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稿来源:深圳市中医院心血管病科 匡荣仁
室性早博(简称室早)临床很常见
40至75%健康人群中存在室性早搏
如何正确应对这个疾病呢?
让我们先来看看
以下两段小故事吧!
李女士今年42岁,半年来时不时会感到心慌和胸口不舒服,特别是在熬夜或者工作劳累之后,这些症状会更加明显。她还会感到口渴、头晕、没有力气,晚上也睡不好。医生给她做了动态心电图,发现她24小时内有7000多次的室性早搏,但是血液检查和心脏超声波检查都没有发现其他问题。
医生给她开了一些补充体力、滋养身体和帮助安神的中药,吃了两周的药后,她的症状得到有效缓解。继续吃了两个月的药,再次做动态心电图检查时,发现她24小时内的室性早搏减少到了400多次,而且她之前的症状基本上消失了。
高先生今年56岁,过去4年里时不时会感到心跳不正常,有时候会觉得没有力气、胸闷和怕冷。4年前做的动态心电图检查显示他24小时内有19000多次不正常的心跳(室性早搏)。
他吃了一种药(胺碘酮)后症状有所改善,但3年前因为甲状腺有问题就停药了,之后心跳不正常的情况又出现了。再次做检查发现24小时内有33000多次室性早搏。后来他接受了一种治疗(射频消融术),治疗后不正常的心跳消失了,但他还是感觉不舒服。
接着他吃了两个月的中药来调理身体,这次是增强体力和温阳的药。再次检查后发现室性早搏没有了,他的症状也基本消失了。
两个病例都是室性早搏
但治疗的方法却不同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
室性早搏是怎么回事
什么是室早?
正常的心脏跳动是规律的,如果某一次心跳提前出现,那么该次心跳就称为“早搏”。早搏可以发生在心房或者心室,来源于心室的早搏称为室早。室早需要心电图诊断。
室早有什么症状?
室早相关症状包括心慌、胸闷、心跳停跳感,或乏力、气促、头晕、甚至黑矇。有些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只是在体检心电图发现室性早搏。
室早的原因是什么?
室早可见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如冠心病、心肌病、心脏瓣膜病等。药物中毒,电解质异常,过度劳累,情绪紧张,过食烟、酒、咖啡等食物可诱发室早。临床中也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可能找不到任何原因。
室早危险吗?
大多数室早预后良好,患者的预后往往不取决于室早,而取决于心脏病本身,所以发现室早(特别是超过500个/24小时)需专科评估其危险性,需完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心脏超声、运动试验等检查。
哪些室早需要治疗?
对于心脏结构和功能正常、室早负荷<10%(室早负荷是指24h动态心电图室早数量与总心搏的比值)、或室早<1万次/24 h的无症状低危患者,通常无须治疗。
如果室早引起了比较严重症状,本身存在冠心病、心肌病、瓣膜病等器质性心脏疾病,需积极处理。对室早>1万次/24h,由于其远期可能引起室早心肌病,所以即使症状不明显,也应积极治疗。
西医有哪些治疗办法?
积极寻找病因,纠正可逆性因素。
药物治疗,包括β受体阻滞剂、美西律、普罗帕酮、维拉帕米及胺碘酮等。使用过程中应严密监测药物相关的副作用。
射频消融术是一种微创介入手术,主要是通过穿刺血管,导管在心脏内找到室早触发点,以射频电能的热效应进行治疗。对于症状明显的频发室早(>1万次/24小时),射频消融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方法,但需严格掌握指征。
中医是如何认识室早的?
本病属于中医学的“心悸”“怔忡”范畴,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饮食劳倦、情志所伤,或感受外邪或药物中毒所致。病位在“心”,证候多为虚实夹杂,虚者为脏腑气血阴阳亏虚,心神失养;实者多为痰饮、瘀血阻滞心脉和火邪上扰心神致心脉不畅,心神不宁。
中医治疗室早有何优势?
中医治疗注重整体观念、辨证论治,通过调整阴阳平衡、扶正祛邪、治病求本而达到治疗疾病目的。中医治疗本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具有特色突出、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等特点与优势,在心血管防治中起到了不容忽视的积极作用。
哪些患者适合中医治疗?
24小时动态心电图室早个数小于1万
接受西药治疗副作用较大,效果不佳或者有禁忌者
不适合射频消融,或者消融失败、风险大者
拒绝西药或射频手术治疗者
成功消融后仍有症状者
中医如何辩证施治室早?
中医治疗室早强调个体化原则,室早中医症候分5型,分别予辩证施治:
1
气阴两虚证:表现以心悸、胸口及手心脚心烦热、气短乏力主症,可伴有头晕口干、失眠多梦,舌红,少苔,脉细数兼结代。
治法:益气养阴,宁心安神。
方药:生脉散加减。
2
心阳不振证:表现以心悸、形寒肢冷为主症,可伴有胸闷气短、面色晄白、畏寒喜温等症,舌淡,苔白,脉沉迟或结代。
治法:温补心阳。
方药: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减。
3
心脉瘀阻证:表现以心悸、胸痛为主症,伴有面色紫暗、唇甲青紫等症,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或结代。
治法:活血化瘀通脉。
方药:桃仁红花煎加减。
4
肝气郁结证:表现以心悸、胸闷胁胀、情绪变化可诱发或加重为主症,可伴有见嗳气叹息、心烦失眠、大便不畅等症,舌质暗红,苔薄黄,脉弦或结代。
治法:疏肝解郁,调畅气机。
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
5
痰湿阻滞证:表现以心悸、胸腹胀满为主症,可伴有口中黏腻、胃口差、大便黏而不爽等症,舌质暗红,苔白厚腻或黄腻,脉滑。
治法:燥湿健脾,化痰通络。
方药:瓜蒌薤白半夏汤合温胆汤加减。
推荐三个按摩穴位
心俞穴,内关穴,神门穴
推荐运动方式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部分图片素材来源:稿定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