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实是非常不合理的设计。
体制内的薪资跟人生需求是反着来的,在缺钱需要大量用钱的时候,过得凄凄惨惨吃糠咽菜;在老了,各种人生任务已经完成了的时候,却拿着比年轻时候高得多的工资,但玩也玩不了了吃也吃不了了。
基层体制内的年轻人,二三十岁,三四十岁正是一辈子消费需求最旺盛的时候,需要买房买车,需要讨婆娘养孩子,需要到处玩看看世界,需要满足口腹之欲啥都想吃,但是兜里永远没钱,一个月四五千工资是上午发到卡里的,余额是下午归零的。
关键年轻时候还是一个人一辈子干活最多的时候,但是多劳不多得,挫败感非常明显。
而到快退休了,或者退休后了,人五六,六七十了,孩子也大了,家里也没大的支出了,结果发六七千,七八千,混的好的还能有上万的收入。老年人也没太多消费场景,要么钱用不完,存着;要么给了子女。
要用钱的时候没钱;不要用钱的时候发钱,完全不赶趟。
正常就应该按照人生消费需求曲线去发工资。一个人负担最重的时候是45岁左右,那就应该45岁的年龄发一辈子最高的工资,然后再下降,到退休了,就给个两三千基本生活费就够了,这才是合理的。
实际上年轻公务员过得是真的挺不容易的,一个单位的活,70%都是年轻人干完的,结果收入会比那些临退休干部低一截。现在消费不振,是不是得在这些方面想想招?
或者把公积金,职业年金的提取办法给松松绑也行啊,让年轻人手里多点现金,真的正是用钱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