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农村公共交通现在已经等于消失了,从县城回农村,或者从大点的镇上回村里,除了开车,别无他法。
以前我小时候,农村人口非常多,那时候大家还不富裕,所以路上的小班车,三蹦子,特别多。那时候去县城,去镇里非常方便,几公里路,1块钱。在路边等个几分钟或者十几分钟,总会有车,哪怕晚上八九点了,路上的三蹦子还来来往往。
当时大家都没有私家车,甚至摩托车都不多,所以这种三蹦子生意都不错,很多壮劳力买个三蹦子能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后来随着经济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买摩托,又后来私家车也普及,三蹦子就没有了市场,退出了运营。
这对多数人而言没太大影响,但是对少数人的生活产生了极大的不便。比如一些老人不会骑车开车,家里小孩又不在家,想要去镇上做个什么事,就只能走路,或者等班车一等就个把小时。
还有一些在外地的年轻人回家,如果不开车,回家就是一件很艰难的事。
比如我在隔壁市工作,要回老家,坐高铁回到县城只要一个小时。但是从县城回老家村里,我先要在高铁站坐公交或者打车到县城汽车站,再到汽车站坐中巴去隔壁镇里(这个镇是我们附近几个乡镇中心),镇里到我们乡镇几公里路,现在就缺失了公共交通,我只能让我爸骑车来接。
我们村还是属于我们乡政府所在地,就是算位置好的,还有的村,从我们村过去还要个把小时,也是没有公共交通。你就说回个家有多难?
在大城市,没车无关紧要,公共交通方便;但现在在村里,没车就真的寸步难行。
我们湖南有些山区乡镇里面的村子有多偏呢?就是从高铁下来,到乡镇,坐车要一两个小时;到村里,又要个把小时;有的村里还要到组里,又有一段路。
所以现在农村但凡条件稍微好点的,都会买车,真的是迫不得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