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新工科的大型仪器设备管理思考与实践探索

科技   2024-10-15 16:10   北京  


面向新工科的大型仪器设备管理思考与实践探索


刘钊

华北电力大学实验室管理处

北京 102206


作者简介

刘钊,硕士,工程师。


本文目录结构


摘 要

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大型仪器设备要逐步向实践教学开放,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为提升大型仪器设备管理水平、提高使用效益,通过对华北电力大学大型仪器设备管理现状进行分析,从做好顶层设计、强化购置论证、建设实验技术队伍、设置技术项目等方面进行实践探索,提出大型仪器设备管理新思路,更好地服务实践育人。

关键词

新工科;大型仪器设备管理;实践育人


  2017年2月以来,教育部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从新时期全面创新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以适应引领新经济发展战略视角,就如何培养创新人才提出了要求。工科优势高校要从应对就业岗位的刚性技术能力培养,逐步转变为培养运用新知识、新技术去解决未来发展问题的交叉柔性能力人才[1]。行业特色型高校要精确定位,必须对实践环节进行系统完善,通过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工程实践能力。大型仪器设备是高校推进“双一流”建设的重要资源,是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基础,也是高校坚持“四个面向”、服务国家战略的重要支撑[2]。推动大型仪器设备融入实践教学,是全面提升实验教学质量和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将科研项目相关成果及时凝练,形成新的知识体系和教育资源,为学生创造更多参与课题、项目的机会和提供更多科研实践的锻炼,也是实现创新教育的重要途径[3]

  华北电力大学突出能源电力行业特色,将新工科实践的重点放在卓越工程科技人才培养上。注重科教融合,深化产教融合,学校大型仪器设备不只是服务科研项目,而要逐步走向实践教学的全面开放,把科技前沿和实践成果融入课堂教学,使人才培养紧贴行业发展需求。新工科实践育人的人才培养需求对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高校应积极尝试新的实践探索,解决大型仪器设备管理与学校各项事业发展相脱节的问题。


1 大型仪器设备管理现状

  学校在多渠道建设经费的支持下,用于教学和科研的大型仪器设备台(套)数、总值和技术参数均有明显增长和提升[4]。目前学校虽已构建了以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管理平台为窗口的校级分析测试共享中心,但管理机制不顺畅,缺乏足够的宣传引导,管理过程存在诸多不足和监管漏洞,与新工科建设要求不相适应。


1.1 管理体系不健全


  学校未设置校级实体公共平台,无法进行大型仪器设备的集中管理。大型仪器设备的“个人”属性较突出,服务教学的功能较弱,引入实践教学需要协调各部门关系,尤其在教学计划制订、课程设置、教材选编等方面,需要归口部门统筹规划,将工作做实、做细。


1.2 制度设计不完善


  学校在制度设计上缺乏经验,体系性不足,可执行性不强。大型仪器设备用于实践教学是功能创新的尝试,其内容比单纯的科研应用更繁杂。如果缺少一定的政策支持,尤其在绩效考核、职称评聘等方面无法获得实验技术人员的认同,很难将工作落实到位。


1.3 技术队伍不合理


  大型仪器设备缺乏专职技术人员进行专业化管理,管理队伍人员严重不足,出现“一人多岗、身兼多职”的乱象,进一步限制了服务实践教学的可能性。


1.4 教学功能开发不足


  学校“重科研、轻教学”的大型仪器设备管理惯性思维,对教学功能的关注度不够。以往“教师演示+学生模仿”的教学形式导致学生处于被动学习和机械操作的状态,遏制了创造性思维的发挥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1.5 维修维护经费缺少预算


  学校“重购置、轻管理”,购置时缺少对仪器设备维修维护的考虑。大型仪器设备在实践教学中会因使用人员流动性的增大而加大损耗,一旦出现非必要故障损坏,维修是一大难题。


2 改变现状的路径思考

  要将大型仪器设备作为实践育人的重要媒介和依托,现有大型仪器设备管理工作应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创新和重构,以培养具有能源电力优势学科特色的新工科人才。


2.1 理顺体制


  从学校整体角度,大型仪器设备管理是一个系统性的全周期工作,涉及经费管理、购置论证、采购管理、技术队伍建设、实验教学、绩效考核、日常使用和维护等各个环节,需要多个职能部门共同协作。大型仪器设备应用于实践教学既是管理工作的延伸,又是教学活动的拓展,因此,学校应理顺管理体制,形成长期可执行的管理流程。


2.2 明确定位


  大型仪器设备管理工作定位于服务人才培养、支撑科学研究和提供社会服务。在新工科建设过程中,应积极倡导教学与科研并重,逐步打通学科壁垒,使二者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创造和创新精神[5]


2.3 长期引导


  大型仪器设备管理是一项长期的管理工作过程,要采取突破性的积极措施,充分调动科研实验室的积极性,发挥师生的主动性,将大型仪器设备引入实践教学。


3 大型仪器设备管理的实践探索

  2021年,学校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获批建设,承担着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科技攻关三大任务,与新工科建设内涵高度契合。大型仪器设备管理工作具体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索。


