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职场,无论体制内还是体制外,年龄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晋升条件。
比如在企业,人家都说是35岁现象,其实很多人根本不用到35就已经有危机了。尤其是像我们这种文科生,本身可替代性非常高,又没有硬技术在身,在没有年龄优势后,很快就产生职场危机了。
像理科生,本身如果有技术,那在35岁前日子还是蛮好过,在有些大型企业,哪怕是40多岁,这个年纪依然属于技术骨干,不会轻易裁。
而文科生,如果专业不咋地,学校也不咋地,一毕业就危机了。就算能找到工作,到30岁左右,内心也会非常焦虑。现在不是以前经济景气的时候,文科生的就业岗位都被严重压缩。就算好学校的文科生,境遇也好不了太多,大家都在卷编制。
体制内的危机跟企业不一样。体制内就是到某个年龄了,你就不属于培养对象了。比如县直部门,哪用45岁啊,30岁以后,就已经不在培养范围内了。
尽管30岁后,你还有可能被晋升为副科干部,但多数也就到此为止了。真正有前途的人,人家在20多岁就干到了实职副科。
有的人30多岁,当政府办副主任,财政局副局长这种最有前途的副科干部,以后只要不犯原则性错误,下次晋升就是镇长,书记这样的职位。
他们这个年龄,组织部早就是按副县级干部储备的,这才是前途。
当然也看个人际遇,像小说《沧浪之水》里面的主角池大为,人家几年时间,从科员干到正厅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