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暴莫言现象中的沉默螺旋

文摘   2025-02-08 22:32   安徽  

在网暴莫言这一喧嚣且令人痛心的现象中,沉默螺旋理论如同一只无形却有力的大手,深刻而全面地操控着网络舆论的风云变幻,其影响所及,不仅深度塑造了舆论的走向与格局,更对网络文化生态造成了难以估量的冲击。

 

社交媒体平台的独特属性在沉默螺旋的疯狂旋转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催化加速剂”角色。以微博、微信等为典型代表的社交媒体,其与生俱来的低门槛、匿名性以及高互动性特征,虽在表面上赋予了每个用户平等自由表达的权利,看似打破了传统媒体长期以来的话语霸权格局,为信息传播和交流开辟了一片看似广阔无垠的新天地。然而,在实际的信息洪流涌动过程中,普通用户与那些拥有庞大粉丝群体的认证用户之间,在话语影响力的天平上却存在着悬殊至极的巨大落差。微博大 V、知名公众号等意见领袖,凭借其动辄数十万、数百万甚至上千万的粉丝基数,以及在网络空间中积累的较高关注度和公信力,他们所发表的每一个观点、每一句评论,都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瞬间便能激起千层浪,引发广泛的关注、讨论与传播,从而成为沉默螺旋现象得以滋生和迅猛发展的强大“助推器”。

 

例如,在莫言相关话题的热烈讨论中,一旦一位在文学领域颇具影响力的微博大 V 发布了一篇对莫言作品持尖锐负面评价的长文,其传播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令人咋舌。在极短的时间内,这篇文章便会在其粉丝群体中引发强烈的“地震”,粉丝们纷纷以点赞、评论和转发等方式表达对其观点的支持与附和,迅速将这一负面观点推至热门话题榜首,成功营造出一种极具压迫性的“意见气候”。而那些关注类似文学内容的普通用户群体,在不经意间浏览到这一热门话题后,会在瞬间被这股强大的舆论浪潮所裹挟,不自觉地受到群体压力的无形束缚。这种群体压力如同一张无形的大网,不仅让持有不同观点的普通用户在表达自己的看法时倍感压力,甚至让那些原本对莫言作品有着深入研究和独特见解的专业人士,在面对这股汹涌的舆论洪流时,也不得不谨慎斟酌自己的言辞,生怕因与所谓的“主流意见”相悖而遭受网络暴力的无情攻击。

 

网络环境的匿名性更是为沉默螺旋的肆意旋转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使其在这片“黑暗的角落”中茁壮成长。在匿名的“保护罩”下,人们仿佛挣脱了现实社会中道德与法律的部分约束,过度地沉醉于言论自由的“狂欢”之中,而将为言论负责的基本责任意识抛诸脑后。在这种扭曲心理的驱使下,人们基于共同兴趣及共同看法迅速结成一个个虚拟的网络社区,这些社区如同一个个独立的“信息茧房”,在其中,大众心理普遍呈现出一种对简单直接表达的盲目追求,而理性思考则被无情地边缘化,成为网络舆论场中的“濒危物种”。人们热衷于接受和传播那些与自己固有观念相符的内容,对于任何与自己相悖的观点,往往采取排斥、攻击的态度,这种狭隘的心理环境极易催生偏激的观点,并使得这些偏激观点在缺乏有效制衡的“真空地带”中迅速蔓延,如同野火燎原一般,难以遏制。

 

在莫言作品的网络讨论热潮中,一些匿名用户常常会恶意地断章取义,从莫言的长篇巨著中精心挑选出某些看似“敏感”或“有争议”的片段,全然不顾这些片段在作品整体语境和创作意图中的真正含义,对其进行肆意的歪曲解读,并迫不及待地将这些片面的、充满恶意的解读在网络社区中广泛传播。由于大多数网民在信息获取过程中缺乏深入探究和理性分析的能力与耐心,往往如同嗷嗷待哺的雏鸟,轻易地被这些偏激的观点所“投喂”,进而在不明所以的情况下盲目地加入到对莫言的批评阵营中。随着批评声音的不断汇聚和几何倍数的放大,支持莫言的声音则在这片喧嚣的舆论喧嚣中逐渐被淹没,如同在狂风暴雨中的微弱烛火,随时面临着熄灭的危险,最终形成了一种极为典型且极具破坏力的沉默螺旋态势。

 

