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末年,天下大乱,民不聊生。当时的河南洛阳,民心不古,世风日下。
这一天,洛阳街头忽然出现了一个老太婆,看上去挺普通的,可是她却拿着一面银光闪闪的镜子,高声叫卖。有人上前问她:“老人家,你这镜子多少钱愿意卖?”老太婆微笑着说:“一千两纹银,多一分不要,少一分不卖。”一个少年一听,有些奇怪,说:“小小一面镜子,就算是黄金做的,只怕也值不了一千两银子,你这镜子究竟有什么特别,怎么这么贵?”
老太婆说:“我这镜子,一可以照你以往的所作所为,二可以照你心地善恶。绝对不错丝毫,有这样的好处,难道还不值一千两银子吗?”那少年一听,摇头道:“老人家,您别开玩笑了,这世上哪有这种宝贝?”
老太婆仍然微笑着说:“你不信可以试一下,但是照一次要给我三文钱。”少年低头想了想,便掏出三文钱递给老太婆。老太婆接过钱,便拿着镜子对少年说:“照的时候一定要心无杂念,不然可什么都照不出来。”
少年依言对着镜子照了大约一盏茶工夫,果然镜子中照出了自己以往的所作所为,没有丝毫差错。照到最后才知道自己堕入了畜生道中,来生投胎成了一条狗。少年看得心惊胆战,满头大汗。可是旁人看去镜子中却空空如也,什么也没有。
老太婆收了镜子,对少年说:“我没有骗你吧?绝对没有丝毫差错。这三文钱不冤吧?”少年脸色苍白,仿佛大病一场,围住他的人都纷纷问他看到了什么,少年也不好回答,只一个劲地说:“三文钱,值!你们也照一下吧,肯定值!”之后便急匆匆地走了。
旁人一看,好奇心大起,于是纷纷排起长队,都想花三文钱照一下那面镜子。很快,这事惊动了全城的人,那天照了镜子的就有三千多人。大部分人照完之后都像那个少年一样,满头大汗,脸色苍白,眼中满是惊讶和恐惧,只有极少一部分人面带喜色。
眼看天色不早,老太婆收起镜子,说:“这么好的宝贝,只卖一千两,竟然都没有人买,可见此地无识货之人。天色不早了,我要走了。”说完,老太婆将镜子装起来,
站起身来,弹了一下身上的灰尘,可就在她抬头的瞬间,老太婆却在不同的人眼里出现了不同的形象。恶人眼中的老太婆是凶神恶煞,平常人眼里的老太婆则带着怒气,而心地善良的人眼中的老太婆,却是慈眉善目的观世音菩萨。
大家这才明白,原来是观世音菩萨前来点化众生。于是大家把他们看到的菩萨的三种不同形象叙述综合了一下,最后商定了三副面目:一副是慈眉善目的,一副是大怒状的,一副是微微含怒的。然后他们集资在原地修了一座庵堂,塑了那三副形象供奉起来。
从那以后,这里的人有恶的去恶从善;原本行善的,更加坚定了行善的决心。此地民风为之一变,变得愈加淳朴。
一面小小的镜子照出人生百态,照出是非善恶,甚至照出今生来世,这个神话的寓意确实非常深刻。观音大师的聪明,在于她利用了人们的侥幸心理,行恶之人总是以为他们的行为不会被发现,就算被发现别人也无可奈何。然而菩萨打破了他们的幻想,促其心生恐惧,然后改过。
当然,这样一面神奇的镜子并不是实在的东西,它只存在于我们的心里。有的人时时刻刻用心来照自己的行为,有错必改,这样的人必将扬长避短,成为佼佼者;有的人却根本忘记了这样一面镜子的存在,于是胡作非为,不思悔改,但等到后悔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因此,以心为鉴,可以照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