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内为什么到处缺人?

乐活   2024-12-26 07:04   湖南  


体制内不缺人,缺的是干活的年轻牛马。


现在一般的单位,编制大多都是满的,所以人基本都是够的。但是无论上级还是下级,到处缺人干活,主要就是有人已经不干活了。


一个单位,往往都是三三制,三分之一累死累活,三分之一正常干活,三分之一打卡就行。


正常干活的人,已经看透了,都是老油条,你是无法安排更多活给他们的;打卡就行的人,年纪大,资格老,你也不敢或者不好意思喊他们干活;唯一能施压的就是那些累死累活的人,这些人年轻,脸皮薄,学历高,心里还有上升欲望,正是适合往死里鞭打的快牛。


这部分人,本单位是干活的主力,也就是所谓的业务骨干;上级单位也垂涎三尺,动不动就以跟班学习,专项工作的名义借调。大家说的缺人,就是缺这些人。


体制内的年龄层次,都是衔接得比较好的。老中青比例都差不多。所以年轻人就这么些,什么工作都是年轻人去干,自然就缺了。


年轻人少是一方面的原因,另一方面是,人再多,也会缺人。


人多事就多,人多了就会因人设岗。省直部门多了十个人,就得给这10个人找事多,他们就会新设指标,增加任务;市直部门为了应对指标,也会增加人手,或者让一部分人干更多活,层层传导,人多了事多了,机构就臃肿了。


但是那些所谓的指标和任务,有时候不仅没办事,还坏事。你在体制内,你会发现很多指标都是莫名其妙的,考核电子政务,不仅考核网办率,还考核网办笔数,还搞排名。各个地区人口不一样,发达程度不一样,有的是100万的大县,有的是20万人的小县,业务笔数如何能比?


然而指标就是这么离谱,为了排名不靠后,有的地区就下了班,让业务部门虚刷业务,做大数据,搞加班。


你说这些加班有什么意义?体制内很多事情都是这么搞出来的。这时候你会发现,把一些瞎设指标的部门和人,直接砍掉,对整个系统都是更有利的。

欧阳克的轻功
作者是一个混得没你好的法律职业资格持证人,写的都是自己乱七八糟的想法,所以别对内容抱太大预期。不建议常看,偶尔就行,不然浪费时间。觉得可以也不用点赞和转发,我怕别人看到觉得你low;取关的话也不用告诉我。不爽也不要骂我,骂人方面我很有造诣。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