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荡30年,中国经济的千年顶级阳谋

文化   2024-09-09 22:06   广东  
文/熊大

现在很多人非常困惑,就是经济为何突然这么糟糕,未来又会走向何方,加之中美之间的对抗目前来看势头不会缓和只会走向更激烈的对抗,这又加剧了很多人的压力和迷茫。
甚至我听到有很多声音说是因为我们不想韬光养晦了,我们自大了,我们开始存心挑战美国的霸权才导致今日这个局面,我们应该继续拥抱经济全球化。
如果用继续苟且和牺牲民族整体的长远利益为代价来换取所谓的和平,那这种日子至少我是不能接受的。西方是怎么评价中国过去的发展模式的,你们清楚吗?叫“低人权发展模式”。
所谓的低人权模式,不就是穷的时候只能干点苦活脏活累活嘛,不就是靠出卖廉价劳动来换点外汇嘛,不就是在过去只能用牺牲环境和资源为代价来换取经济发展吗?
问题是从一穷二白开始,你有得选择吗请问?你高端做得来吗,你有积累吗?天天说抄袭,问题是创新要烧钱你有钱吗在当时?既要过好日子,又假清高地嫌弃需要为此付出的代价,这种既要又要的心态,是很多岁月静好婊的特点。
好了,几十年的积累现在终于让我们的产业经济迈入了高端方向了,现在是有积累了,开始创新了,开始有钱烧了,开始想转变产业结构了,问题是,人家给你做吗?不给吧,否则不会有贸易战,但你想回到西方形容的那种“低人权发展模式”吗?
所以并不是我们想对抗,我们只是想发展,但在全球经济进入存量时代的时候,发展必然会挤压别人的生存空间,问题是不积压别人的生存空间,你自己就没生存空间,就得回去享受那种所谓的“低人权发展模式”。
更关键的是,在中美关系之中,中国从一开始就没有战略主导权,何来挑战一说?几十年的发展构建出来的是顶级阳谋而不是阴谋,这中间的每一步美国人都是知道的。
要说真有问题,是美国人确实犯下了战略错误,这种错误一是低估了我们的民族韧性和智慧,二是华尔街金融资本一味追求高投资回报的后果,而我们刚好抓住了机会,如此而已。说到这里,我们有必要非常深入且客观去回望中美关系在关键阶段的发展。
中美之间并非本来就是这个样子,曾经美国人形容中美是G2,没G7什么事了,甚至还造了一个英文词汇出来叫chimerica,叫“中美国”,这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前十年的中美关系,那是蜜月期阶段。
我们为什么能够加入世贸?美国人为什么愿意开放那么大的欧美市场给我们,好让我们解决当时中低端产品的产能过剩问题?当时的美国总统是克林顿,有人确实反问了克林顿这个问题,不怕到时中国做大之后超越美国吗?
克林顿不担心,因为他认为中国会是第二个日本,经济总量达到美国70%的时候就会被美国收割掉,而且美国更希望通过做大中国的中产阶层的规模,然后一步步渗透发动YSGM,同时美西方的跨国资本也需要寻找一个新的寄生地。
因为2001年美国发生了科网泡沫引发了金融危机,资本纷纷出逃想要寻找新的去处,同时那一年又出现了911事件,在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的双重打击下,美西方的跨国资本发自本能地必须考虑战略调整,这可不是我们国内政策能主导得了的。
而选择中国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他们看重了我们的市场、廉价的劳动力、土地资源以及已经有了相当基础的基础设施,这些在当时来说中国无疑是全世界最适合美西方跨国资本的地方了。
所以,2001年美国经济危机爆发,2002年美国资本向中国流动,2003年中国的FDI(外商直接投资)变成了全世界第一,大量的跨国资本进入中国直接改变了整个中国的经济结构,中国真正进入腾飞的十年。
但这里面有一个问题,那就是美国跨国资本进入中国的同时也发生了制造业转移,这种产业转移的结果自然是逐步让美国的制造业空心化,但美国人非常有自信,认为制造业赚钱太慢了,而且还累,不如搞金融投资来得快,所以不断把产业链外包到国外降低成本以实现利润最大化。
此后,我们源源不断生产廉价商品卖给美国,美国狂印美元还没通胀的原因,就是当时我们一直在用低价产品稳住了他们的通胀率。而美国的跨国资本赚到钱之后也回流到美国,不断涌入虚拟经济,比如金融行业。
我们赚到钱之后,一直在做基础设施建设,各种高速公路、高铁、桥梁、机场等等,我们就是在那个时期开始大量建设的。有人说中国的负债高,但中国的负债都拿去投资了,并且形成了1300万亿元的设施性资产,实实在在摆在那里。
但美国的模式是消费驱动型,赚到钱的钱拿去消费,有一些投入到军事设施,经济的增量体现在虚拟资本扩张产生的增量,不是体现在实体经济上,结果最后搞出了2008年的次贷危机。
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上台的时候其实是喊出了美国要重新做回制造业的口号的,结果这场次贷危机,美国印出来的4万亿美元救市资金,都拿去救那些大型的金融集团了,没办法,人家参选总统的金主就是金融集团。
因为这场金融海啸,美国其实直到2014年之后经济才开始复苏,又重新进入了加息周期,而中美关系从那个时候开始,慢慢进入了从蜜月期转入对抗期的阶段,直到2018年特朗普上台直接发动贸易战、科技战,再到拜登政府对华发动金融战。
