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迟退休,终究是要来了!

楼市   2024-09-11 20:21   福建  
昨日(9月10日)上午,央视、新华社等官媒发布了“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了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关于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决定草案的议案。
虽然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看到这份“决定草案”的具体内容,但这一举措,基本宣告延迟退休已成定局。
现行的退休规定中,男性的退休年龄是60周岁,女干部是55周岁,女工人是50周岁。
此外,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中的正、副县处级及相应职务层次的女干部,事业单位中担任党务、行政管理工作的相当于正、副处级的女干部和具有高级职称的女性专业技术人员,年满六十周岁退休。上述女干部和具有高级职称的女性专业技术人员如本人申请,可以在年满五十五周岁时自愿退休。

为什么要推行渐进式延迟退休?
一、适应人口结构变化
1. 老龄化加剧。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截至2023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2.97亿人,占总人口比重为21.1%。
预计到2035年左右,60岁及以上老年人将突破4亿,占比超过30%,我国将迈入重度老龄化阶段。

2.预期寿命延长。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医疗技术进步及卫生环境改善,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已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40岁左右提高到2023年的78.6岁。
人们在退休后还有较长的时间处于相对健康的状态,具备继续工作的能力。按照原来的退休年龄,会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延迟退休能够更充分地利用人力资源。


二、提高人力资源利用效率

受教育年限增加:我国新增劳动力人均受教育年限从1982年的8年增加到2023年的14年,实现大幅提高,这意味着劳动者开始工作的年龄有所推后。
在法定退休年龄不变的情况下,平均工作年限缩短,导致人力资本利用率降低。
延迟退休可以使劳动者的工作年限与受教育年限更加匹配,充分发挥他们的专业技能和知识储备,提高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

三、缓解养老金支付压力
中国人口基数不断增加,但新生儿数量在1963年前后达到高峰之后,逐波走低。
2022年,新生儿数量(内地)在1949年之后首次跌破1000万,下降到了956万人;2023年,新生儿数量进一步下降到902万人。更可怕的是,未来这个数据大概率还会下行。
另一方面,1962年到1972年婴儿潮时期出生的人口,正逐步进入退休阶段。中国人口红利基本结束了,未来劳动力或将出现短缺。与之同行的一个问题就是,养老金供养比呈下降趋势
2010-2022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离退休人口从0.63亿增至1.36亿人,参保职工和离退休人员的供养比由3.2降至2.7,即平均两个职工供养一个退休人员。
离退休人口规模扩增,养老金支付压力不断加大。
中国社科院《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2019-2050》预测,养老金收不抵支出现在2028年,到2035年将耗尽累计结余。
近年来部分青壮年劳动力流失比较严重的省份,出现了养老金不够用的现象,国家开始统筹养老金的使用。
广东、北京等经济发达,养老负担不太重的省市,承担起了支援全国养老的重任。数据显示,广东以一省之力,贡献全国50%的养老金调剂
而长久之下,若不调整退休年龄,养老金缺口只会越来越大。

其实,从国际经验来看,延迟退休是每个发达国家都无法避免的,如美国66岁,英国是66岁,新加坡也推迟了退休年龄,日本的退休年龄无论男女都是65岁,甚至部分日本企业已在计划把员工退休年龄延迟到70岁。
在“渐进式延迟退休”方面,德国10多年前就开始实施了“以月为单位的渐进式延迟退休”。
那么,中国的渐进式延迟退休将如何实施,会参考德国模式吗?
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 “决定” 给出了重要定调:按照自愿、弹性原则,稳妥有序推进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
其中,自愿是首要原则。
至于怎样让大家自愿选择延迟退休,还有待正式官宣。
总之,渐进式延迟退休是我国在当前人口结构、经济社会发展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量下的必然选择,对于国家的长远稳定发展意义重大。
综合来源:刘晓博说楼市、泽平宏观等

厦门地产资讯
以房地产大数据为核心,实时分析行业资讯,提供专业行业解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