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击莫言者和“四人帮”的一致性

文摘   2025-02-06 18:25   安徽  

攻击莫言者和“四人帮”的一致性

在社会文化的宏大叙事与微观讨论中,攻击莫言者和“四人帮”之间的关系,犹如隐藏在历史与现实交错点上的复杂谜题,看似时空相隔甚远,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一现象值得我们以严谨的态度和深刻的思考去深入剖析。尽管两者处于截然不同的时代背景,本质上也有着天壤之别,但在某些行为表现层面呈现出的相似性,宛如一面镜子,映射出人性在特定情境下的共通弱点,以及社会舆论环境可能遭遇的危机,这无疑为我们提供了反思当下、警戒未来的宝贵视角。

存在的相似点

扣帽子行为

当我们把目光拉回到“四人帮”肆虐的那段黑暗历史时期,整个社会仿佛被一层阴霾所笼罩,恐惧与不安弥漫在每一个角落。“四人帮”为了实现其不可告人的政治野心,将扣帽子作为打击异己、铲除政敌的常规武器,这种行为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走资派”“反革命”这些如今看来荒谬至极的标签,在当时却如同紧箍咒一般,套在无数无辜者的头上。

在那个扭曲的时代,社会的价值体系和法律框架被彻底颠覆。许多知识分子怀揣着对知识的热爱和对国家文化建设的热忱,努力钻研学术、创作作品。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国家的文化繁荣添砖加瓦。比如一些研究传统文化的学者,试图挖掘和传承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还有从事文学创作的作家,用文字记录时代的变迁和人民的生活。然而,“四人帮”却将他们视为眼中钉、肉中刺,仅仅因为他们的思想和创作不符合“四人帮”的极端理念,就被无情地扣上“反动学术权威”的帽子。这些学者和作家们不仅失去了继续从事学术研究和创作的权利,还遭受了身体上的折磨和精神上的羞辱。他们被拉去游街示众,在众人面前遭受辱骂和殴打,尊严被践踏殆尽。

那些为革命事业出生入死的干部们同样未能幸免。他们在战争年代,冒着生命危险为国家和人民的解放事业浴血奋战;在和平建设时期,又兢兢业业地为国家的发展努力工作。但“四人帮”为了排除异己,巩固自己的权力,将他们污蔑为“走资派”,剥夺了他们的职务,让他们陷入困境。许多干部被关押起来,遭受残酷的审讯和迫害,有的甚至含冤而死。这种随意扣帽子的行为,使得社会陷入了人人自危的恐怖氛围,严重破坏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国家的各项事业陷入停滞甚至倒退。    

在当今的文学界,部分攻击莫言的人也重蹈了这种恶劣行为的覆辙。莫言,作为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杰出代表,他的作品以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内涵在国际文坛上独树一帜。他的创作根植于中国本土文化,以高密东北乡为文学根据地,描绘了一幅幅波澜壮阔的中国社会历史画卷。在《红高粱家族》中,莫言通过对先辈们在抗日战争时期英勇抗争的描写,展现了中国人的血性与坚韧,传递出对生命的赞美和对自由的追求。在《蛙》这部作品里,他以计划生育政策为背景,深入探讨了人性、伦理和社会发展之间的复杂关系,引发了人们对社会问题的深刻思考。这些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也为世界了解中国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然而,一些攻击者却无视莫言作品的这些深刻内涵和积极意义。他们既不具备专业的文学素养,也缺乏客观公正的批评态度,仅凭个人的主观臆想和片面的政治观念,就轻易地给莫言扣上“抹黑中国”“不爱国”等大帽子。他们往往抓住作品中的一些细节,脱离作品的整体语境和创作意图进行恶意解读。比如,莫言在作品中对历史上某些苦难时期的描写,本意是为了反思历史、警醒后人,让人们更加珍惜当下的和平与发展。但攻击者却将这些描写歪曲为对国家的抹黑,完全忽略了作品所传达的积极价值观。这种扣帽子的行为,不仅伤害了莫言个人的声誉,也破坏了文学批评的健康生态。它使得正常的文学讨论被情绪化的攻击所取代,让文学批评失去了应有的建设性和学术性,严重阻碍了中国文学的发展和进步。

利用舆论    

“四人帮”在掌权期间,充分认识到舆论工具对于实现其政治目的的重要性,于是他们不择手段地掌控了当时的各种舆论渠道,将其变成了传播错误思想、煽动社会混乱的工具。报纸、广播等主流媒体在他们的操纵下,完全背离了客观公正的原则,成为了宣扬极“左”思潮、散布虚假信息的阵地。