所以其实回望过去,我们有阳谋也得别人犯错才行,所谓阳谋本身就是利用现有条件因势利导做自己的事情罢了,这个过程美国人并不是不知道,但美国人确实低估了中国的战略定力。
但历史的发展,就是这么吊诡,你可以说上天在眷顾中国,但这又何尝不是这个国家每一个普通的劳动者努力争取的结果呢?带着被挖苦的“低人权模式”的帽子,可不是那么好受的。
很显然,美国人玩金融是玩死了自己,全世界现在主流的金融衍生品几乎都是美国人搞出来的,就是玩到这种地步。
美国鼎盛时期其实是在克林顿当总统的时期,也就是1993-2001年,当时的美国工业基础还在,制造业发达,而且让他碰到了第三次工业革命(信息革命)的红利期。
第三次工业革命是以科技革命为主导,起于上世纪50年代的美国,以微电子和半导体产业为主,不过直到上世纪90年代才最终发展成熟。
这场技术变革直接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其标志就是以个人计算机为主的微电子产品,开始走出实验室成为普通民众生活的一部分。
更重要的是,人类生产的方式,从过去以人力作为主体的经济发展模式,转变成为以微电子和自动化等高科技产业为主导的,现代化工业链条就此形成,人类真正进入现代化进程是这个阶段开始,别以为很远。
所以当时带动了非常多的科技创新,走到最后也引发了2001年的科网泡沫最终变成了金融危机,这才有了中国接棒美西方跨国资本的红利。
所以,为何中国走到现在非常警惕金融资本的西式发展,就是这个道理,国家这几年一直在讲金融要服务实体经济,也是这个道理,包括这几年在整顿金融行业,甚至最近好多金融行业的一二把手离职,难说跟国家现在对金融行业的态度没关系。
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很显然我们选择了产业资本,选择了继续做大做强做优制造业,我相信即便未来中国的产业链外迁,也不可能真正让国内处于产业空心化的地步,美国人走过的弯路,我们不可能跟着走。
昨天相关部委发布了非常重要的两份文件,就可以看得出来。
第一,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发布《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4年版)》,删除了制造业领域仅剩的2条限制措施。
一是“出版物印刷须由中方控股”,二是“禁止投资中药饮片的蒸、炒、炙、煅等炮制技术的应用及中成药保密处方产品的生产”。这意味着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全面取消
第二,商务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药监局发布了《关于在医疗领域开展扩大开放试点工作的通知》,拟在医疗领域开展扩大开放试点工作,主要有两方面内容:
1、在北京、上海、广东三地自由贸易试验区和海南自由贸易港,允许外商投资企业从事人体干细胞、基因诊断与治疗技术开发和技术应用,以用于产品注册上市和生产。所有经过注册上市和批准生产的产品,可在全国范围使用。
2、拟允许在北京、天津、上海、南京、苏州、福州、广州、深圳和海南全岛设立外商独资医院(中医类除外,不含并购公立医院)。
这意味着服务业领域的进一步对外开放将是下一步的重点,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放宽电信、医疗等服务业市场准入。
制造业领域的对外开放我们做得最早,现在把这个领域最后的两条限制也删掉了,这是2023年10月中央领导人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作出的承诺。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提出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
在全经济领域中,其实从2017年至2021年我们已经连续五年修订全国和自贸试验区外资准入负面清单,限制措施分别由93条、122条缩减至31条、27条,在制造业、采矿业、农业、金融业等领域一直在加大对外开放措施。
显然,大家不用担心中国会走回头路,改革开放这么多年了,改革的精神和开放的心态我们一直都有,而且这件事早就深入民心,不可能走老路,即便在中美竞争甚至对抗到了这种炽热的局面,我们也不可能闭关锁国。
至于医疗领域扩大开放试点这件事,里面的关键是生物技术的研发和运用,这恰恰是我们目前在突破高端技术方面唯一真正落后美国不少的领域。
所以这种做法非常聪明,就像以前我们引进了互联网、芯片、新能源汽车企业等等,结果最终推进了我们的技术升级,培育出了我们自己的产业链。
未来国内很多富人可以在国内消费生物科技产品和服务,好过跑到国外消费,这不仅仅创造了经济效益、带动了就业,更重要的是培育了也带动了产业发展。
说白了,就是在美国降息之前,扩大经济领域的对外开放,吸引更多的产业资本回流。

