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过去,我们的人生之路走通了吗?
文化
电视剧
2023-03-23 09:00
陕西
原来,人生的难题,不会消亡,只是换了不同的方式存在。3月20日,《人生之路》在央视和爱奇艺平台同步开播,“本剧部分取材于路遥中篇小说《人生》”。也就是说,剧集前半部分根据《人生》改编,后半部分是续写。这也解决了长久以来,读者们的一个疑问:高加林之后的人生到底怎么样?剧集刚开播,微信读书上,《人生》就冲到了“飙升榜”第二名。而在TOP200总榜上,路遥的另一部长篇《平凡的世界》,位居第四名,足见其影响力之大。“人生”“世界”,这些大的概念词,一般人驾驭不了,但用到路遥的作品,就觉得很合适,这就是他的功力和格局。这不是《人生》第一次被改编,早在1983年西影厂就拍过同名电影,上映后一票难求,并获得了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影片。2014年的时候,央视也曾播出过30集的剧版《人生》,但反响不大。这一次,电视剧突破原著的限制,让高加林告别乡村,去了大城市,重启人生。时间回到1981年6月,延安甘泉县干部招待所,32岁的路遥,正在埋头写作。他满嘴燎泡,那是被一根接一根的香烟给熏的。屋里的地上,扔满了烟头、纸团。桌子抽屉里放着一包桃酥,饿了他就拿出一块塞到嘴里,补充体力。21天后,他走出招待所,人已经憔悴得不成样子,但是一部13万字的小说,正冒着鲜活的热气。故事中的主人公高加林,高中毕业后回到村里当上民办教师,但被村干部的儿子顶替,重新回家务农;之后,他通过关系进城做了记者,但被告发,再次回到土地。伴随身份的变化,他的情感在农村姑娘刘巧珍和城市姑娘黄亚萍之间跳跃,但最后什么都没有抓到。失去事业,又辜负了爱自己的人,高加林的人生悲剧和无奈,让一代青年感同身受。显然,这个人物身上,有着路遥自己的影子。他对成功,一直怀着强烈的欲望,想尽一切办法改变自己的命运。上高中时,路遥曾投入到造反运动中,因为组织能力强,思维活跃,担任了延川县革委会副主任。但是在一次派系武斗中,有人员死亡,他受到牵连,被撤了职,回到家乡。仕途受挫后,他转而投身文学,受贵人相助,1973年以工农兵学员身份进入延安大学中文系学习,在校期间就发表了作品,毕业后进入《延河》杂志社当编辑。在写作上,他野心很大,想要突破之前小说中正反人物的简单二元对立,“我要给文学界、批评界,给习惯于看好人与坏人或大团圆故事的读者提供一个新的形象。”而高加林正是这样的人,他身上的复杂性,反映了国家转折时期的矛盾,眼界开了,路没开。生活的缝隙中开始有光透过来,人人都想往哪里去,但城乡二元对立的体制在拉扯着他们。从1980年代走过来的人都有体会,那个时候的青年就业有这几个方向:农村青年:除了极少数考上大学的,大多数都是在家务农。高中毕业生,因为有一定文化,会成为没有编制的民办教师,高加林便是如此。路遥对“干部”身份是有执念的,在之后的《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平奋斗半生,最后去了煤矿,不见得比务农轻松,但因为是工人,也便实现了阶层的跃迁。城镇青年:如果不是大学生,以“接班”居多,也就是子承父业,进各类工厂和事业单位。知识青年:有大学或中专文凭,就拥有干部身份,工作服从国家统一分配,哪里需要哪里搬。所以,考大学对当时的青年来说太过重要,不亚于科举。知乎上有个问题:八十年代高考有多难?