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陆小研正在写报告,突然看到最新统计局数据,3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1%,小研心里一惊,这数据可低于预期了。
赶紧再看PPI,从整体趋势上看,PPI同比在一年内均为负,显示生产者价格在这段时间内普遍下滑。企业果然都太难了!这种持续的负增长可能反映了市场需求的疲软。
小研就有点想不通了,去年底刚发了万亿特别国债且央行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示截止3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304.8万亿,同比增长8.3%。我们都知道M2代表全社会流通货币总量, 包括交易货币 (M1,社会流通货币总量加上活期存款) 以及定期存款与储蓄存款。
我们都知道中国用了57年M2突破100万亿,但从100万亿到200万亿,只用了7年时间,实在没想到,从200万亿到300万亿竟然只用了4年零3个月!
这么多货币,究竟跑去哪儿了呢?
首先从居民消费层面看,消费并未蓬勃复苏。而从PPI的数据看,企业获得的动力也不足。
小研想,会不会还呆在最“吸金”的房地产行业呢?于是小研又查了最新的住户贷款数据,看到一季度,住户贷款仅增加1.33万亿,其中中长期贷款(房贷)增加9750亿元,一季度每月平均增量只有3250亿,对比发现2021年平均每月增量高达5067亿元,现在只有2021年的6成左右,可见“地主”家的余粮也不多了。
不仅企业和住户都缺乏贷款动力,反而大家都“沉迷”于把每一个铜板存进银行才踏实。(银行心里也苦啊!)
闪亮的数据:2024年一季度住户存款增加8.56万亿,季度增量接近新高!只存不贷就是要躺平!(存款增加8.56万亿,贷款只有1.33万亿,差了7.23万亿啊~)逼得银行也只能见招拆招,不卖大额存单,禁止"手工补息"高息揽储。
既然钱已经发出来了,也不可能凭空消失,小研去请教了老师~
其实秘密藏在社融数据里。
一季度社融增量12.93万亿,人民币贷款9.46万亿。其中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7.77万亿,原来大头在这里!可能咱们的国企、央企和政府主导了更大的需求。也许国家是在下一盘大棋吧?
小研相信国运在线,咱们只要踏踏实实做好研究,如果能用便宜的价格买到优质公司的股权,在别人悲观的时候我们乐观一点,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把握好胜率和赔率,这样既不用给银行添堵,还可能获得稳健的投资回报,这也很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