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讯!新桥血液牵头的多中心研究成果荣获2024年度“中国血液学十大研究进展”

文摘   2025-01-06 17:54   重庆  




2025年1月5日,第五届中国血液学科发展大会揭晓了2024年度“中国血液学十大研究进展”。其中,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新桥医院)血液病医学中心牵头开展的多中心研究“MSC在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早期续贯输注是预防GVHD的最优方案”成功入选。

▲ 第一作者黄瑞昊博士代表团队领取证书(左6)


据悉,“中国血液学十大研究进展”遴选活动由中国血液学科发展大会发起,旨在记录、展示和宣传我国血液学研究领域的重大科学进展和标志性成果,入选的成果进展兼顾临床与基础研究,具有原创性突出、创新性鲜明、社会意义重大等特点。该活动邀请血液领域相关两院院士、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实验血液学专业委员会、中国生理学会血液生理学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中国医院协会血液学机构分会、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中国血液病专科联盟工作委员会、《中华血液学杂志》编委会、《Blood Science》中国编委等专家进行网上投票,得票数排名前10位入选“2024年度中国血液学十大研究进展”。

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是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严重威胁患者生存和生活质量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在单倍型HSCT(Haplo-HSCT)中发病率高达50-70%。当前GvHD的防治策略主要依赖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但长期使用可能引发严重感染、恶性血液病复发及器官功能损伤等药物相关副作用,成为移植相关死亡的重要原因。因此,探索一种高效低毒的GvHD预防方案,同时不增加白血病复发风险,是亟待解决的临床难题。间充质干细胞(MSCs)因其促进移植后造血重建及防治GvHD的潜力备受关注。然而,关于MSCs输注的最佳干预时机、使用剂量及频次国际上尚无明确共识。

张曦教授团队针对以上问题,首次完成并发布了最大样本量MSC的单细胞转录组测序,覆盖13.5万个不同来源和代次的MSCs,明确脐带来源MSCs在防治慢性GvHD(cGVHD)中的效果最佳,并揭示了其初步作用机制,创立共享分析平台(Clin Transl Med., Exp Hematol Oncol, NAR Genom Bioinform.)。随后,该中心牵头联勤保障部队第 920医院血液科、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血液科、联勤保障部队西部战区总医院血液科及中南大学湘雅三院血液科4家移植中心开展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纳入接受Haplo-HSCT治疗的患者,在移植早期(+45天)进行MSCs(1×106/Kg)输注,每两周一次,共4次。研究结果显示:+45天输注MSCs可显著降低GvHD的发生率:两年严重cGVHD累计发病率为5.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4%(P=0.03);III-IV级急性GvHD发生率为2.7%,亦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5%(P=0.01)。特别是MSCs输注组两年无GvHD-无复发生存(GRFS)率为59.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6.2%(P=0.04)),达到移植后的最佳生存状态。

该研究在国际上首次创建了一种可达到最佳生存的GvHD细胞预防新方案,为MSCs在GvHD预防中的应用提供了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相关研究成果于2024年2月发表在 JAMA Oncology、Clin Transl Med和Exp Hematol Onco等杂志上,张曦、高力教授为通讯作者,黄瑞昊博士、陈婷副教授为第一作者。2024年8月该技术被写入2024版«慢性GVHD诊治中国专家共识»全国推广。

近年来,新桥医院血液团队在张曦主任的带领下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华医学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省部级以上奖项10余项。团队未来将不断开拓疾病诊疗新技术与新思路,促进血液病基础研究、转化与临床研究的深入发展,积极协同国内多家兄弟单位合力开展研究创新工作,整合资源优势、瞄准前沿领域,开展医学难题联合攻关,努力实现更多前瞻性、原创性创新研究成果的突破,以科研转化为“健康中国”增添动力,为守护人民健康贡献更多的新桥血液智慧及方案。



血液直通车
血液直通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