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游戏,
看见成长!
2025
小细节大文明
火车是童年的翅膀,
没有到不了的远方……
一次户外写生活动中,我们听到从墙的一侧传来了火车经过的“隆隆”声,大家欢呼雀跃地喊着:“火车,火车来了”……
带着好奇,我们每天都会在窗外等待着火车的到来。
“社团活动时,我用小相机拍到了火车的视频,待会和好朋友一起看。”
“我们用望远镜看火车,可以看的很清楚。”
游戏回溯时,大家自主收集的视频、照片、调查表等引起了激烈的讨论,关于火车,有什么想要分享的吗?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我们共同探讨梳理关于火车的相关知识,在了解幼儿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预设幼儿发展的关键经验,展开多种探究活动,以更好的提升和丰富火车知识经验,推动游戏持续发展。
自主翻阅绘本
自主观察模型
幼幼经验分享
师幼圈谈梳理
项目思维导图
带着满满的兴趣,
探究火车的秘密……
在车站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我们实地参观了戚墅堰火车站,了解了车站的环境布局、每个区域的功能和乘车的基本流程。
戚墅堰车站
我们来了
一起总结梳理乘坐火车大致分为购票、安检、候车、检票、乘坐火车五个步骤。
在探访中,还找到了很多安全标记……
那有哪些东西不能带上火车的呢?
巧用社会资源、家长资源,充分创造探究的条件和机会,收集在戚墅堰火车站发现的碎片化信息,在儿童会议中讨论、梳理、整合、输出,每一个标识都是一个生动的安全教育故事。我们在持续发声……
对火车的喜爱、兴趣、探索欲,还延伸到了各个区角……
游戏
孩子们在观察、游戏中感受火车的奥秘……虽然还不太了解火车的历史变迁,但是我们能记住感受,记住探索带来的真实感知。
文明乘车,
大手拉小手~
一个关于“熊孩子乘车”的热点新闻闯进了大家的视线……
听
璐璐:因为小孩太吵,大人受不了这么吵,大人会觉得头疼
原原:火车上小朋友太吵,这样不行
小金:因为小朋友一直在车上跑来跑去影响大家的休息
朵朵:我想出去玩,可以用嘴巴提醒这些小朋友不要跑来跑去!
小杨:可以带一些玩具,还可以带一些书在火车上看,带一些好吃的,这样就能安安静静的了!
铭宇:可以画一些安全知识的画给这些小朋友还有他们的爸爸妈妈看。
大家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
↓↓↓
怎样做才是文明的小乘客呢?
要主动给大肚子妈妈让座!
要排队乘车,车厢内不能抽烟!
不要在车上跑来跑去!
在等车时候不能超过黄线!
如果排队乘车,你在最后一个,你会怎么做呢?
输出
观点 ▶▶▶
“我会耐心在最后等待前面的人上车。”
“我们不应该着急,要遵守秩序。”
“不可以插队,这样就对别的小朋友不公平。”
之后,孩子们由排队又引发了关于等待这一话题的讨论。
既然很着急,为什么还要等待呢?
这个时候……
💬 坐在一旁面带微笑地倾听孩子们畅所欲言。
💬 准备纸和笔,用关键词记录孩子们的表达。
💬 及时呼应孩子们(尽量做到不评价)。
💬 活动结束,尽快整理记录的文字,形成孩子们的学习记录。
我们的发现:
如果没有等待,车站拥挤,人们容易失足跌落站台;公交拥挤,人们容易摔倒在车门外;交通拥挤,人们容易引发交通事故。尽管看似微不足道,等待这一行为实际上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生命安全紧密相连。
回忆我们与火车的这段旅程,每个孩子都全情投入,从实际参观火车站感受规则秩序的重要,进而领悟到排队等待的价值,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断积累着宝贵的安全文明经验。
我们还延伸到了对小汽车、地铁、公交车、电动车等其他交通工具的安全行为的讨论,大家以独特的视角、灵动的绘画诉说着对文明的理解,用稚嫩的语言、自信的态度向周围所有人开启一场精彩的文明宣讲……
方式一:专题了解
方式二:海报制作
左右滑动更多哦
方式三:分发宣传册
方式四:以“大”带“小”
一个个关键问题、一场场自由讨论,一次次流动宣讲,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文明”这个话题,被具象化。
我们不仅学会了保护自己,还能帮助他人意识到携带危险物品乘坐交通工具的严重后果,共同维护一个安全的乘车环境。
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些重要的安全规则,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也是我们共同的使命。
一起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将孩子们的经历结构化,形成属于孩子们的“学习地图”。
在这近一个月的时间里,孩子们围绕火车、车站、安全乘车以及文明思辨等话题展开了深入的探讨。这些话题并非简单的观念分享,而是激发了孩子们之间的思想碰撞,促使他们对问题进行更为深刻的理解。
我们的项目活动也在这一过程中不断迭代优化,深入挖掘资源,灵活调整策略。作为老师,我们与孩子们一同感受惊喜,一同满足好奇。我们珍视并关注孩子们的每一点进步,每一张记录表征,每一个不同于以往的学习瞬间。我们时而走在孩子们的前面,为他们引路;时而退后,与他们并肩同行,共同经历学习的旅程。我们用心助推孩子们主动而有深度地学习,让他们在探索中成长,在成长中绽放。
项目后期,我们收到了58份来自家长们的反馈。家长们表达着真挚的感受与思考……
我们感受到了能量的传输与流动。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看见与倾听
理解与响应
是我们对待彼此的态度
最后,
我们想把这份关于“文明”的
儿童智慧与您分享,
期待您的留言……
编辑:中一班、中五班
一审:邓文萍
二审:康 丹
三审:园 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