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季节是结石的高发期,空气干燥,身体水分流失,体液中的酸碱平衡被打乱。中医说:五脏虚损,体酸则石生。偏酸性体质往往就是结石的潜在隐患。
结石的痛,经历过的人才明白。体内的小结石会从尿道排出,这时产生的疼痛仅次于女性分娩。不仅如此,结石易复发且危害大。肾结石、胆结石,如果越聚越多,就可能引起肾功能不全,胆囊破碎,严重的甚至危及生命。
人的体液中含有大量无机盐,当身体中酸碱失衡,水分减少,这些无机盐就会析出形成结晶体。慢慢越积越多,越来越大。关于预防结石这件事,从细节入手!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在传承中医中药的基础上,提出将“碎、溶、取、排、防”五位一体法应用于临床,并将五法与“中医、中药、西医、西药”四者有机结合。
在小于1公分的结石,尤其是下尿路比如膀胱结石,通常先用中药辩证治疗。通过三个月的治疗,大约可增加60%的碎石排石几率。有一些病人在治疗期间就会发现尿液混浊或者小石头排出来。
如果结石较大,直径2-3公分,单纯用中药碎石排石的可能性不大,建议最好采取微创手术的方式,比如肾结石可用经皮肾镜下碎石取石术、输尿管镜下碎石取石术、膀胱镜下碎石取石术等。
除此之外,专家建议患者在取石之后,鉴别结石的性质,采取有正对性的措施进行预防,比如在尿结石中,草酸钙结石占70%~80%,这类结石患者少吃菠菜;尿酸结石则应避免吃高嘌呤的食物像海鲜、动物内脏,啤酒、老火汤等。
同时,建议采用中药调理三个月,让身体达到阴阳平衡,从而大大降低结石的复发率。临床研究发现,通过这样的治疗,可以降低50%的复发率。
多喝水,少憋尿,防止尿液浓缩,多排尿,不仅可以减少尿内结晶成分的沉淀,预防新的结石形成,还可以促使将微小结石自然随尿液排出体外。
适当运动,尤其是输尿管结石高发的青壮年,增加活动量,比如跑跳等运动,可以促使结石移动并排出。
注意个人卫生,谨防尿路感染,因为由变形杆菌、葡萄球菌引发的尿路感染最易诱发结石。
如果过量摄入甜食,很容易造成胆汁内的胆固醇和胆汁酸、卵磷脂等三者之间的比例失调,过多的胆固醇还容易形成胆固醇结石。
除此之外,高糖饮食会通过提高尿钙的排泄而增加尿路结石的风险。如果摄入过量的乳糖,还会导致草酸钙在体内积存形成肾结石。
某些人的饮食习惯中长期吃高胆固醇食物,例如动物肝脏、蛋黄、肥肉、猪皮等等,导致胆盐溶解胆固醇的能力下降,胆固醇易结晶析出,逐渐形成结石。
如果体内脂肪含量过高,容易减少肠道中可结合的钙,增加草酸盐的吸收,特别是在汗多、喝水量少、尿量少时,会加速肾结石的形成。
长期吃肉和拿肉当主食的人,蛋白质在体内消化代谢过后,会增加尿液中的酸性,人的身体为了平衡尿液酸碱度,会释放碱性的钙,钙与尿酸便会在泌尿系统中形成结石。
成人每天需60~80克蛋白质,经常大吃大喝的人很容易超标。推荐多吃果蔬并相应减少肉类摄入。
很多人认为不吃大鱼大肉,那吃素就万事大吉了吗!
其实,低脂肪可能会影响机体对于营养的吸收,造成胆汁缺乏,进而引起胆结石。
当体内的维生素E、维生素A缺乏时,也会影响胆固醇代谢,诱发结石形成。所以,饮食还是建议荤素合理搭配的好。
过度的快速减肥对于身体伤害很大,尤其是通过节食减肥的人,胆囊收缩的功能会明显减弱,导致胆囊内的黏液浓缩、钙质增加,形成胆结石。有研究表明,在快速减肥的2~4个月内,约有1/4的减肥者会发生胆结石。
大部分的高嘌呤饮食,例如海鲜、动物肝、猪肾等动物内脏,还有各种肉汤、猪肉、牛肉等,均含有较多的嘌呤成分,嘌呤进入人体后新陈代谢的最终产物是尿酸,尿液中尿酸排出过多容易形成尿酸结石。
长期用药,引起的结石问题容易被人忽视,尤其是以下几种药。
抗生素:头孢曲松、甲硝唑、磺胺类药物。
避孕药:避孕药的主要成分雌激素会影响肝胆功能,使胆汁合成减少,胆固醇分泌增多,影响胆囊的收缩和排泄功能。
抗炎药:长期服非甾体类抗炎药吲哚美辛(消炎痛)可能形成结晶,增大胆结石风险。
消食药:大山楂丸等消食药含山楂,它含单宁酸较多,与胃酸作用易形成不溶于水的沉淀,引起胃结石。
服上述药时,需要多喝水,帮助代谢产物排泄。服药半年以上者,每半年定期做胆囊、肾脏和胃部B超。有结石病史者用药前应和医生沟通。
黑豆性平味甘,具有祛风活血利水的功效,可以车前草、粳米一同煮粥服用以治疗各种结石病。
赤小豆性微寒味甘酸,有健脾燥湿,消肿解毒的功效,可单用或与鸡内金、白茅根何用意治疗各种结石病。
米麦麸是米和麦连皮蒸炒后磨成的面,其性微热味甘,有除烦止泻通淋的功效,可用于防治结石的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