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暴莫言的“红卫兵”

文摘   2025-02-09 14:21   安徽  

在历史的滚滚洪流中,“红卫兵”作为特定时代催生的特殊群体,在极“左”思潮的汹涌激荡下,以一系列极端且激进的行为,在社会的各个层面刻下了难以磨灭的伤痛印记。而当我们将目光聚焦于当下,审视网暴莫言这一现象时,会惊觉其中部分人的行为模式与思维定式,竟与曾经的红卫兵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尽管时代的大幕已然更换,社会的发展进程也日新月异,但这些负面特质却如隐匿在暗处的幽灵,再度浮现,其带来的影响与警示,值得我们深入骨髓地反思与剖析。

 

极端思维与片面解读

 

当年的红卫兵,被极“左”思潮的熊熊烈火彻底吞噬了理性与客观的思考能力,思维陷入了一种简单粗暴、非黑即白的极端泥沼,难以自拔。在他们眼中,世间万物的评判标准被高度简化,只存在绝对的“正确”与“错误”,任何试图突破这种狭隘认知框架的事物,都被视为洪水猛兽,必将遭到无情的批判与否定。当面对文艺作品与知识分子时,他们摒弃了多元视角与深度理解,仅仅从被灌输的单一意识形态角度出发,用一把严苛且片面的尺子去衡量一切。那些饱含人文关怀、艺术价值与思想深度的文艺作品,在他们的审视下,被扭曲成了“毒草”;而众多致力于学术研究、文化传承与思想启迪的知识分子,也被无端地贴上了“反动”的标签。

 

将视线拉回到当下,网暴莫言的那些人,宛如历史的拙劣模仿者,如出一辙地展现出这种极端思维与片面解读的丑陋姿态。他们在接触莫言的作品时,全然没有展现出对文学作品应有的尊重与敬畏之心,更没有沉下心来,以理性、客观、全面的态度去品味作品中蕴含的丰富内涵、独特的艺术价值以及背后深刻的创作背景。他们如同手持放大镜却只盯着瑕疵的偏执审视者,仅凭个人的主观臆断、狭隘的认知以及被偏见左右的情绪,就草率地给莫言的作品扣上诸如“抹黑”“反动”等耸人听闻的帽子。例如,莫言在其作品中以细腻入微的笔触、大胆深刻的视角描绘社会现象,无论是对人性的复杂多面进行剖析,还是对特定历史时期的客观呈现,其本意皆是通过文学的力量,引发人们对现实的深度思考以及对历史的深刻反思。然而,这些网暴者却如同盲人摸象一般,断章取义地将作品中的某些片段从整体语境中强行剥离出来,进行恶意歪曲与过度解读,完全无视文学创作本就具有的多元性、批判性以及反映现实的本质特征。他们拒绝理解文学作品中所承载的复杂情感与思想深度,只愿意相信自己心中那套早已固化的片面认知,将文学创作简单粗暴地等同于某种政治工具,对莫言及其作品发起毫无根据的攻击。

 

群体裹挟与盲目跟风

 

红卫兵在特殊的历史时期,主要以群体的形式活跃于社会的各个角落,成为推动社会动荡的一股强大力量。在这个庞大的群体中,个体的思想与行为极易受到群体氛围的强烈感染与支配,逐渐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陷入一种盲目跟从群体行动与观念的混沌状态。在“破四旧”等一系列狂热运动中,许多红卫兵其实并不真正理解自己的行为究竟意味着什么,也未曾思考过这些行为会给社会带来怎样深远且难以挽回的影响。他们仅仅是在群体的喧嚣、激昂的口号以及高涨的情绪渲染下,不由自主地随波逐流,将群体的意志当作自己的意志,将群体的行为视为理所当然。在群体的庇护下,他们肆意宣泄着自己的情绪,将个人的行为责任推卸给群体,使得原本可能存在的一丝理性与良知,也在群体的狂热中被彻底淹没。

 

与之相似的是,如今在网络空间中网暴莫言的群体,也淋漓尽致地展现出这种群体裹挟与盲目跟风的特征。在网络这个虚拟却又极具影响力的世界里,信息传播的速度与广度超乎想象,一旦有个别别有用心之人率先在网络上发起对莫言的攻击,抛出一些充满偏见、恶意与误导性的言论,便会如同在平静湖面投入巨石,瞬间激起千层浪。随后,一大批人在未经过任何独立思考、理性判断以及深入了解的情况下,便盲目地跟风附和。他们在群体的簇拥下,如同找到了发泄情绪的“避风港”,肆意宣泄着自己内心深处的负面情绪,将那些毫无根据的指责、诋毁之词不断传播、扩散。在这个过程中,群体效应发挥得淋漓尽致,恶意言论如同病毒一般,在网络的各个角落迅速蔓延、发酵,使得理性的声音在铺天盖地的喧嚣与恶意中愈发微弱,几乎难以寻得立足之地。这些盲目跟风的网暴者,在群体的影响下,逐渐丧失了对事实真相的追求与对他人的基本尊重,他们的行为不仅伤害了莫言个人,也对整个网络文化生态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攻击性与破坏性

 

在那段特殊的历史时期,红卫兵的一系列极端行为给国家的文化、教育、社会秩序等诸多方面都带来了难以估量的巨大破坏。他们以所谓的“革命”之名,实则行破坏之实。无数珍贵的文化古迹,这些承载着中华民族数千年历史、智慧与文明的瑰宝,在他们的暴力冲击与肆意损毁下,惨遭厄运,许多古迹甚至永远地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成为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重大损失;众多知识分子也遭受了残酷的迫害,他们的尊严、权利乃至生命都受到了严重的威胁。无数专家学者被批斗、被打压,学术研究被迫中断,文化传承出现了巨大的断层,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创。同时,社会秩序也陷入了极度的混乱,人们的生活被彻底打乱,整个国家的发展进程被严重阻碍。

 

而如今网暴莫言的行为,虽然在形式和程度上与当年有所不同,但同样具有很强的攻击性和破坏性。这些网暴者在网络空间中,对莫言展开了铺天盖地的言语攻击与诋毁。他们用恶毒、低俗的语言,试图摧毁莫言的声誉与形象,让这位在文学领域辛勤耕耘数十载,凭借着卓越的才华与深刻的思想,为中国文学走向世界做出杰出贡献的作家,陷入舆论的漩涡中心,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这种恶意攻击不仅严重伤害了莫言个人的身心,也对正常的文学讨论与文化交流氛围造成了极大的干扰。它使得文学领域不再是一个能够自由交流思想、碰撞智慧火花的净土,而是被笼罩在一片充满戾气与恶意的乌云之下。作家们在创作时可能会因担忧遭受类似的网暴而畏缩不前,读者们在阅读与讨论时也可能会受到这种不良氛围的影响,无法真正领略文学作品的魅力。这种行为阻碍了文学的创新与发展,让整个文化生态受到了负面影响,长此以往,将对国家的文化繁荣与进步产生不容忽视的阻碍。

写作杂谈
发布与写作教学有关的文字,交流一些自由的思想,分享善意的知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