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球经济时代的攻击莫言的现象

文摘   2025-02-04 09:49   安徽  

在当下的眼球经济时代,一切似乎都围绕着如何吸引公众的注意力展开,而知名作家莫言不幸成为了这一经济模式下的受害者,遭受了大量无端的攻击。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注意力成为了一种稀缺资源,能够吸引更多人的关注,就意味着拥有更多的流量,而流量又可以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或其他各种好处,这一背景导致了针对莫言的攻击现象愈演愈烈。

 

一些人攻击莫言,是为了利用其知名度获取流量关注,从而实现“价值变现”。在如今的网络环境里,流量就如同一种极具价值的“虚拟货币”,可以转化为各种实际利益。这些攻击者深谙网络传播的规律和受众心理,他们将莫言当作一个绝佳的“炒作素材”,频繁在网络上发表批判莫言的言论,而且这些言论往往措辞夸张、观点偏激,以此来吸引大量网友的关注和讨论。他们就像精明的商人,在网络这片广阔的市场中,将莫言的话题当作可以炒作的“商品”,通过制造争议性话题来提升自己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比如某些原本默默无闻的网络博主,在频繁发布批判莫言的视频或文章后,粉丝量迅速增长,之后便开始接到各种商业推广的邀约,从推销书籍、文化产品到生活用品等无所不包。为了维持这种“流量红利”,他们对莫言的批判言论愈发变本加厉,精心策划每一次攻击言论的发布时间,选择在网络流量高峰期,如晚上七八点大家都在刷手机休闲娱乐的时候,在各大热门社交平台同时推出,并配上一些耸人听闻的标题,如“莫言的作品是如何毒害青少年的?”“莫言背后隐藏的惊天秘密!”,利用网友的好奇心和正义感来吸引点击量,一旦有网友上钩,他们便在评论区继续引导话题走向,制造更多的争议,让热度持续攀升,为自己的商业变现之路奠定坚实基础。

 

还有一部分人攻击莫言,是片面追求观点的“热度”,而忽视了文学探讨的本质。消费主义强调追求即时的满足和表面的快感,这些攻击者可能并不真正关心莫言文学作品的艺术价值、文学意义以及对社会的深刻反思等本质性内容,他们仅仅关注自己的观点是否能引起广泛的关注和争议,是否能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点赞、评论和转发。他们将对莫言的攻击视为一种能够迅速引发关注的“热点话题”,而不是以严肃的态度去探讨文学作品的内涵和价值。他们热衷于在各大社交平台上发表一些博眼球的言论,如“莫言的作品是对中国文化的亵渎”“莫言根本不配获得诺贝尔奖”等,却从不深入分析作品的叙事技巧、人物塑造、主题表达等文学要素。他们在发布这些言论时,甚至都不会去阅读莫言的整部作品,只是摘取一些片段或者道听途说一些内容就开始大放厥词。当有专业的文学爱好者或者学者试图和他们理性探讨作品的文学价值时,他们往往避而不谈,或者用一些情绪化的语言进行攻击,比如“你们这些书呆子就会故弄玄虚,我代表的才是大众的声音”,以此来维护自己所谓的“热度”,而不是真正去面对文学探讨的核心问题。

 

在攻击莫言的群体中,还有一些人存在缺乏独立思考的跟风行为。消费主义容易导致人们盲目跟风,追求所谓的“潮流”。在对莫言的攻击中,不少人缺乏独立的思考和对莫言作品的深入阅读,仅仅是因为看到别人在批判莫言,就盲目地跟从这种潮流,加入到攻击的队伍中。他们并不真正理解莫言作品的创作背景、意图和文学价值,只是为了在这种“批判潮流”中找到一种归属感和认同感。在一些网络论坛或社交媒体群组中,当部分人发起对莫言的攻击后,许多不明就里的成员便纷纷响应,他们没有自己的见解,只是重复着别人的话语,形成一种看似声势浩大的批判群体。这种跟风行为反映出在网络时代部分人缺乏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的现状,他们在群体的氛围中失去了自我,害怕被群体排斥,所以宁愿放弃自己的思考,选择跟随大众的声音。

 

一位网友以民族大义为名对莫言提起诉讼,深入分析这起事件就会发现,所谓的民族大义不过是其获取私利的工具。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网络成为了人们表达观点、追求名利的新战场,一些人为了获取关注、圈钱,不惜采取极端手段,甚至不惜损害他人的名誉。该网友或许正是看中了莫言的影响力,试图通过起诉这一行为来制造话题,从而达到个人目的。这种对民族大义的滥用和亵渎,不仅是对莫言个人名誉的侵害,更是对整个民族精神的亵渎。

 

胡锡进也针对“起诉莫言”一事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指出起诉者完全是在扣帽子、断章取义,是瞄上了互联网上的民粹资源,通过找莫言的麻烦、给其扣“侮辱先烈”的帽子来进行自我炒作,以此吸引眼球,刷流量和存在感。他们热衷于搞对立,在网上营造出一种攻击性很强的戾气,对中国宪法秩序下宽松和对外开放的氛围形成了破坏。这些“自我充当道德警察、政治审查者”的所谓“爱国博主”,就是想制造出惊人眼球的东西,这样才能吸引关注,获得流量,最后收割“韭菜”,完成其“流量爱国生意”。

 

眼球经济时代下对莫言的攻击现象,是部分人出于逐利、追求热度以及盲目跟风等多种不良动机导致的。这不仅对莫言本人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也破坏了网络舆论环境和正常的文学探讨氛围。我们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独立的思考,不被这些恶意攻击言论所左右,同时也希望相关平台能够加强管理,维护一个健康、理性的网络空间。

写作杂谈
发布与写作教学有关的文字,交流一些自由的思想,分享善意的知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