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祥坤:餐桌上的座位

文摘   2024-11-21 17:31   中国  

点击上方"同步悦读"免费订阅


散  文

餐桌上的座位

■ 董祥坤


这一话题,听起来轻松简明,其实挺有讲究,俗成规矩也多。
小时候,鄙家住在偏僻乡村,吃饭用的是先代留下的陈旧“八仙桌”。平时家人上桌就餐,对座位比较随意,不在乎不计较,觉得坐在哪个位置都一样。可一到被看重的新春佳节之类的家宴,面对庄重而又喜庆的场面,谁先就座,谁后入座,谁坐哪一座位就身不由己了。少不更事的我,此时此刻瞧着朝夕相处的饭桌,自然懵懂得不知所措。要么呆若木鸡,大人叫坐哪就顺从地坐哪;要么如同初生牛犊,由着性子想坐哪就坐哪。
有一回,爱我宠我的爷爷,在家宴行将开始时,饱含深情地把我这个长孙拉到身边,边捏着我稚嫩的小脸蛋,边让我与他比邻而坐,我也毫无顾忌地像小鸟依偎般的乐滋滋坐下。一老一少,坐在上座,名不正,行不顺,显然不类不伦,有违良俗。母亲端盘上菜看到后,急得一个劲地朝我挤眉弄眼,猛递颜色,还打着手势要我赶快到餐桌下座就坐。其他家人亲戚见此,或无奈地大眼望小眼,面面相觑,或低头瞥眼,用目光瞄着我悄悄偷笑,谁也不敢忤逆造次,对爷爷的随兴举动说个不字,生怕在过节欢快之时,剥了老爷子面子,招惹古稀老人为区区俗事生气。
春节出门走亲拜年,听说要随父母同去,有了一年才有一次的“开洋荤”机会,藏不住的高兴劲儿,不时地又蹦又跳。不用大人吩咐,自己就早早换好新衣,在兜里揣上小糖,帮助大人拎着拜年礼品,急火火地等待出发。这时的父母却生起余悸,担心自家孩子不谙礼仪,像村上一孩童那样,因为大人过度溺爱,失管失教,在家里家外常出不光彩之事,致使丢人显眼。一家人还未跨出门槛,或者正在走亲的路上,父亲就拉着我的小手,连哄带吓地叮嘱着,到了亲戚家要讲礼貌,要懂坐位,要有吃相。如此等等,没有文化的父亲虽讲不出更多的深奥道理,但仍要不厌其烦地重复絮叨几遍。对父母的用心良苦,尽管有时听得皱眉,甚至还嘀咕几句,但内心明白,父母这样做完全是为了自己好,是真正的关爱和负责,不能不知好歹,亏对父母的养育之恩。其实在桑梓亲戚家就餐入座,即使来往于基层乡村,也是很讲待人之道,只要自己不没大没小、老资老威地先坐、抢坐,亲戚家人都会热情安排先客人后主人、先大人后小孩就坐,客随主便,听从即行。看到亲戚对来客座位的安排,我也有意无意地多个心眼,视作现场见习,默默地看在眼里,记在心中,让自己经一事,长一智。
就读初中时,正遇上物质匮乏年代,生活捉襟见肘,外出参加饭局寥寥无几。尽管如此,在父母的严教善管下,加之校内外的耳濡目染,对餐桌座位也开始像当家作主的大人那样引起关注。什么身份坐什么座位,谁先入座,谁后就坐,虽还说不上子丑寅卯,但多少知晓一些大概。诸如老人长辈为大,坐上席,一家之主坐正位,领导客人优先入座,晚辈随从坐下座等等。自己上桌就餐,尤其与年长资深者同坐时,懂得尊老、敬老、爱老,自觉恭敬谦让,言谈举止有礼,坐姿吃相雅致。原本参加饭局,常常只管主打美味佳肴,现在所以关注人员怎么坐位,除了随着年长需要独自懂得礼仪外,也有“爱屋及乌”的原因。
参军入伍到军营,实现了从小就有的梦想。连队干部战士就餐,都同在一间大厅,坐得满满当当。长形木质饭桌,一个班围坐一张,十几张桌子不分主次桌,没有上下位。也许基层连队就餐,为体现官兵一致,相互平等,对餐桌座位无须泾渭分明。一日三餐,干部战士着装整齐,列队报数,高唱红歌,然后一个班一个班地依次进入餐厅。吃饭井然有序,有条不紊,没有喧哗,没有乱象。到了“八一”、春节会餐,饭堂中间一桌有连队干部、公勤人员就坐,堪称主桌,其周围饭桌按照各班序列分坐。热气腾腾的菜肴,扑鼻而来的香味,常让嗅觉灵敏的鼻子把肚子吊得“咕咕”叫。可我等新兵此时总是“退却”在后,谦让班长、副班长和老兵先入座,然后自己找个空位小心翼翼坐下。
有幸提干晋级,担任一个单位领导后,参加饭局的次数不仅增多,而且坐位规范有序。公务宴请,谁坐哪一座位,事先都摆有席卡,主客人一目了然,对号入座。非正式宴请,常常就简去繁,饭桌一般不摆席卡,由工作人员引领入座,或主客人根据需要和自己的身份视位而坐。一次,友邻单位组团来我部观摩军地两用人才培养情况,宴请时,餐桌上没有来得及摆席卡,我就根据自己的认知和亲历,按照右为大、左为小的惯例,主动站到对面餐厅正门的圆桌中间的东道主座位,与主二相互对应,然后招呼主客坐在我的右首,次客坐在我的左首,三、四客人坐在我对面主二的右左首,其他主客人分别交叉就坐。人员全部入席坐定后,在充满热情洋溢的氛围中,颇具仪式感的宴会开始。
