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面临严峻的生存挑战,其五年生存率仅为24%,而对于复发性或难治性(R/R)患者,这一数字可能降至10%以下。尽管CAR-T细胞治疗在某些血液恶性肿瘤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AML治疗中却因“off-target”效应带来的严重骨髓抑制等副作用,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因此,探索新的治疗策略变得尤为迫切。CAR-NK细胞不仅表现出一定的抗肿瘤效应并且具有更高的安全性,但其抗肿瘤能力较弱。如何提高CAR-NK细胞的抗肿瘤效应,一直是临床和基础研究的难点和热点。
近日,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新桥医院)血液病医学中心黄瑞昊博士、张曦教授团队在《Experimental Hematology & Oncology》(IF 10.9/Q1)期刊发表论著“Safety and efficacy of CD33-targeted CAR-NK cell therapy for relapsed/refractory AML: preclinical evaluation and phase I trial”。该团队创新性地开发了一种新型抗CD33 CAR,显著增强了来自脐带血的NK细胞的抗肿瘤能力。
研究中,新型抗CD33 CAR融合了4-1BB共刺激域和可溶性IL-15序列,通过慢病毒载体实现基因成功转导。在动物模型实验中,CD33 CAR-NK细胞展示出了较高的抗白血病效果。
接下来,临床研究结果同样令人鼓舞:对纳入平均4-5线治疗的难治复发AML患者,CD33 CAR-NK细胞疗法在安全性方面表现卓越,未引发免疫效应细胞相关神经毒性综合征(ICANS)或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在参与试验的10名患者中,有6名患者在治疗后的第28天实现了微小残留病(MRD)阴性的完全缓解。这些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达到了71.5天,总生存期(OS)为137天,初步证实了CD33 CAR-NK细胞疗法在R/R AML治疗中的潜力。
综上所述,CD33 CAR-NK细胞疗法不仅在安全性上展现了优势,更在治疗效果上显示出了对R/R AML患者的积极作用,为AML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从目前的研究结果看,CAR-NK治疗缓解后的患者还是建议桥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本文的第一作者是黄瑞昊博士、王筱淇副主任医师、颜红菊主治医师,通讯作者是张曦教授、文钦副教授、张诚教授。
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血液病医学中心 在读博士研究生
主要研究方向为血液肿瘤造血干细胞移植和细胞治疗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参与多项国家及省部级课题,主持校级课题一项。
以第一作者(含共同第一作者)在JAMA Oncology、Journal of Hematology & Oncology、Experimental Hematology & Oncology、 Cancer Letters、 Haematologica等杂志发表SCI收录论文13篇。
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血液病医学中心 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从事造血干细胞移植并发症的相关机制和临床转化研究,在J Clin Invest.(2020、2023)J Hematol Oncol.、Haematologica、Leukemia、 Acta Biomater. 、Cancer Letters、 Chin Med J (Engl). 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影响因子>10分 5篇,参编专著1部;重庆市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委员,重庆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肿瘤专委会委员,Blood&Genomics Associate Editor。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及校级课题3项,作为课题骨干参与国家级省部级重点项目4项,执笔共识1部,参编行业指南3项,主持临床新技术新业务1项,陆军军医大学“红医苗圃”,获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
医学硕士,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血液科主治医师
主要从事急性白血病、慢性白血病、骨髓增殖性疾病、血小板减少等相关研究工作,发表核心期刊2篇,参与省部级课题2项。
医学博士,美国南加州大学博士后
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血液病医学中心 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血液病医学中心主任助理、白血病科副主任
陆军科技英才
中华医学会红细胞学组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白血病分会常委
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血液学分会委员
重庆医学会血液学分会青委学组组长
主要从事白血病、MDS/MPN的临床管理及基础研究。主持省部级课题3项,校/院级课题2项,承担国家干细胞重大专项子课题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项。
参编学术专著2部,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最高IF28.5)。获中华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
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血液病医学中心副主任
白血病科 主任
主任医师 教授 博士研究生导师
重庆英才—创新领军人才、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全国抗击新冠疫情先进个人、重庆金口碑医生、学校首届医疗红医名师、优秀研究生导师、新桥医院名医 , 军队优秀人才岗位津贴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专委会第11届感染学组委员、重庆市中西医结合细胞治疗专委会副主任委员、重庆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重庆市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委员及白血病组组长、重庆市医师协会血液学分会常委、重庆市劳动能力鉴定医疗卫生专家、重庆市血液内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副组长兼秘书
主要从事白血病与细胞免疫治疗的基础与临床研究。主持军队重大课题分课题、国自然面上、重庆市科卫重大等10余项课题,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Blood、leukemia、JHO等发表SCI论文60余篇,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1项、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重庆市卫健委优秀成果奖,获军队医疗成果二等奖3项,中国抗癌协会科技奖三等奖1项,校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获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国家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共23项,副主编《医话血液》获全国优秀科普作品。<Blood>中文版细胞与免疫治疗编委,<Biomaterial>、<CMJ>等编委及审稿专家。
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血液病医学中心主任
中国人民解放军血液病中心(军队临床重点专科)主任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后)导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主要从事“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临床与基础研究,主持国家干细胞重点研发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类项目、军队课题重点项目、重庆市冲刺项目、重大课题等52项;在JCO、JHO、JAMA Oncology、Blood、Lancet Haematology 、JCI、Leukemia等杂志发表SCI论文148篇,主编专著3部,副主编3部;执笔行业指南12项,参编50项;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华医学科技一等奖1项、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军队医疗/科技成果二等奖3项、中国抗癌协会科技奖三等奖1项、重庆市高等院校优秀教育科研成果三等奖1项,获批国家发明专利68项。
目前担任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常务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血液病专科联盟副理事长 、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实验血液学专委会常务委员 、Blood & Genomics 杂志主编;The Lancet,JHO,Nat Cell Biol, Leukemia,The Lancet Haematology ,Science Bulletin、CMJ、中华血液学杂志等杂志编委和审稿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