事实上我认为很多人其实出现了一个严重的误解,就是认为美国降息之后这些钱我们会希望进入资本市场。
希望进入资本市场自然没错,但其实我们更希望外资进入实体经济领域,就像德国一样。

根据2024年8月16日中国商务部公布的数据,今年前七个月德国实际对华投资同比增长26.4%,成为增幅最高的外资来源之一。
过去三年,德国对华投资额屡创新高,2023年德国对华直接投资同比增长4.3%,总额达119亿欧元,占德国对外投资总额的比例扩大至10.3%,为2014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很多人很好奇,为何德国会选择中国,其实除了产业的相关性之外,更重要的是地缘政治引发的危机以及欧洲本身的经济危机。

这种情况非常像2001年以美国为首的跨国资本进入中国,也是因为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双重打击之下使得资本做出了战略调整。
我们确实一直在学习西方,包括现在都在学习,从未停止过,所以西方走过的弯路我们一定不会跟着走,未来我们必然会做大做强制造业的工业链。
从1994年分税制改革至今,30年的时间中国经济一路激荡。

如果未来中国会走向什么样的经济模式,那就是通过高端科技产业刺激资本投资再度繁荣,并以此实现产业链全链条的升级。这会是新的财富机会,就像当年启动楼市一个道理。

认清当下的局势,对每个普通人来说极为重要,因为历史就在眼前,财富的逻辑从来就在这些看似宏大实则丝丝入微的时代变局之中。
温馨提醒:《非稳态生存指南》第14章《中国经济激荡30年,一个千年顶级阳谋(新秩序)》已经定稿,全文超8000字,已经付费订阅的找助理拿。这是付费内容,看清楚了,有需要有兴趣再加微信:13226629207去咨询,避免无效沟通
目前已经更新的章节如下:1、《自序》2、《周期的宿命》3、《另起炉灶 分庭抗礼》4、《美国的挫败》5、《步入冰点的外循环》6、《新时代:走第三条路》7、《摊牌的最后准备》8、《楼市的结局》9、《难以逾越的阵痛期》10、《股市任重道远》11、《中国经济激荡30年,一个千年顶级阳谋(上)》12、《中国经济激荡30年,一个千年顶级阳谋(中)》13、《中国经济激荡30年,一个千年顶级阳谋(下)》、第14章《中国经济激荡30年,一个千年顶级阳谋(新秩序)》。
新粉丝,还可以关注我另外一个公号:水熊优保。那里的经济类时政类的文章会更新得更多。
作者简介:熊大,毕业于中山大学,前经济记者,目前为职业投资人,保险、命理分析业务咨询添加助理微信:13226629207。每次读完文章,请给我点赞、点在看。将这个公众号“设为星标”可第一时间阅读每天的文章。

金融路人甲
复盘预测股市/分析经济走势/洞察财富逻辑/透视人性规律/读懂人生哲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