不少回答谈到,最难的不是7月的高考,而是5月的预考。预考过后,班里剩下一半人就不错了。电视剧《人生之路》的开头,也着重展现了预考这个情节。当时,中专比大学吃香,因为考中专难度相对较小,也能分配工作;且只需上2年或3年,节省不少成本和时间。很多教师、铁路工人,都是中专毕业。据友人回忆,写完小说后,路遥去了一趟榆林佳县白云山,抽了一签,签名“鹤云九霄”,意思是要出名了。路遥把稿子投递给认识的编辑,在后者的建议下,名字改为《人生》,取自开篇处引用的柳青的一句话:“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要紧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1982年,《人生》发表在上海的文学杂志《收获》第3期,立刻在全国引起轰动。12月,中国青年出版社发行了单行本,25万册很快就销售一空。读者的信件,如雪片般飞来。很多青年把路遥当作人生导师,询问他人生路应该怎么走才好。有的人甚至做出威胁,如果他不给出一个满意的答案,自己就会在某月某日去死。陕西本地的作家陈忠实、贾平凹等,也都感到极大压力,身边人出了巨作,自己得加紧追赶了。细究起来,高加林身上凝聚着农民的自卑与知识分子的自傲,有想突破命运的雄心却出路不多,似乎他的任何选择都是错的,这是他悲剧命运的底色。这种选择的困境,在今天的青年身上依然存在,依然能触动人。1980年代是文学鼎盛时期,但凡有一部小说出名,立刻就会被电影制片厂盯上,就像前几年的IP改编热潮。路遥的《人生》,有戏剧性故事,有典型化人物,又契合时代氛围,很快就被上影、北影这样的大厂看中。与此同时,近在咫尺的西影厂导演吴天明,也看了小说。他的父亲曾在陕北打过游击,对那片土地有感情。在他看来,高加林的命运,也是陕北人的困境。当得知小说已经被大厂的大导演拿去,他很遗憾。但是后来听说,片子要放到四川九寨沟去拍,他一下子火了,认为环境变了,就没有那种味道了,绝不能这样干。他请厂里编辑部的张子良,去和路遥联系,要回改编权。张子良和路遥是老乡,替吴天明说了很多好话,说他性格豪放,有气魄,肯定能成事。最终,路遥被说动,把改编权给了西影厂。项目在厂里也顺利过会。当时西影厂老厂长去世,上级正在考察新厂长人选,推行年轻化和专业化,吴天明是重点考察对象,有可能担任下届厂领导,自然没人提反对意见。1983年初夏,路遥带着吴天明和几个主创人员,到陕北榆林的米脂、绥德等地转了10多天,采外景,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之后,住到甘泉县招待所修改剧本,也就是小说写作的地方。晚上大家一起讨论,路遥能熬夜,别人困了睡了,他还在继续写。第二天早晨,睡梦中的吴天明,被巨大的声响给吵醒,一听,原来是路遥在打呼噜。他形容说,简直“如雷贯耳”。类似的情况,贾平凹也经历过,他开玩笑说,路遥是当干部的命——适合住单间。1983年7月,电影筹备开拍。高加林的扮演者周里京,是北京电影学院1978级表演系毕业生,与张丰毅、张铁林、谢园等同班,当时的英俊小生。女主角巧珍的扮演者吴玉芳,来自上海。她最初被选中扮演黄亚萍,来西安试镜时,吴天明看了她一眼,觉得长相普通,不太像城里姑娘,就否定了。吴玉芳准备第二天回上海。当天晚上,吴天明又觉得她和心目中巧珍的形象很契合,于是又留下她。其他人有意见,一个上海姑娘怎么能演陕北农村姑娘呢?但吴天明认为气质对,就可以用。所以说,《人生》和上海一直有缘分,小说发表于上海《收获》杂志,主演也来自上海。