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开学了,马上又要陷入“题海”之中。没有练习,不可能学好;低效练习,更不可能学好。
有的孩子不管三七二十一,老师给到题目,就开始做。遇到不会的,乱做一气。
究其根源,这是把“刷题”当作任务,赶紧做完,赶紧了事。效果就不管不顾。
有的孩子是“乖乖娃”,老师叫做啥做啥,但是没有自己的想法,不知道怎样做题才有最大的收获。
刷题其实是最讲科学的。
01
“刷题准备”
很多孩子被训练出了一种状态,就是刷题才算学习。一说到学习,就想到“做题目”。
有一阵子看女儿小D预习数学,我发现她压根不看教材,直接拿本练习册就做题。看两个例题,半懂不懂,然后做完后面的练习,书一扔,我做完喽!
后来我观察了一下,日常学校发的作业和练习卷,回来也是直接上手,做完直接一扔。
我一向对孩子的学习比较放手,但看到这个情况也“忍不住”了,只好“耳提面命”一回。
我给小D平常刷题前定了几个准备步骤,花5分钟做下面的事情:
第一步:回顾一下所学部分的内容,概念是什么,怎么用,概念的重点又是什么。
第二步:思考一下老师讲过的易错点有哪些。以及典型的例题怎么样等等。
如果这两步发现大脑空空,没有任何思路,那就说明之前的学习及其低效,现在需要的是回炉,而不是刷题。
回炉的过程也不是重新学习。孩子大脑空空常常是前一步没做好,即听课效果不佳。通过再次阅读教材和笔记,回忆上面两个内容。
刚开始我让小D口述给我听(这个时候不看书、也不看笔记),说不出来我也不批评,而是帮她一起“回炉”。回炉也主要依靠她自己,看书和笔记,我启发一下,一般小D都能回想起来大部分内容,这样就够了。
这么做,小D不仅仅回顾了知识,还感悟到,原来听课要怎么听才能抓住重点,对重点的内容要怎么“刻意记忆”,才能形成深刻的印象。
02
“刷题中途 - 分类”
刷题中途,如果你就按照孩子们自己的理解,那就两个作用:完成老师的任务;或者应用学到的知识。
第一个不说了,应付心态;第二个看上去好像很合理,学会了知识,现在应用一下。
很多孩子其实没意识到,做题过程,是一个学习过程。因此要从“我能学到什么”去思考。
学习过程的第一步,是要有意识地对题目进行分类。因为任何时候,我们都要遵循“二八定律”,应该把80%的精力放到20%的题目上。
这个“二八定律”的基础,就是要有分类处理的意识。
我让小D对题目“评星级”。不是给自己改分,而是依据自己的感觉来评价一下题目。
1星题:一看到就能想到怎么做,且答案是对的。这类题目通常是简单地复习概念。
2星题:需要思考一下,回忆一下知识内容,才能做出来的题目。这类题目通常是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概念。
3星题:因为不理解而做错了的题目。
4星题:不会做的题目,或者不得不猜答案的题目、蒙对的题目等。
1星题、2星题也要做,他们发挥的作用是复习、巩固、建立知识间的联系。
但不能总做1星题、2星题。总做是低水平重复,学不到东西。
当孩子感觉很少有1星题、2星题,看到的都是3星题、4星题。如果这时候教辅是合适的,或者就是老师布置的题目,那就要立即回归基础,因为压根没学会,这时候做题也没有用。
理想中的试题难度,是题目中有20%属于3、4星。这样孩子会位于“学习区”,提高的效果最好。
有没有5星题?有,大多数情况下是压轴题,这种题目不太会在普通的章节学习中出现,因为它们通常是跨章节多个知识点的联合应用,是彻底掌握之后的升华。
03
“刷题中途 - 攻关”
刷题的要点来:重点搞定3星题、4星题。
我们要帮助孩子把学习的过程看作一个“拼图”的过程。如果说“刷题前”的回顾,是将初步理解到的知识,有序地放到这个拼图上,可以想象,这幅图一定有很多地方是缺失的。
3星题、4星题就是来完善这个缺失的。
孩子们一般会这么考虑:
你看,我做这一套题目,我做对了80%,说明我完成了80%的学习,只有20%了。
而20%看上去不那么重要,毕竟大头在手里了。
那我就花20%的精力好了。有人盯我订正,我就抄一下正确答案;没人盯我订正,我就不干了。
为什么很多孩子现在“中等生陷阱”里,就是这个原因。他们的思维是线性的,错了20%的题目,那就花20%的精力来处理。
你要教会孩子,这个时候,要花80%的精力来处理这些题目。还是那句话,做题过程,是一个学习过程。要从“我能学到什么”去思考。
错的题目,不会做的题目,不就是能学到东西的题目吗?不要把它们看作“折磨、烦恼”,而是要当作“宝藏”。
聪明的学习者这个时候兴奋起来了。
聪明的学习者的思考角度:
1)这道题考的是什么?怎么考的?
2)这道题我学会了什么解题思路、技巧?
3)这道题让我对概念有什么新的理解?
有意识做这样的思考,知识的拼图就一点点完整起来。
再分析一下“不会做”的题目。一类题目帮我们完善解题技巧,即如何解读已知条件,如何分析求解结果是什么等。
另一类题是我们不理解造成的不会做。这个至关重要。想不出来可以看答案,但要仔细琢磨,到底是什么不理解导致不会做。一个题目琢磨透了,很多时候概念就融会贯通了。
04
“刷题之后”
题目做完,攻关也结束了,一个好习惯是做一些收尾工作。
第一类的收尾工作,是整理概念的新理解。可以在做完一道题之后随手就做。当发现了对概念有新的理解,立即将其用自己的话记录下来。小D和我的习惯一样,直接写在教科书相关概念的旁边,便于以后的回顾复习。也可以记录到自己的笔记本上。
第二类的收尾工作,是朝着学霸前进。我现在还只是要求小D有这个意识,但是不强求。但到了初三特别是高中,要成为真正的学霸,做完题后必然要这样思考:
学霸的思考角度:
1)这道题的题型和之前的题型有没有关联?没有关联的话,题型有什么特点?
2)这道题还有没有别的解法?不同的解法有什么有趣、有优势的地方?
3)这道题的“陷阱”在哪里?出题者是怎么挖坑的?
4)未来我学习的时候,怎么才能注意到这些容易产生陷阱的地方?
总结一下,“刷题”要发挥最大效果,就必须要做好前、中、后这三步。
今天拆开来讲了这三个环节,而熟练的、优秀的学习者做起来是一气呵成的,他们的关注点,已经和普通学习者不同,因此他们就持续走在领先的道路上。
近期“D爸严选”的几样辅导孩子学习的好资源、好书推荐,可以帮助孩子更好理解概念,提高刷题的起点效果。强烈推荐!
学科APP |幼升小学科规划,必须跟着央视推荐的这套APP走
好书推荐 |帮助孩子理解,你永远可以相信DK
Introduction·介绍
创作|顾问型家长·小D爸·小D妈 支持|小D、雪莉
介绍|小D爸,教育硕士,正高级教师,曾从事本土、双语、国际学校管理咨询;小D,6年级学生
觉得好,“分享”“在看”与“点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