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顶级阳谋,中国经济激荡30年(8)

文化   2024-09-20 19:24   广东  
文/熊大

2017年,中央领导人指出要正确认识当今时代潮流和国际大势,放眼世界我们面对的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过去几年,我时常反复咀嚼这句话。
如果我们对比过去几年发生的诸多事情,清醒的人不会否认上层的前瞻性判断到底是多么精准。

比如2018年以来的中美贸易战、科技战、金融战、俄乌战争、巴以冲突、南海局势、台海局势,还有中东、东南亚、非洲以及南美的变局。放眼国内的话,还有楼市的走向、产业转型升级、军力发展、社会形态变迁等等。
所以大家也看到了,这些年我们国内也发生了一些大的变化,无论是社会管理、经济结构甚至是政治氛围。非常之时必然是非常手段,很多政策方向都要因时因地提前部署甚至作出相应的改变。

今年年中二十届三中全会这句“不断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可能大家需要好好去理解一下。否则中国难以适应这种剧烈的时代冲突,前有苏联、日本,后有现在的欧洲,其实都倒在美国的枪口之下,丧失了主权。
当历史再次让我们重新站在十字路口的时候,普通人也感同身受,最简单的莫过于经济形势的变化,这非国家愿意承受的代价,只是无奈之举,因为我们过去30年一直在美元体系之下运作我们的经济。
但这不代表我们真的坐以待毙,事实上我们非但没有,反而开始亮剑。2024年,我说过了,这是中国攻守易势的转折年,我们的改革开放进入了下半场。

发展才是硬道理,没有发展,矛盾解决不了,但中国这么一个14亿人口的大国要继续高质量发展,也必然意味着全球秩序会进入一个新的格局,有人欢喜有人愁。

国内现在有不少噪音,谈论自由化、谈论经济下行和通缩,甚至谈论政治改革等等,但唯独没几个人会去认真思考:一个14亿人口的大陆国家,背后几千年的文化是如何深刻影响其主体民族的性格和做事风格,其历史沿革又是经历了哪些重大的变迁从而一步步选择今天的新中国,而新中国建政至今75年,又经历了哪些艰难的探索才有了今日之辉煌成就。
如果我们把时间拉回46年前,其实那场深刻影响中国人命运的经济改革,一开始也并不顺利,它从诞生之日起就充满了各种争议,就如同我们今日会听到民间甚至不少体制内的人会有一些看法一个道理。
1978年,入冬后的北方万物冰冻,但思想的解冻正在朝野两个层面发生。庙堂之上,当年11月刚刚开了中央工作会,原本的议题是农业及之后两年国家发展计划。会议刚开两天,政治气氛迅速改变,与会高层干部表达了对“两个凡是”和“四五”事件定性的不满。
很快,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正式宣布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的国策,对内改革、对外开放。

但即便如此,邓公当年依然划下了红线,改革开放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即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在那个峥嵘岁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下终于达成了共识,但如何建设经济其实也有争议,究竟是市场经济为主导还是计划经济为主导当时依然还没有完全达成一致,路只是刚刚开始探索。
这件事一直到1992年邓公南巡之后,改革派和保守派的经济路线之争才落下帷幕,都是为了国家,只是策略不一样。1992年10月12日至18日,十四大在北京举行,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3年11月,十四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把十四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和基本原则进一步具体化,制定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规划,由此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开始向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整体性推进
邓公说,改革开放是摸着石头过河,是过去没有人走过的路,所以才需要摸着石头过河,因此也注定不是一蹴而就的。
真正了解中国经济改革发展史的人就会知道,中国的改革开放经历了1978年12月-1984年10月的起步、探索阶段,1984年10月-1992年10月的整体推进阶段,1992年10月-2002年11月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阶段,2002年11月-2012年11月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完善阶段,2012年11月至今的调整阶段。
而我们真正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就是从1993年年底之后开始的,配套的一系列相应财税体制改革以及经济发展的具体框架,是从1994年分税制之后才形成,至今不过30年而已。但这30年,让中国积累了足以抗衡美国霸权的资本。
时代是在变化的,这种变化是外部的变化,也有内部的变化,不同的发展阶段对一个国家来说,所采用的发展方针是不一样的。矛盾是变化的,不同的阶段其矛盾主次之分也会有变化,因而也要采取不同的方法去解决矛盾。所以老子才说:“道可道,非恒道。”
1978年我们开始改革开放,今日我们再次重申改革开放的必要性、重要性和必然性,甚至是全面深化改革,二者的区别在哪里?普通人又该如何正确而精准理解这些大时代的超级宏观语境?
我们从小就在课本、新闻甚至长辈口中听到“改革开放”这个词语,可能对大部分民众来说似乎很远,但我们今天整个社会拥有的丰富的物质水平,就是改革开放带来的。