这次电视剧《人生之路》让高加林最后去往上海,更密切了这层关系。电影拍摄并不算顺利,据一些当事人回忆,路遥与吴天明产生过矛盾。路遥对影片有自己的看法和要求,但吴天明是导演,两人意见不一致时,工作人员不知道该听谁的,闹得不愉快。后来,路遥的好朋友、甘泉县文化局长张弢,到剧组进行调解,“和稀泥”,减少了很多纠纷。1983年10月,正在拍摄期间,吴天明被任命为西影厂厂长。之后,他把张弢调到厂里,担任副厂长。1984年3月份,《人生》完成制作,吴天明邀请评论家钟惦棐观看。钟老看过后,非常喜欢,认为《人生》就是“中国的西部片”,他还建议厂里要多拍反映西部风情的作品。一语点醒梦中人。刚上任的吴天明,正愁不知道如何带领厂子往前走,有了方向就有了抓手,此后厂里拍了一系列“西部片”,比如《野山》《老井》《红高粱》,拿奖无数,大获成功。而这一切,都是以吴天明争取到《人生》改编权为起点。1984年9月,《人生》上映,被作为建国三十周年展览作品。据统计,当年10月1日到18日,在部分大城市,《人生》放映场次达7800场,平均每场观影人数,都位居第一。影片尤其对大学生群体影响很大,山东曲阜师范大学有一个同学看过后,对高加林抛弃刘巧珍不满,气得想不开,爬到宿舍楼顶,同学劝了半天才劝下来。1985年,第8届大众电影百花奖评选中,《人生》获最佳故事片奖,吴玉芳获得最佳女演员。事实证明,吴天明的眼光是对的。与此同时,咸阳市底张镇,一个叫于运河的建筑包工头,连看了几遍影片,他不满意电影的结局,认为农民娃娃不能这样永远活在农村。他去找到吴天明,想让他拍一部续集,并设计了故事:高加林成了农民企业家,带领乡村致富,最后娶了巧珍的妹妹。吴天明还真听进去了他的意见,并约到了路遥。但路遥表示不会写续集,《人生》的结构是完整的,小说的使命已经完成。于运河没有放弃,根据自己包工程的经历,写了个续集剧本《乡下人》。他自己投资80万元,西影厂帮他申请了一个拍摄指标,并帮助组建了摄制组,1988年拍成片。男主角原本请的是专业演员,拍摄中,与摄制组发生矛盾,不愿听一个农民的摆布,最后于运河自己当了主演。这是中国第一部农民编剧、农民集资、农民监制、农民领衔主演的电影。但最后拷贝只卖出30万元,亏损50万元。不过,于运河提出的“高加林接下来的人生”,也是读者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几十年来,网上有不少人续写他的故事。其实,早在2014年的时候,就有过一版《人生》电视剧,曾在央视八套播出。这部剧遵循原著改编,时间线截止到巧珍嫁人、家林回乡,只是丰富了一些细节。但因为拍得比较粗糙,也没有大明星加盟,影响力不大。剧里大家唯一熟悉的演员,是翟天临,扮演高加林的情敌——富家子弟张克南。不过,翟天临前几年也因为学术造假事件翻车了。导演杨阳倒是业界很有实力的女导演,2022年的爆款剧《梦华录》就是她的作品。有意思的是,《梦华录》的主演陈晓,这一次扮演了高加林。《人生之路》从2017年开始筹备,由央视和爱奇艺联合出品,一开始就被作为重点项目打造。导演阎建钢,是中央戏剧学院影视制作中心主任,他的代表作是2003年的《尘埃落定》,根据四川作家、茅盾文学奖获得者阿来的同名原著改编。很多人还记得李解扮演的傻子少爷,那之前他刚因《笑傲江湖》中的林平之出名,角色反差很大。这部剧获得金鹰奖优秀电视剧奖,豆瓣评分8.3分。所以,阎建钢对小说改编还是有经验的,能在尊重原著和影视创新上达到平衡。如果再拍一遍《人生》,作为一部乡村剧,商业性不强,所以后半段来到了上海。