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苓神效 :探秘中医宝库中的茯苓家族

健康   2024-11-23 09:50   广东  


五苓神效

中医宝库中的茯苓家族





茯苓



 

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多寄生于松科赤松、马尾松、黑松、云南松等根上。
 茯苓是中药宝库中的瑰宝,在广东及中国多地,是家常煲汤的常客,也是药食同源的典范。

名字由来

因茯苓伏在土中,状如矢而得名为伏零(古名)。后人变雨从草则为苓,伏通茯,故今为茯苓。过去因主要产于云南又名云苓。

茯苓妙用

茯苓归肺、脾、肾经。主治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静寂失眠等症。
补而不峻,利而不猛,既能扶正又能驱邪,为医家喜用,还被赞誉为“百病之克星”。

食疗用方

健脾养胃、清热祛湿功效的药膳——四神汤。山药10g、茯苓10g、莲子10g、芡实10g。该药膳味甘性平,适合一般人群保健食用,尤其适合脾胃虚弱之人。



茯神



茯神,特指茯苓中与松根紧密结合的部分,质地坚实,是安神定志的天然珍宝。
生长于茯苓菌核的中心,与松根共生,为茯苓菌抱松根而生者。

食疗用方

茯神红枣小米粥:大枣5枚、小米50克、茯神10克。具有健脾养心,安神益智的作用,凡心脾两虚,惊悸怔忡,失眠健忘,精神不集中者皆适用。



茯苓皮



茯苓皮 中医宝库中的利水高手
主要指的是茯苓棕黑色的外层部分。性和气平,利水消肿,专行皮肤水湿,专治皮肤水肿。

食疗用方

五皮化湿饮:五加皮、大腹皮、茯苓皮各10克,姜皮、陈皮各5克,生姜3片,红枣2枚。五谷皮,性温,味苦、辛,有祛风湿,强筋壮骨,利水消肿之功。大腹皮,性微温,味辛,行气宽中,利水祛湿。茯苓皮,性平,味甘、淡,化湿和中。姜皮,性凉,味辛,利水祛湿。陈皮,性温,味苦、辛,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土茯苓



土茯苓是百合科菝葜 [bá qiā]属植物,学名光叶菝葜。
是一种生长在中国南方地区的多年生藤本植物,取粗厚的根状茎入药。尤其以其清热解毒、利湿通淋的卓越功效而闻名。

小知识

土茯苓和茯苓,名字听着像亲兄弟,其实他们可是“同名不同命”。
茯苓:是多孔菌科真菌家的宝贝,寄生在松树根上。长得像块天然的海绵,呈不规则的块状。擅长利水渗湿,健脾安神,是水肿、失眠的克星。
土茯苓:则是百合科植物光叶菝葜的根茎,扎根在南方的大地上。长条形或扁圆形,表面有明显的环节,像小竹笋。断面纤维感满满。擅长清热解毒,利湿通络。对付湿热引起的皮肤病,如梅毒、湿疹等。它还针对关节疼痛有奇效。

食疗妙方

土茯苓绿豆汤:绿豆50克,红糖适量,土茯苓50克。
具有健脾燥湿、清热解毒、清热除烦的功效。适用于脾虚湿盛以及水肿的人群,能改善痰多咳嗽、食欲不振、排尿较少等症状,也适用于心神不宁的患者,能改善心烦、失眠、燥热等不适。



猪苓



猪苓多孔菌,是多孔菌科、多孔菌属多年生真菌。在落叶与杂质没有规律的浅层土下生长,寄生于枫、桦、柞树等的树根上,与茯苓宿主不同,无健脾安神之功,但为行水渗湿要药,主肿胀腹满,热渴烦饮,泻膀胱。通常取其干燥菌核入药。

食疗妙方

 临床中常与茯苓相须为用治疗水肿或其他水湿病症,传统中医处方中并称“二苓”。
二苓汤:泽泻一两,滑石二两,茯苓、猪苓各半两,水煎服。能健脾渗湿,利水泻热。用于春夏之交,病似伤寒,自汗体重痛难转侧。


编辑:金小洣

责编:李朝

供稿:刘柃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官方微信公众平台。广东省第二中医院是三级甲等中医院,医保定点医院。本公众号主要提供医院医疗信息服务及查询,健康保健知识,医院专家推介等。地址:广州市恒福路60号。门诊预约挂号咨询电话:020-83593876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