单纯的督促、说教、要求等不一定对学生内驱力有真正的影响作用。因此,良好的学校氛围及同伴间潜移默化的环境影响在学生成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图8 学生阅读的驱动力

  (8)学生们对阅读的看法持积极态度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含多选),阅读是有意义的活动,对学生成长、能力提升、学习都是有帮助的(见图9)。

图9 阅读对学生的影响


3.3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对学生学科阅读学习的建议


  对语、数、史、地等学科教师进行了访谈,教师们一直认为:阅读有益的图书对学生学科能力、视野、眼界、思维、语言表达能力与归纳能力、成绩等方面都会有帮助,他们建议:学生要注重在阅读中学会分析、思考、实践,将课内外有机结合,提升思维的广度与深度,从而有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学校图书馆资源利用策略

4.1 提供阅读指导书目


  学校可在图书馆醒目处张贴各学段必读书目,一方面促使学生明确阅读目标和任务,另一方面督促学生坚持阅读,尤其对个别来馆漫无目的的学生可起到提醒作用。


4.2 提供有效阅读指导


  教师有时会发现有些学生阅读效率不高。针对此类情况,应加强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如介绍如何快速了解书的大致内容、如何精读及略读等。


4.3 结合学科需求加强馆藏权威报刊建设


  学科权威报刊的内容能立足研究前沿,以广阔及独特视角、多元思维为教师及时提供养料及思路,不仅可以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及教育理论研究水平,而且还能够深化教师对教育的理解,促进教师个人专业成长和职业发展。


4.4 建立灵活借书机制


  打破以往单一的借书机制,建立班级借书与个人借书、平时借书与寒暑假借书等灵活借阅机制。如班级阅读机制,可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借阅管理,这样便于班级学生利用零散时间灵活开展阅读活动。这种机制可以提升班级阅读氛围,带动班级学生阅读。假期借书机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平时阅读时间少的学生的阅读需求。


4.5 开展阅读交流活动


  调查中发现,除学生自驱力会促使学生主动阅读外,学校氛围和同学的影响这两个外部因素也是推动和促进学生产生阅读行为的主要动力因素。而单纯的督促、说教、要求等不一定对学生产生真正的推动作用。因此,读书分享活动不仅是集体思想的一种碰撞与交流,而且可以让学生分享不同的阅读体验,在探讨交流中增进同伴间的关系,进而相互影响带动阅读,挖掘学生内驱力,促使学生爱上阅读。


4.6 开展多种活动促进学生阅读


  第一,鼓励教师组织学生开展阅读活动,为学生搭建相互交流、学习、提升的平台,满足学生更高层次的阅读需求,使“乐读者,可嗅得墨香;善读者,可嚼出智慧”。

  第二,开展“好书义捐”或“好书跳蚤”活动。可在班级或校内开展,期盼通过同伴间的图书传递强化校园阅读学习氛围。

  第三,开展旧刊物认领活动。对于超过保存年限、按上级要求学校可自行处理的刊物,面向全校师生或班级开展“免费阅读认领”活动,以供学生课余时间或班级课上阅读,使学生身边有书,时时可读。


5 结语

  作为知识的守护者,学校图书馆应结合实际情况创造有利于学生终身学习的环境。通过整合策略提升图书馆服务质量,改善学生阅读体验,促使学生爱上阅读,养成阅读习惯。


参考文献


[1] 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启动暨国家智慧教育读书平台开通仪式举行[EB/OL].http://www.moe.gov.cn/jyb_zzjg/huodong/202303/t20230328_1053144.html.
[2] 京教平∣以“有组织的阅读”推动青少年读书活动落地见效[EB/OL].https://www.sohu.com/a/662623415_121106842.
[3] 2020年,美国孩子平均读了36.3本书[EB/OL].https://www.sohu.com/a/454851307_120129517.
[4] 哈里斯.教养的迷思[M].张庆宗,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5.


本文发表在《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杂志2024年9月第18期,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 | 苗渲明

排版 | 张鑫

发布 | 张鑫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装备的能量,技术的方向!《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杂志是由教育部主管、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教育科技类期刊。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