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级的家庭教育,是父母看清了这3件事

教育   2024-09-18 21:28   上海  


畅销书《我是个妈妈,我需要铂金包》里有段话说到家庭教育的焦虑:


“这世界就像一个剧场,当前排观众站起来的时候,后排观众也不得不这样做。所以,这个世界上很难找到一个不焦虑的父母。”


而在心理学界,提出一个名词,叫做“非焦虑临在”的父母,就是当你出现的时候,孩子就能够感到安心,这种父母就叫作“非焦虑临在”。


这样的父母,一定看清了3个关键。分别对应了开端、结果和过


01



“没有必要过度看重起跑线”


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在他的《自我突围:向理想前行》中讲到诺奖科学家克雷格·梅洛的成长故事:


克雷格·梅洛(Craig Mello)是2006年的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梅洛从小成绩一直很差,甚至课都听不太懂。老师提问的时候,他一样举手想要表现,但回答总是错误。


(克雷格·梅洛)


梅洛的父亲虽然知道孩子学业有困难,但他坚信只要孩子不放弃,将来就有机会。于是连续多年以晚餐聊天的方式鼓励梅洛,在平等、轻松对话中让孩子保持心理平衡。直到初中三年级以后,梅洛的成绩才逐渐好了起来,但在高中仍没有取得耀眼的成绩。


即便如此,受到父亲的鼓励,梅洛始终认为自己将来会成为一位优秀的科学家。大学毕业以后,他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继续攻读博士、博士后,终于在34岁那年成为助理教授,并最终取得了问鼎诺奖的重要发现。


梅洛是幸运的,有一个一直相信他的父亲,给他的支持让他在“后半程”加速超越


前一阵子和搞竞赛的朋友聊天,说上海数学竞赛已经卷到这样的程度,小学5年级就要能解答高中联赛第一轮的题目,否则就没戏了。



如果过于看重所谓的“起跑线”上的竞争,大多数孩子无论如何也无法和这些天资了得的孩子匹敌。深深的焦虑会折磨每一位父母,也会把这种紧张传递给孩子。


在《极限挑战》一期节目里,黄磊的一番话非常富有哲理:“人生一定不是场百米赛,一定是场马拉松。世界上从来没有一场马拉松是在起跑线上赢的。”



如果一个孩子初中毕业,就读于职高,大家觉得这个开局如何?是否一手烂牌、彻底输在起跑线上?


曾登上新浪热搜第一,“专科的风还是吹到了麻省理工”周信静的故事激励了很多人。



周信静职高毕业后,进入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读大专,专升本到了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习。再以自己的努力成功考入浙江大学就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开始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发表高质量专业论文。


2020年底成功申请到麻省理工学院(MIT)的计算机科学博士,成为数据库领域图灵奖(计算机学科最高奖)得主的学生。


(周信静,图片来自网络)


魔幻般的逆袭人生,告诉我们,任何时候,持续努力的人,总能找到自己的加速超越点。


因此,没有所谓的“起跑线”竞争线路图。


最好的准备,是贴合孩子特点的“厚积薄发”,是从小准备的是“长跑”能力与心态。孩子有不同的节奏,要坚持努力,直到自己开始发力超越的一天。


放弃有很多复杂的借口,而成功通常只有简单的坚持。


“厚积薄发”的长跑能力:

  • 亲子间的爱与信任、持续地鼓励

  • 稳定的情绪与稳定的心态

  • 高水平的自尊与自信

  • 坚韧的性格与适度的钝感力

  • 高阅读量、广泛的兴趣培养

  • 思维力、学习力的培养


没有必要过度看重起跑线,厚积薄发,我们要更看重长线的竞争力。


02



“没有必要十分完美”


“一分一操场”,高考制度决定了“分分必较”刻在每个孩子、教师、家长的骨子里。


因此“追求完美”成了所有人的习惯。



考到98分,还不够,不够完美。不够完美就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必须要自省。


从分数的“完美主义”,扩展到一切行为的完美主义。父母永远看的是孩子的“短板”,永远觉得孩子不够好,或者说,还可以更好。


《少年说》节目中,四年级女生张冰玥介绍妈妈规定她写作业的“五不准”:不许抄错题;不许看错加减号;不许出现一目了然的错误;不许不认真;不许写错数字



如果我犯错,妈妈会用尺子或者胶鞋底打我


虽然知道妈妈这是为了自己好,但是我不能接受妈妈这种做法。她让我现在每次写作业都紧张和害怕,完全没有心思写作业


然而,所有的父母都在这中间纠结:一方面是不忍对孩子施压,另一方面是孩子未来要面对的考试现实。到底该怎么办?


