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刘思琦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门诊部
01 概述
迄今为止,隐形矫治器已经在成人矫治领域应用超过20年。在应用之初,其仅能完成简单轻度的错𬌗畸形矫治,随着材料的改进和治疗步骤的算法优化,其在恒牙列矫治中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展。最近的一次针对北美正畸医师的调查问卷结果显示,目前隐形矫治器在临床中使用的比例约为65%。从2008年开始,基于萌出补偿设计,隐形矫治器开始应用于替牙列期矫治,但此时主要应用于替牙列晚期(第二过渡牙列期),萌出补偿主要为尖牙前磨牙段替换而设计。直到2019年,可应用于替牙列早期(第一过渡牙列期)的隐形矫治器问世,在恒切牙和第一磨牙替换后即可开始使用。从此,隐形矫治器被尝试用于治疗前牙反𬌗、牙齿替换异常、萌出诱导等早期矫治领域。
在对替牙列期儿童进行早期矫治的过程中,与传统固定矫治器相比,隐形矫治器不仅戴用舒适度更高、患儿外观认可度更高、更有利于口腔卫生维护、更便于儿童进食,而且应急复诊次数更少、椅旁操作时间更短。但是,如果遇到患儿配合度不佳的情况,隐形矫治器的疗效则会大打折扣,并且会显著延长治疗时间。在患者体验感以外,隐形矫治器用于临床治疗过程中的牙齿移动效率是临床医师最为关注的矫治器特性。
02 隐形矫治器用于替牙列期矫治的优势
03 隐形矫治器的牙齿移动效率评估
刘思琦,北京大学口腔医院门诊部正畸科副主任医师,口腔正畸学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师从许天民教授。美国凯斯西储大学(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访问学习,太平洋大学亚瑟杜戈尼牙医学院(University of the Pacific, Arthur A. Dugoni School of Dentistry)访问学者。《欧洲口腔正畸杂志》(Eur J Orthod)审稿人。PASS技术教官。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正畸专委会(COS)专科会员,美国Angle Society会员,美国正畸协会(AAO)会员,世界正畸联盟(WFO)会员。作为项目负责人支持并完成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新技术新疗法2项;作为主要参与人参加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研究1项,北京市自然基金1项,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项目1项;发表中英文论著10余篇,其中2篇论著入选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参译正畸著作2部。
★转载请获图书出版社许可
编辑:CMT佳境
监制:CMT飘飘
『口腔科普小今』 是《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口腔》面向大众开设的口腔健康教育平台。在这里有一位靠谱的“小今医生”,希望用说白话、接地气的方式轻松愉快地传播普及口腔医学专业知识,提供权威、准确、实用的口腔健康信息。点击关注我们,有眼光!
“发现口腔人的精彩,满足口腔人的需要!”
——《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口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