只是,改革开放不是一蹴而就的,改革开放也不会有尽头。核心是,改革开放的具体路径是因时因地在变化的,不变的是改革的精神、开放的心态。时至今日,全国上下,无论是庙堂之上还是江湖之中,无人会否定改革开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但是,改革开放是不是非得继续按西方那一套东西来实施呢?生搬硬套是不是真的适合中国国情,是不是真的适合中国人的性格和文化?恐怕有些人不会真正关心这个,因为他们要的是自由化,而且是资本的自由化。
从1993年真正确立市场经济的地位之后,过去30年中国的经济改革如烈火烹油般演绎,解放思想发展生产力,成了中国人脑海里面最深的时代记忆,真的是穷怕了。如今的中国再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路往何处走世人瞩目。实际上,2012年新一届领导人已经定调了:不走老路,不走邪路。
今年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一个分水岭,是中国作为一个整体在国际竞争中从战略防守走向战略相持甚至是反攻阶段的标志,是经历了改革开放前期的摸索到最近30年的发展和韬光养晦之后的亮剑。
历届三中全会,其核心议题几乎都是经济改革,本届会议也不例外,其核心就五个字:新质生产力。这是中国在未来几十年里一步步登顶的核心依托,毫不夸张地说,胜败在此一举。大家的日子以后会不会迎来黄金的三十年,就看中国能否在新时代通过技术引领全球新的工业革命。
技术需要研发,但技术的革新更需要市场去推动。如果说当年的美国是用1亿人口规模的工业底蕴打败德国和英国这样的几千万人口的市场规模,那么未来的大国博弈和竞争就是一个10亿+级别的工业国对旧秩序的取而代之。
然而,我们必须清醒地意识到,当年邓公提出的四项基本原则,至今都在影响中国,即便今日我们改革开放再出发,依然是在这个框架之内前进,这就是为何2012年中央领导人提出“不走老路,不走邪路”。我之前一直反复强调,几代领导人从未说过要把中国变成西方那个模样,中国的内核始终如一,只是表象因时而变。
普通老百姓关注的是自己一日三餐和人生走向,很少人真的会有能力深刻理解宏观叙事架构之下的时代浪潮到底如何影响每一个普通个体的命运。我一再提醒,必须放下情绪,冷静、客观、理性去看待当下的时局,才能知道过去为何是过去,现在为何是这个样子,未来又会走向何方。
我们走过的路西方很难理解,一个崇尚自由主义的文明跟一个崇尚家文化的文明,必然是两套哲学系统,当然也就是两套做事风格。