从具体的事件进程细致入微地观察,沉默螺旋在网暴莫言现象中呈现出一种动态演进、逐步强化且极具危害性的过程。起初,可能仅仅是少数几个对莫言作品存在严重误解或持有极端偏见的人,在网络的某个不起眼的角落发表了一些零散的负面言论。这些言论就如同星星之火,在网络的传播链条中,凭借社交媒体的快速传播机制和用户之间的频繁互动行为,迅速吸引了一批具有相似观点的“志同道合者”的关注与支持。他们如同嗅到血腥味的鲨鱼,通过点赞、评论、转发等方式,不遗余力地扩大这些负面言论的传播范围和影响力,使得这些原本处于绝对少数派的观点,在短时间内逐渐在网络舆论场中站稳脚跟,形成了一种初步的、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意见气候”。

 

随着这种负面“意见气候”的不断巩固和强化,越来越多的网民在浏览相关信息时,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这种舆论氛围的深刻影响,下意识地将对莫言的批评视为一种不可撼动的“主流意见”。那些原本可能对莫言作品有较为客观认识、甚至是充满欣赏与钦佩之情的人,在目睹铺天盖地的负面评论后,内心开始陷入激烈的挣扎与犹豫之中,最终选择了沉默。他们深知在这片“舆论的战场”上,一旦站出来表达不同意见,极有可能会遭受网络暴力的无情攻击,被众多不明真相的网民视为与“主流”背道而驰的异类,从而陷入无尽的麻烦与困扰之中。这种心理上的恐惧如同沉重的枷锁,牢牢地锁住了他们的嘴巴,进一步削弱了支持莫言的声音力量,使得反对的声音在网络舆论场中愈发显得微弱无力。

 

而那些积极参与网暴的人,在群体心理的驱动下,愈发坚信自己的观点得到了广泛的认同与支持,从而变得更加有恃无恐、肆无忌惮。他们不断炮制出更加激进、更加恶意的言论,对莫言进行毫无底线的人身攻击、作品诋毁等恶劣行为,使得网络暴力的程度如火箭般不断升级,愈演愈烈。在这个过程中,网络平台的推荐机制也扮演了一个极不光彩的负面角色,成为了沉默螺旋加速旋转的“帮凶”。平台通常会依据用户的浏览历史、点赞评论行为等海量数据,运用复杂的算法将热门话题和高流量的内容精准推送给更多用户。而莫言被网暴的事件由于吸引了大量的负面评论和关注,在平台算法的眼中成为了极具“价值”的“热门”,进而被频繁推荐给更多的网民,进一步扩大了负面意见的传播范围和影响力,使得沉默螺旋的旋转速度越来越快,力量越来越强大,如同一个失控的漩涡,将越来越多的人卷入其中,难以自拔。

 

沉默螺旋在网暴莫言现象中所扮演的角色无疑是极为关键且极具破坏性的,它深刻地揭示了网络舆论形成过程中隐藏的复杂性、非理性以及危险性一面。为了打破这一不良的沉默螺旋,重塑一个健康、理性和包容的网络舆论环境,我们迫切需要从多个层面协同发力,展开一场全方位的“攻坚战”。

 

首先,强化网络用户的媒介素养教育是重中之重。通过学校教育、社会培训以及网络宣传等多种途径,系统地传授信息辨别、批判性思维和理性分析的方法与技巧,提升用户在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时的独立判断能力和客观认知水平。培养用户在信息的海洋中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被虚假信息所误导,不被偏激观点所左右,学会从多个角度审视问题,以理性的思维和客观的态度参与网络讨论和交流。

 

其次,社交媒体平台必须肩负起应有的社会责任,积极主动地优化推荐算法。摒弃单纯以流量和热度为导向的推荐模式,引入更多元化的评价指标,如内容的专业性、客观性和建设性等,确保推荐给用户的信息具有较高的质量和价值。同时,加强对网络言论的实时监管,建立健全高效的内容审核机制和举报处理体系,对网络暴力行为做到及时发现、迅速制止,并依法依规对违规用户进行严肃惩处,为用户营造一个安全、和谐、有序的交流环境。

 

再者,意见领袖应当充分发挥其积极的引导作用,以身作则,秉持客观公正的原则,传播理性的声音和正能量。在发表观点和评论时,务必经过深入的研究和思考,避免片面和情绪化的表达,不利用自己的影响力煽动不良情绪和制造舆论对立。积极引导粉丝和广大网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舆论观,促进网络舆论的健康发展。

 

只有通过政府、社会、网络平台、意见领袖和广大网民等多方共同努力,形成强大的合力,才有可能彻底打破沉默螺旋的禁锢与束缚,让网络舆论回归理性与公正的轨道,为文学创作和文化交流营造一个风清气正、充满活力的良好网络生态环境,使网络真正成为知识传播、思想碰撞和文化繁荣的有益平台,而非恶意攻击和舆论暴力的“温床”。

写作杂谈
发布与写作教学有关的文字,交流一些自由的思想,分享善意的知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