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到哪里都喜欢去看看当地的菜市场,好像成了一种习惯。作为一个朴素的唯物主义者,这次久违的台湾之旅,菜市场也是绝对不能错过的。
但厨子这次的菜场探险相当坎坷,四趟菜场之行,两趟当地市场,一趟著名的建国市场一趟第二市场,都没遇到很大的及时,经历可所谓是奇妙。
可能是太早了?第一次早早的,我7点就赶到市场,信心满满准备接受那迎面而来的烟火气。但摊位安静的完全不像要准备开门的模样,而且摊主并没有在忙碌上菜,开门的店家也懒懒慢慢,那股缓慢是劲儿就好像强行重启,勉强要开始一天工作的打工人一样。
7点的台中第二市场,门口干干净净连个人都没有😂
前一天同是10点多经过的时候,建国市场里灯火通明,隔天准备好再去,远远隔街只有黑色…
唯三还开着的是这家卖笋的摊😂。
题外话,台湾很妙,笋店是会卖茭白的,中秋的时候烤肉,说烤笋,烤的其实是茭白,就连烤肉店也是有茭白供应的。其他地方我不知道,但四川是会称茭白为高笋的,所以在其他地方这菜也归结为笋一类?
烤茭白的时候是连皮一起烤,和烤蒜差不多,外面皮焦掉了,里面的茭白笋就好了,清清甜甜的,脆嫩多汁,挺好吃,是个新鲜的口感
再之后总结经验教训,去了当地那种沿街的菜市场,八点的样子到了,人也没几个,一打听才知道,这菜场周一公休。我心里那个郁闷,台湾的店吧大多受日本影响,各个都排个公休日也就罢了,但菜场?还公休?再打听大部分肉摊周一会公休,想问为什么周一肉铺不开,当地人也不知道😂。
之后不死心又去了一次,结果出摊少少,我感觉好冤,盘算了时间,8:30到,别太早,也别太晚。嗯到了,有人,可……完全不是我想象中的熙熙攘攘的模样。
说到前一天意外经过,这里走都走不动,等我再去,嗯,没啥摊,人又少少😂
这事要怎么说呢,台湾的菜场分早市和黄昏市场,早市我觉得大家都明白,黄昏市场的时间就有些绝妙了,并不是所谓的晚市,而是大家回家做晚饭前会去买菜的那个时段。但这时候我多半还在某处游荡玩耍,时间完全赶不上去。而早市,我默认的作息又和当地人不一样,他们都开摊晚晚,我好难掌握。就像台湾的小店们一样,几乎没有十一点前开门的,12点开也正常,1点开的也不少。
是了是了,我完全忽略和这边的夜市或者通宵吃宵夜的习惯,大家都习惯睡的那叫一个晚啊,当然早起的也不是没有,但并不是多数,除了早餐店或者通宵做生意到早上的人,早市时间基本上都在家里呼呼大睡吧。
小小的菜摊牌子上标满了数字,这里的菜摊见不到欲擒故纵的讨价还价,和见招拆招的那声「回来给你吧」。但买的多,或是自己带了袋子盒子的,菜摊的老板是会自动便宜些或是多绕你一两颗什么的。豆芽也是配好葱分成一份份再卖,可谓是相当方便了。
带点点的花瓜是瓠(hù)瓜,多半叫蒲瓜,是热量低又有消水肿益处的瓜类蔬菜。因为水分高、味道清爽,家常清炒很好吃。做法基本是凉拌,炸,番茄烧,和做馅兒包饺子。据说瓜肉、蒂梗也可腌渍成凉拌小菜,外皮还可煮茶饮。夏季盛产期间价格便宜,也是最佳品尝期。这玩意我在美国曾经在越南人的摊子上买到过一次,那次当葫芦一样包了饺子,也算是意外对路了。
有些水产摊会有自家做的鱼丸的卖,下面那个说是鱼皮卷,看着就好吃想买。
总之这个地方的人又随性,开市又晚,那些采于山,美可茹,钓于水,鲜可食的食材,那些人生的宏图大愿所需要这口盘缠,我并没有见到很多。这次的探险攻略程度只达到50%,勉勉强强算是了解了一点皮毛,希望下次有机会能完成整片的菜场地图探索,得偿所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