当然,这也不是国内一些连文言文都读不懂却又喜欢用网络媒体只言片语的言论就拍脑袋胡诌国事的人能够理解得了的,更不是改革开放46年来那些满脑子都被西方文化渗透的诸多金融系统的人能够理解得了的。
三年疫情,中国的医疗系统什么时候敢给一个得了新冠的老人拔管?不敢吧?为什么,因为中国传统的孝道文化不支持,这不是法律问题那么简单。但西方呢?老人都可以随便拔管,没钱就不用治理,优先群体是年轻人,因为这些人可以创造价值,而老人只是社会负担。
大家都希望房价继续涨,但没有人愿意承担无脑上涨的代价;大家都希望享受便宜的医疗服务,但没有人去想普惠的医疗体系同时还要保证高质量需要投入多大的成本以及多大的国力才能支撑……大家都会这样想:便宜自己得,代价别人去承担。
人性最大的恶就是这样,我从来不相信在一个普遍刚过上温饱生活还没完全走入小康生活的国家,其国民会真正懂得用好手上那张票,难道那张票不会成为权力寻租的手段?《管子·牧民》讲得够露骨了:“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你今天岁月静好的话,那是有人负重前行,你懂得讲山河无恙,那是因为边疆有人即便严冬也誓死守卫。有人今天还有满腹牢骚的气力,那是因为改革开放几十年没让他们像以前那样吃观音土。
他们现在不满意,是因为对比的标准不一样,欲望不一样。没房,就要买上房,有了房子就要买上车子,车子不够豪华就得费尽心思开上豪车,欲望无止尽,这就是所谓的追求美好生活。但唯独不是这个国家真的变差了!
这就是现代化的结果,有好,也有坏,人性从约束到放开,物质从匮乏到丰富,但人的精神也开始空虚、迷茫和焦虑。我之前的文章讲过很多次,中国这个国家够谦虚的了,一直向西方学习,学了至少180年。
现代性导致的全社会上下如今的普遍焦虑,并没有哪个群体感到幸福,即便是改革开放的既得利益群体也同样面临这样的问题。但你没法阻挡现代化,因为大家想过上更好的日子。

我们要反思的是自己的欲望和文化底蕴,反思的是自己的心智能否驾驭得了那不可控的人性弱点。实际上,国家还是提醒了大家,“四个自信”里面有一个是“文化自信”。好好翻一番老祖宗那些真正厉害的智慧吧。
我不是唱赞歌,但我不会忽略摆在眼前的事实,无论是好的一面,还是不好的一面。但其实最重要的是,我们更需要透过这纷繁多样的各种好坏现象去思考其演化的内在逻辑,这才能抓住根本,从而过好一个普通人的一生,包括资产配置和安身立命。
你可以说这一切跟你无关,但你怎么样都无法否认一个事实,那就是你的祖辈父辈都置身其中,如今的你也置身当下的新时代,这个百年未有之变局的新时代。
很多人总是喜欢用意识形态去看中国,陷入了非此即彼的困境,要么觉得是右要么觉得是左,但中国的人智慧里面从来是阴阳统一,政策的方向从来强调的是适应性和实用性,而不是所谓的意识形态固化思维里面的“政治正确”。
不用带着情绪去看这个国家和民族,其实反而需要审视的是自己的认知。我们的改革,从来是渐进式改革,激进的做法不合适我们的文化理念。今年的三中全会,已经昭示了未来5-10年中国的经济布局。
外有强敌,内需改革,这个民族其实从来都是在挑战中成长和发展,看看我们的那些神话故事,都是先人如何自救而不是等着别人来拯救,他们需要上帝拯救,我们不需要,我们靠自己。勠力同心吧,每个人做好自己的事情,真正理性的人,才会乐观!
温馨提醒:《非稳态生存指南》第15章《通胀:化债的必经之路》已经定稿,已经付费订阅的找助理拿。这是付费内容,看清楚了,有需要有兴趣再加微信:13226629207去咨询,避免无效沟通
目前已经更新的章节如下:1、《自序》2、《周期的宿命》3、《另起炉灶 分庭抗礼》4、《美国的挫败》5、《步入冰点的外循环》6、《新时代:走第三条路》7、《摊牌的最后准备》8、《楼市的结局》9、《难以逾越的阵痛期》10、《股市任重道远》11、《中国经济激荡30年,一个千年顶级阳谋(上)》12、《中国经济激荡30年,一个千年顶级阳谋(中)》13、《中国经济激荡30年,一个千年顶级阳谋(下)》、第14章《中国经济激荡30年,一个千年顶级阳谋(新秩序)》。第15章《通胀:化债的必经之路》
新粉丝,还可以关注我另外一个公号:水熊优保。那里的经济类时政类的文章会更新得更多。
作者简介:熊大,毕业于中山大学,前经济记者,目前为职业投资人,保险、命理分析业务咨询添加助理微信:13226629207。每次读完文章,请给我点赞、点在看。将这个公众号“设为星标”可第一时间阅读每天的文章。

金融路人甲
复盘预测股市/分析经济走势/洞察财富逻辑/透视人性规律/读懂人生哲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