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却又良莠不齐的网络时代,网暴莫言这一现象如同一颗毒瘤,深深地侵蚀着网络文化的健康肌体,也刺痛着每一个关注文化发展与社会公序良俗之人的心灵。那些参与其中的网暴者,其行径之恶劣、手段之卑鄙,与鲁迅笔下那象征着封建愚昧与人性残忍的“人血馒头”典故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尽管时代的车轮已经滚滚向前,网络的虚拟世界与往昔的现实社会在表象上有着天壤之别,但在对他人的恶意伤害与无情利用这一本质上,却如出一辙,深刻地折射出人性深处潜藏的恶念以及网络环境中滋生的种种病态与畸变。
在这个看似无限广阔、人人皆可畅所欲言的网络天地里,却有那么一群心怀叵测、道德败坏的人,将莫言这位在文学领域辛勤耕耘、用文字为社会画像、为时代立传并取得了辉煌成就的作家,当成了自己在网络江湖中追名逐利的垫脚石和牺牲品。他们的行为与鲁迅《药》中那些被封建思想禁锢、愚昧无知到令人痛心疾首的民众何其相似。在那部经典的文学作品中,那些民众在黑暗的社会环境和腐朽的思想侵蚀下,竟荒唐地把革命者的鲜血视为能祛病消灾的神药,完全漠视了其中所蕴含的伟大理想与高尚牺牲精神;而如今的这些网暴者,同样在利益的驱使和道德的沦丧下,毫无顾忌地对莫言展开恶意诋毁和无端攻击。他们明知自己口中吐出的所谓“批评”不过是毫无根据的谣言和恶意中伤,却依然为了那点可怜的网络流量和虚无缥缈的所谓“知名度”,不惜践踏道德和法律的底线,肆意妄为。
这些网暴者为了达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可谓是绞尽脑汁、无所不用其极,炮制出了一系列令人瞠目结舌的耸人听闻话题。其中,最为常见且极具危害性的手段便是对莫言作品进行恶意曲解。他们像一群嗅觉灵敏的恶狼,在莫言那浩如烟海的文字世界里,专门挑出那些对社会现象进行深刻描绘和反思的语句或段落,全然不顾这些文字所处的作品整体语境、创作背景以及作者的创作意图,仅凭自己的主观臆断和恶意揣测,将其硬生生地歪曲为对国家、民族的严重“冒犯”。随后,他们便迫不及待地将这些被恶意篡改后的内容,通过各种网络平台大肆传播。在社交媒体的评论区、热门话题的讨论组以及各类网络论坛上,他们用充满攻击性和煽动性的语言,蛊惑那些不明真相、缺乏批判性思维能力和文学鉴赏素养的网友。他们故意夸大其词、断章取义,将莫言的作品描绘成一幅充满“反动”色彩的邪恶画卷,试图挑起公众的愤怒情绪,以吸引更多的眼球关注。
比如,莫言在某部作品中,可能以细腻的笔触描写了某个特定历史时期社会底层人民的苦难生活,旨在通过文学的力量展现历史的真实面貌,引发人们对社会进步和人性关怀的思考。然而,这些网暴者却故意歪曲作者的本意,将其解读为对国家形象的抹黑和对民族精神的诋毁。他们会截取其中一些描述贫困、艰辛或社会矛盾的片段,脱离作品的整体架构和主题思想,在网络上肆意宣扬,声称莫言是在故意丑化国家和民族,煽动公众对莫言进行声讨。他们在网络上的言论充满了戾气和恶意,仿佛莫言是一个犯下不可饶恕罪行的罪人,而他们自己则成了所谓的“正义卫士”。一旦这些偏激且完全不实的言论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激烈的讨论,他们便如愿以偿地收获了大量的点击量、评论数和转发量。在这个以流量为王的网络时代,这些数据就如同他们梦寐以求的“宝藏”,随着流量的飞速攀升,他们在网络世界中的“热度”也呈指数级增长,瞬间成为了网络平台上的“热门人物”。他们凭借这些恶意炒作获得的虚假影响力,在网络的“名利场”中洋洋自得,享受着那短暂却又充满罪恶感的“成就感”。
这些网暴者的行为充分暴露了他们的浅薄与无知,他们完全忽视了莫言作为一位杰出作家在文学领域所做出的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莫言的作品不仅在国内文坛享有盛誉,在国际上也赢得了广泛的认可和尊重。他以独特的文学视角、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精湛的艺术技巧,为中国文学在世界文学之林中赢得了一席之地。他的文字如同一面镜子,真实地反映了社会的变迁、人性的复杂和历史的沧桑,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和深刻的人生启示。然而,这些网暴者却对这一切视而不见,他们被自己的私欲蒙蔽了双眼,只看到了通过攻击莫言可以给自己带来的短期利益。他们或是为了在网络上宣泄自己内心长期积压的负面情绪,将莫言当成了无辜的“出气筒”;或是盲目地跟风他人的观点,在这场毫无理性和道德可言的网络暴力狂欢中随波逐流,完全丧失了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判断是非的标准。
这种网络暴力行为就像一场肆虐的瘟疫,在网络空间中迅速蔓延开来,给莫言带来了难以承受的精神创伤。莫言在创作过程中,不得不承受着来自网络世界的巨大压力,这些恶意的攻击和诋毁可能会影响他的创作心态和灵感源泉,使他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举步维艰。同时,这也严重扰乱了网络文化的健康生态。原本应该是一个充满知识交流、思想碰撞和文化创新的网络空间,如今却被这些充满恶意的言论搞得乌烟瘴气,充斥着戾气与仇恨。在这里,理性的声音被淹没,文明的交流被打断,人们在网络上不再是为了追求真理和知识,而是陷入了一场又一场毫无意义的争吵和攻击之中。
正如鲁迅笔下的“人血馒头”并不能真正治愈疾病,反而成为了社会愚昧和人性黑暗的象征一样,这些网暴者的行为也丝毫不能带来任何积极有益的结果。他们在网络世界中掀起的一波又一波恶浪,除了给莫言本人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伤害,使其声誉遭受严重的诋毁之外,还对整个社会的公序良俗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他们破坏了社会的和谐氛围,削弱了人们之间的信任与尊重,阻碍了文化的良性发展,侵蚀着社会的道德根基。这种现象的存在提醒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网络暴力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防范和治理。我们要加强网络素养教育,提高网民的文化素质和道德水平,让他们学会理性地看待问题、客观地评价事物;要完善网络监管机制,加大对网络暴力行为的打击力度,让那些恶意攻击者为自己的行为付出应有的代价;要倡导文明的网络交流环境,鼓励人们在网络上传播正能量,促进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网络空间回归其应有的积极健康、充满活力的本质,为文学创作和文化交流营造一个和谐、公正、安全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