《人生》发表于1982年,而剧集故事从1984年讲起,因为这时候城市开始改革,才符合后面的城市戏。剧中的高加林,经历高考失败、做教师被顶替、当记者被告发后,依靠一支笔,最终还是进入了梦想中的上海。为此,剧情前半段反复铺垫他作文写得好。这其实也是路遥自己人生的写照,当年他被撤职回乡后,转战文学,靠一支笔重新改写了人生。剧名最早叫《人生路遥》,将书名和作者名结合,看似灵巧,其实有些刻意,播出时改为《人生之路》,我觉得更好——人生的本质,就是看你走上了一条什么样的路。饰演高加林的陈晓,已不是第一次主演陕西题材剧,几年前他和孙俪搭档的《那年花好月正圆》,讲述了陕西女商人周莹的故事。刘巧珍的扮演者李沁,曾在《白鹿原》中饰演田小娥。她的长相比较清冷,不像是风尘女子,当时感觉味道不是很对,但出演巧珍这样善良的姑娘,倒是可以。2022年,《人生之路》在上海和清涧县两地拍摄,最后在清涧杀青。清涧县位于榆林市东南部,是路遥的出生地,7岁前他在这里生活,后来过继给延安延川县的伯父,但也常回清涧。近年来,围绕路遥这个大IP,清涧县修建了路遥纪念馆、路遥故居、路遥小镇等,《人生之路》选择在清涧拍摄,无论是地理位置还是文化氛围,都很合适。清涧县古名“宽州”,所以在电视剧中,人物所在的县叫“宽州县”。为了配合剧组拍摄,清涧县在城郊建了一座“人生影视城”,占地面积35.6亩的,建有学校、火车站、供销社、邮电局、电影院、长途车站等重要场景,还原1980年代的城乡景象。剧中的“马店小学”,以及人物生活的农村家庭,也是在全县境内选择的农村院落。借此机会,清涧县打造了一座全新的文旅空间,既能承接影视剧的拍摄业务,空闲时也能作为旅游景点,吸引游客,带动直播、餐饮、住宿等产业发展。2023年春节,“人生影视城”吸引了20万人次前去游玩打卡,是抖音平台上榆林好评排行榜第一名的景点。不过,《人生之路》播出后,观众的反馈还是有一定争议。不少人觉得,本剧对1980年代的描写,有美化倾向,造成失真。比如,高加林和高双星骑自行车竞赛,以至于轮子掉了。当时一个家庭如果拥有一辆自行车,是贵重财产,不可能如此糟蹋。巧珍开拖拉机在后面追赶,也有些悬浮,不像是那个年代农村女孩该有的行为。可以说,整部剧将原著中的人物气质拔高了,变得阳光了。高加林是个坚强奋斗的青年,不像小说中那么忧郁深沉;刘巧珍也泼辣洒脱,不甘于农妇的命运,跑去大上海追求新生活。1982年,中国GDP是5373亿元,2022年是121万亿元,增长超过220倍。而榆林在1982年的GDP约5亿元,2022年是6544亿元,相差1300倍。路遥所处的那个年代,陕北高原上黄土弥漫,到处光秃秃的,很多农村都没有通路。而现在,经过几十年绿化,我们从镜头中看到的陕北高原,已变得一片绿油油。要找完全符合当时的场景,还真是有难度。况且,真要拍成灰突突的农村戏,估计又没人看了。“穷”,逐渐在离我们远去,但“困”,还缠绕着现在的年轻人。事业上难以逾越的阶层鸿沟,爱情上要投入的成本越来越高,年轻人脚下的路并没有变宽多少。原来,人生的难题,不会消亡,只是换了不同的方式存在。不管境况如何,永远别忘了,要像路遥一样,像高加林一样,不停止对明天的希望,不停止奋斗。就像剧中巧珍说的:“自己的路得自己走,走了才有自己的路。”【原创文章,禁止抄袭和短视频搬运剪辑,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阅读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