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财政预算执行的角度来看,任何地区,常委部门都是最强势的部门。
每年各个部门都要做预算,要花多少钱要怎么花钱。但你不要以为做了预算,你就可以畅通无阻地按照这个去执行了,做不到的。
财政预算,首先满足的都是常委部门的,这些单位是权力部门,他们在一个地方是起主导作用的,不可能压减他们的经费。
假如两个部门都气息奄奄了,一个是常委部门,一个是普通部门,那肯定优先救常委部门。
而在常委部门和普通部门的公务员,待遇也完全不一样。常委部门的公务员,该有的东西,基本都是会按时按量到位;但是普通部门,尤其是边缘部门,可能除了基本的工资外,其他都拖欠,问就是财政没钱。
地方政府要做个什么事,没钱,看到普通部门还有预算,那就先挪用他们的,后面什么时候补另说。但常委部门的一般不会被挪用。
某些地区的公开预算决算我仔细看过,还做过一些小统计。发现常委部门的预算执行率,基本上都是90%以上,有些机构甚至能达到110%以上,因为中途可能临时追加预算,这些追加的,就是挪用了其他部门的;而有些边缘部门,预算执行竟然只有40%上下,相当于每年计划要做的事,一半以上做不了。差距之大,一目了然。
除了常委部门,财政,公检法的预算也是执行到位的,财政不用说,管钱的,自己肯定会顾好自己。至于公检法的预算,这都是专款专用性质的,挪用属于触及红线了。
所以从财政保障角度看,考编优先考虑常委,财政,公检法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