心理学家的研究给这个问题带来了答案。“完美主义”被区分为“消极的完美主义”和“积极的完美主义”。


消极的完美主义者,害怕犯错,感知到来自父母的高期望,做事犹豫不决,更容易表露出低自尊和拖延行为。


积极的完美主义者,在追求过高标准的同时,根据情况调整自己的目标,在追求完美的同时不过度的自我批评,能体验到满意感和成就感。


简单而言,面对“考试考了90分”这件事情,两种不同的思考:


消极:居然扣了10分......还有12个同学比我分数高......为什么每次都不行......我真是太笨了



积极:我考了90分......比上次有进步......不过我发现两个地方未来学习要注意......下次我的目标是解决这次考试出现的学习问题,我肯定会进步的


我相信,所有的父母都希望养育“积极完美主义”的孩子。这个时候,父母的态度、引导的语言就至关重要了


“没关系,失误是常有的,宝贝下次再努力啦~”,“我相信你可以自己做到的,加油,去吧!”……这种教养方式更容易培养出积极完美主义的孩子。


没有必要十分完美,我们追求的是“在错误中学习”,追求的是不断进步的卓越精神。



03



“没有必要时刻管理”


杜江在《爸爸去哪儿》里对儿子嗯哼说:“儿子,我希望你能明白,你不是我的希望,你是你自己的希望。”



要为这样的家庭教育理念点个赞。之所以很多家庭出现各种“鸡飞狗跳”的状况,其实存在一个“越位”的问题。


首先是父母在观念上的越位。其次是管理上的越位。


1969年,海姆·吉纳特的《父母与青少年》一书中,定义了“直升机父母”一词,形容父母就像直升机一样一直盘旋在孩子身边,过多地控制、保护和干预孩子的一举一动,乃至整个人生。



斯坦福大学教务长朱莉·海姆斯开展了上千人的访谈,发现在过度养育中长大的孩子,哪怕年龄上已经成年,却算不上充分发展的成人,他们缺少基本生活的能力,往往期待着父母的指令,不断左顾右盼,也带来以抑郁症为主的精神疾病的高发。


一位网友分享他成长的经历:

2012年我升入高中,拥有了第一部手机。学校离家远,妈妈就在附近租了房,每天中午要我回家吃饭。开学前一天晚上,她特意带我从住处走到学校,美其名曰「认路」,后来我才知道,她是要确定路上的时间——6分钟。中午十二点放学,如果十二点零六分我没有到家,就会收到电话轰炸。


我强烈抗议了一段时间,她终于给我放宽了四分钟,十二点十分还没到家,还是会被电话轰炸。后来,我非常恐惧别人等我,也很怕接不到电话,即使现在已经过去了十年。



富兰克林说:告诉我,我会忘记。教我,我会记住。让我参与,我会学习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需要不断尝试、不断犯错、不断积累经验的过程。


孩子的成长,更是不断发现自己责任,不断成为一个独立自主个体的过程。


多倾听孩子想法,少控制;

多训练孩子动手,少包办;

多鼓励孩子尝试,允许犯错;

多推动孩子自主,减少干预;


没有必要时刻管理,我们追求的是孩子逐步独立,逐步接过自己成长的责任。






D爸的话:

家庭教育的本质,应当是帮助孩子建立内在的价值体系。这样的体系可以帮助他在任何时候做出符合自身成长利益的决定。


我们要重视开端,但要意识到长跑更多看的是后劲;我们要看重外部结果,但不能仅仅围绕单一结果转圈;我们要希望孩子过程中总在不断提高,但不能靠过度控制来达到目标。


重建对开端、结果、过程的认识,愿每一个父母都成为“非焦虑临在”

Introduction·介绍

创作|顾问型家长·小D爸·小D妈   支持|小D、雪莉

介绍|小D爸,教育硕士,正高级教师,曾从事本土、双语、国际学校管理咨询;小D,6年级学生

觉得好,“分享”“在看”与“点赞”吧

顾问型家长修炼手册
教育硕士,正高级教师,公立、民办双语、国际学校管理与咨询经历,家庭教育咨询专家。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