3.1 做好顶层设计 依托实体机构统筹管理


  大型仪器设备管理不是单一归口单位的工作内容,学校应全面系统地从顶层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成立大型仪器设备管理委员会。管理委员会负责统筹协调各相关职能部门,规划制订制度体系、完善条件保障体系等方面的建设,并监督各项工作的落实情况。下设专家委员会,遴选校内外具有深厚学术底蕴、丰富实践操作经验的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组成专家委员会,负责对大型仪器设备进行购置论证、绩效考核等,同时接受工作组的委托提供建议咨询或技术支持等。

  二是成立分析测试中心。分析测试中心作为实体机构,将大型仪器设备管理作为工作重点,同时也应承担部分本科专业和研究生的仪器分析实验教学工作,训练学生独立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三是优化制度建设框架。从大型仪器设备的申购论证、采购、验收、共享管理、开放基金、开放补贴、使用收费、维护维修、绩效考核等各环节入手。


3.2 强化购置论证 重点落在教研并重


  作为大型仪器设备管理的最初环节,购置论证工作是决定大型仪器设备运行状态和开放共享效率的关键因素,应尽量前置,最大限度发挥经费效益。在具体实践中,要彻底扭转“重科研、轻教学”的惯性思维,统筹教学和科研,发挥实验课程教师话语权,充分考虑仪器设备配件多样性和教学需求,防止因功能单一只能用于某项科研实验,影响科教融合质量,造成教育资源的严重浪费。

  必要性论证对标教育部对大型仪器设备的考核评价要求,从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科研成果、社会服务等多方面进行充分认证,其中核查年利用小时数最为直观。一是应进行系统查重,确认资产管理系统内是否有同款设备,并核查最近2年的年利用小时数是否达标。二是若系统内无同款设备,则需科学预测大型仪器设备的工作量,严格控制购置用户需求少、使用机时低的大型仪器设备,改变不合理、不必要、重复购买的现象。

  可行性论证则要从实际使用出发,对大型仪器设备技术参数是否满足专业使用要求、放置场地和相关辅助条件是否落实、实验室技术力量是否有充足支撑,并对大型仪器设备在场地内的运行状况进行全面风险评估,杜绝因场地等导致大型仪器设备无法安装、调试造成闲置的现象。


3.3 建设实验技术队伍 培养大型仪器管理专家


  构建一支结构合理、业务能力强、服务意识强的实验技术队伍,是提高大型仪器设备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实验技术队伍成员不单是原有的仪器设备保管员,而是大型仪器设备的操作者和管理者,需要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强大的专业应用背景和不断更新的知识体系[6]。2022年,学校人事部门修订了职称评聘办法,将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机时列入实验技术人员职称晋升的条件。学校应从多方面着手,切实提升实验技术人员的获得感。

  此外,学校应在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效益考核评价体系下探索更科学的个性化考核方式,可根据主要用途将大型仪器设备重新分类,将其分为教学型仪器和科研型仪器。在普遍考查管理台账和使用机时数的基础上,着重提高教学型仪器在人才培养中的占比。同时,要明确考核结果作为职称评聘的重要条件,减少论文、项目等非日常工作内容的硬性要求,拓宽大型仪器设备管理队伍晋升渠道,培养大型仪器设备管理技术专家。


3.4 设置技术项目 调动校内师生积极性


  由于大型仪器设备承担着繁重的科研任务,将其应用于实践教学必须“见缝插针”,利用科研空档期开展实验教学。2023年,学校进一步升级了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通过定期发布大型仪器设备安置地点、设备状态、预约安排、操作说明等信息,鼓励科研实验室大型仪器设备向学生开放,发挥大型仪器设备科教融合的作用。

  通过设置一批实验技术项目,鼓励教师及时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践教学内容,促进科研与教学互动。经过系统的标准操作规程培训后,学生可以独立上机操作解决项目中的小问题,真正掌握使用技巧。在用单台大型仪器设备完成简单项目的基础上层层递进,教师开展创新综合实验项目,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校将设立大型仪器设备实践教学奖,对参与实践教学过程管理规范、使用效果好、教学新功能新技术开发成果佳、学生积极响应的实验技术人员进行表彰和奖励,并可将其作为实验技术系列职称评聘的重要依据。


4 结语

  大型仪器设备在新工科实践育人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型仪器设备管理工作应充分体现学校能源电力优势学科特色,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工程实践能力,为国家输送更多的创新型卓越工程科技人才。


参考文献


[1] 韩伟,段海峰,江丽珍,等.新工科背景下高校工程训练中心的建设与管理[J].实验技术与管理,2020,37(7):238-242.
[2] 辛良,陈义林,吴刚,等.大型仪器面向本科生开放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9,36(11):294-298.
[3] 金华,马明硕,刘治刚,等.化工类高校大型仪器助力创新人才培养新途径[J].广州化工,2021,49(7):201-203.
[4] 楚华琴,时娜,于宝证.高校大型精密仪器设备使用现状及高效管理模式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22,41(11):308-312.
[5] 钱林勇,冯雨,王康妮,等.新工科背景下大型科研仪器在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现代化,2019,6(87):167-169.
[6] 张爱敏,高学平,张芦元.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效率提升机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22,41(8):310-313,317.


本文发表在《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杂志2024年9月第17期,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 | 张赛 郭熙凤

排版 | 张鑫

发布 | 张鑫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装备的能量,技术的方向!《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杂志是由教育部主管、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教育科技类期刊。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