参加饭局,口福盈满,美差一桩。但若是考虑不周,坐位安排出错,也会引起不悦,甚至不打招呼离席而去。我们有个单位召开年度总结分析会,为庆祝工作成绩斐然,与会人员留下聚餐。其中彼人因故来迟一步,被尴尬地“挤”到下座。坐错位的此人,事先不知彼人是否参加饭局,当看到他到场后,自己又大大咧咧懒得起身调整。彼人两眼向饭桌就坐人员瞟了一下,觉得坐位不妥,脸色瞬间由“晴”变“阴”,失去笑容。好在彼人自律平静后,并没有计较,风采依旧,大度不失。
岁月匆匆,一晃退休赋闲。为充实丰富老年生活,战友间时常找个理由,相互就近自资邀请聚餐。这自然情投意合,乐在其中。大家年龄相仿,情感相通,知根知叶,比肩兄弟,在餐桌坐位上往往难分彼此。一到入座,你谦让,我礼让,愿让一位,不抢一座,就像拉架似的,推来拉去,谁指挥也不灵。坐“乱”的一桌,虽出于自愿,都不介意,也未尝不可。但大家毕竟都有着不平凡的过去,相邀聚餐总不能连个正位主持都没有吧?座无虚席的战友,“群龙无首”咋行!最终大家把掌声一致送给聚餐“吹号”的。不过,谁也心知肚明,这种饭局的主位不好坐,肩上喝酒的担子沉甸甸,没有半斤八两的酒量坐不稳。既要自己带头喝酒,又要分别一一敬酒,还要劝说大家相互“卖酒”,不然饭桌气氛上不去,酒足为兴达不到。在争强好胜的心理作用下,常常别人未喝好,自己先喝倒,成了“以身殉职”者而被人当作笑料谈资。当然,也有的参加饭局者,明智老成,安分守己,不多事,不惹事,不炒事,倒是显得轻松舒服。
接到校友电话,邀我回故乡参加老同学聚会。初中一班四十二位同学,离别五十余载,均成古稀老人,分居四面八方。我自离开校门,由于工作性质特殊,一直未有机会与他(她)们来往,这次初受邀请,于情于理,当然乐意参加。老同学久别重逢,从当年朝气蓬勃的早晨“太阳”到如今年老色衰的“晚霞”,跨越半个多世纪,相互容颜相貌已经改变和淡忘,若没人介绍,彼此还真认不出来,更难叫出尊姓大名。这虽说正常,但也引以为憾。大家三五成群,围坐一起,神清气爽地互相慰藉问候,叙旧说今,谈笑风生。就餐入座时,从政府官位退休、这次聚会的主要召集人张炳龙,站起身来,清下嗓子,面对大家吆喝道:请各位老同学入席,四张饭桌随便坐,没有摆席卡,不分主次桌。话音一落,大家都乐呵呵地各自找位坐下。对我的座位好像有预案,被有所准备的当年同坐一课桌、后任乡村学校教师的老陈,热情地拉去与召集人同坐一桌,还特地安排我这个学生代表讲了话。老同学边吃、边喝、边聊,谁想给人夹菜的,就用公筷温馨地夹上一块;谁想敬人美酒的,就“打的”豪爽地敬上一盅;谁想有感而发的,就起立砸吧着嘴说上几句;谁想即兴放声歌唱的,就拿起话筒站到饭堂中间献上一曲。拳拳故乡心,浓浓同窗情,频频涌入餐厅,气氛热闹欢快,其乐融融。
经历了风风雨雨的漫长人生,已完全适应变数常有的餐桌座位。当然,我这一生到底坐过多少餐桌,坐在哪一座位,怎么入座的,已彻底记不清了。但无论坐哪一桌、哪一位,都仿佛告诉我:餐桌座位是一种身份的体现,一种地位的象征,一种待遇的享受。
诚然,餐桌坐位也不是铁板一块。参加正式宴会,如同开会坐主席台座位一样,一是一,二是二,按席卡的指定,该坐哪就坐哪。对非正式的一般饭局,坐位随意些也无妨,不必太认真,大差不差行也。

董祥坤,江南农村人,退休干部。从事军队政治工作,爱好文字,先后有数百篇不同文体的文章见于报刊网媒。


延伸阅读——
征稿:全民阅读      书香中国
年终盘点:全国各大报刊发表一览(关于微刊)
关于写作和投稿的几点建议
《作家天地》文学期刊把“同步悦读”作为选稿基地

特别关注——《军绿》投稿指南(点击下方阅读)

《军绿》面向全国征稿
《菁菁校园》面向全国征稿
投稿邮箱:tbyd2016@163.com
点击下方卡片 关注并阅读更多文章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关注投稿指南

同步悦读书
《同步悦读》是一个面向全国发布的新媒体,旨在倡导全民阅读,打造书香中国,目前拥有一个庞大的来自全国各地的作家团队和读者群体。《同步悦读》秉承不厚名家,不薄新人的理念,引导阅读兴趣,激发创作热情,培养文学新人,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读者的拥趸。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