他们利用报纸炮制各种虚假新闻,夸大所谓的“阶级斗争成果”,制造社会紧张氛围。同时,通过广播大肆宣扬“读书无用论”等有害思想,误导了整整一代年轻人。许多年轻人在这种错误思想的影响下,放弃了学业,投身到所谓的“革命运动”中,导致国家的人才培养出现了严重的断层。他们还组织大规模的群众集会,在集会上发表煽动性的演讲,蛊惑人心,让群众陷入盲目和狂热的状态。在这种舆论环境下,人们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社会陷入了一片混乱。许多人在“四人帮”的煽动下,对自己的亲人和朋友进行揭发和批判,原本和谐的社会关系变得支离破碎。

在互联网时代的今天,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范围呈几何级数增长,网络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和表达观点的重要平台。然而,一些攻击莫言的人却利用网络的便捷性和开放性,在网络空间中肆意传播对莫言的负面评价和不实信息。他们在各种社交平台、论坛和自媒体账号上,发布大量断章取义、歪曲事实的言论。比如,他们截取莫言作品中的某一句话或某一段情节,故意曲解其含义,然后在网络上进行大肆传播,引发不明真相的群众的关注和讨论。他们还利用网络水军,通过大量点赞、评论和转发等手段,制造出一种对莫言不利的舆论假象,试图让更多的人相信他们的错误观点。

这些不实信息的传播不仅误导了公众对莫言及其作品的认识,也对整个文学创作环境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许多作家看到莫言所遭受的恶意攻击后,担心自己的作品也会遭遇同样的命运,因此在创作时变得谨小慎微,不敢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这种创作上的束缚,阻碍了文学的创新和发展,使得文学作品的质量和数量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同时,这种不良的网络舆论氛围也影响了读者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理解,让他们难以静下心来品味优秀文学作品的魅力。    

缺乏理性

“四人帮”的种种行径,完全是被极端的政治目的和膨胀的个人野心所驱使,他们的行为已经完全丧失了基本的理性和道德底线。在他们眼中,权力和利益高于一切,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他们可以不顾事实、不讲逻辑,肆意践踏法律和社会秩序。他们编造各种谎言和虚假证据,诬陷迫害政敌;他们破坏国家的经济建设,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到所谓的“政治运动”中,导致国家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在文化领域,他们更是对传统文化进行了毁灭性的打击,许多珍贵的文物古迹被破坏,大量的文化典籍被焚毁,无数优秀的文化传统和艺术形式面临失传的危险。

在这种极端环境的影响下,整个社会陷入了一种盲目和疯狂的状态。人们在“四人帮”的宣传和煽动下,失去了独立思考和判断是非的能力。许多人仅凭一腔热血和所谓的“革命热情”,就参与到各种非理性的活动中。他们对“四人帮”的指示言听计从,对身边的人进行无端的怀疑和批判,整个社会充满了猜忌和恐惧。这种非理性的社会氛围不仅对当时的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也给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带来了深远的负面影响。

在文学批评领域,部分攻击莫言的人同样表现出了严重的缺乏理性。他们在对莫言及其作品进行评价时,既没有认真阅读和研究莫言的作品,也没有对文学创作的规律和特点进行深入的了解,仅仅凭借自己的主观臆断和片面的认知就对莫言进行攻击。他们往往受到一些极端思潮的影响,或者是出于某种个人目的,而故意对莫言的作品进行歪曲和诋毁。

他们不愿意从文学的角度去分析莫言作品的艺术价值,比如作品的叙事技巧、人物塑造、语言运用等方面的创新和成就。也不愿意去理解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历史背景,以及莫言通过作品所传达的思想情感和人文关怀。这种缺乏理性的攻击行为,不仅是对莫言个人的不尊重,也是对文学艺术的亵渎。文学批评应该是一种理性的、建设性的活动,旨在促进文学的发展和提高读者的审美水平。但这些攻击者的行为却破坏了文学批评的正常秩序,让文学批评沦为了一种情绪化的攻击工具,严重影响了文学的健康发展。    

通过对攻击莫言者和“四人帮”在行为表现上相似之处的深入分析,我们深刻认识到,无论是在特殊的历史时期,还是在当今相对开放自由的社会环境下,非理性的行为和不良手段都会对个人、社会和文化造成极大的伤害。我们应当以史为鉴,在文化讨论和批评中始终保持理性和客观,尊重每一个创作者的劳动成果,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推动文化的繁荣发展。    

写作杂谈
发布与写作教学有关的文字,交流一些自由的思想,分享善意的知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