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一文读懂室性早搏中西医诊治

健康   健康   2024-10-12 19:07   广东  

供稿来源深圳市中医院心血管病 匡荣仁


室性早博(简称室早)临床很常见

40至75%健康人群中存在室性早搏

如何正确应对这个疾病呢?

让我们先来看看

以下两段小故事吧!


01


李女士今年42岁,半年来时不时会感到心慌和胸口不舒服,特别是在熬夜或者工作劳累之后,这些症状会更加明显。她还会感到口渴、头晕、没有力气,晚上也睡不好。医生给她做了动态心电图,发现她24小时内有7000多次的室性早搏,但是血液检查和心脏超声波检查都没有发现其他问题。


医生给她开了一些补充体力、滋养身体和帮助安神的中药,吃了两周的药后,她的症状得到有效缓解。继续吃了两个月的药,再次做动态心电图检查时,发现她24小时内的室性早搏减少到了400多次,而且她之前的症状基本上消失了。


02


高先生今年56岁,过去4年里时不时会感到心跳不正常,有时候会觉得没有力气、胸闷和怕冷。4年前做的动态心电图检查显示他24小时内有19000多次不正常的心跳(室性早搏)。


他吃了一种药(胺碘酮)后症状有所改善,但3年前因为甲状腺有问题就停药了,之后心跳不正常的情况又出现了。再次做检查发现24小时内有33000多次室性早搏。后来他接受了一种治疗(射频消融术),治疗后不正常的心跳消失了,但他还是感觉不舒服。


接着他吃了两个月的中药来调理身体,这次是增强体力和温阳的药。再次检查后发现室性早搏没有了,他的症状也基本消失了。


两个病例都是室性早搏

但治疗的方法却不同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

室性早搏是怎么回事



什么是室早? 



正常的心脏跳动是规律的,如果某一次心跳提前出现,那么该次心跳就称为“早搏”。早搏可以发生在心房或者心室,来源于心室的早搏称为室早。室早需要心电图诊断。





室早有什么症状? 



室早相关症状包括心慌、胸闷、心跳停跳感,或乏力、气促、头晕、甚至黑矇。有些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只是在体检心电图发现室性早搏。



室早的原因是什么?



室早可见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如冠心病、心肌病、心脏瓣膜病等。药物中毒,电解质异常,过度劳累,情绪紧张,过食烟、酒、咖啡等食物可诱发室早。临床中也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可能找不到任何原因。



室早危险吗?



大多数室早预后良好,患者的预后往往不取决于室早,而取决于心脏病本身,所以发现室早(特别是超过500个/24小时)需专科评估其危险性,需完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心脏超声、运动试验等检查。



哪些室早需要治疗? 



对于心脏结构和功能正常、室早负荷<10%(室早负荷是指24h动态心电图室早数量与总心搏的比值)、或室早<1万次/24 h的无症状低危患者,通常无须治疗。

如果室早引起了比较严重症状,本身存在冠心病、心肌病、瓣膜病等器质性心脏疾病,需积极处理。对室早>1万次/24h,由于其远期可能引起室早心肌病,所以即使症状不明显,也应积极治疗。



西医有哪些治疗办法? 



积极寻找病因,纠正可逆性因素。

药物治疗,包括β受体阻滞剂、美西律、普罗帕酮、维拉帕米及胺碘酮等。使用过程中应严密监测药物相关的副作用。

射频消融术是一种微创介入手术,主要是通过穿刺血管,导管在心脏内找到室早触发点,以射频电能的热效应进行治疗。对于症状明显的频发室早(>1万次/24小时),射频消融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方法,但需严格掌握指征。



中医是如何认识室早的?



本病属于中医学的“心悸”“怔忡”范畴,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饮食劳倦、情志所伤,或感受外邪或药物中毒所致。病位在“心”,证候多为虚实夹杂,虚者为脏腑气血阴阳亏虚,心神失养;实者多为痰饮、瘀血阻滞心脉和火邪上扰心神致心脉不畅,心神不宁。



中医治疗室早有何优势?



中医治疗注重整体观念、辨证论治,通过调整阴阳平衡、扶正祛邪、治病求本而达到治疗疾病目的。中医治疗本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具有特色突出、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等特点与优势,在心血管防治中起到了不容忽视的积极作用。



哪些患者适合中医治疗?



01




24小时动态心电图室早个数小于1万

02




接受西药治疗副作用较大,效果不佳或者有禁忌者

03




不适合射频消融,或者消融失败、风险大者

04




拒绝西药或射频手术治疗者

05




成功消融后仍有症状者







中医如何辩证施治室早?


中医治疗室早强调个体化原则,室早中医症候分5型,分别予辩证施治:

1

气阴两虚证:表现以心悸、胸口及手心脚心烦热、气短乏力主症,可伴有头晕口干、失眠多梦,舌红,少苔,脉细数兼结代。

治法:益气养阴,宁心安神。

方药:生脉散加减。


2

心阳不振证:表现以心悸、形寒肢冷为主症,可伴有胸闷气短、面色晄白、畏寒喜温等症,舌淡,苔白,脉沉迟或结代。

治法:温补心阳。

方药: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减。


3

心脉瘀阻证:表现以心悸、胸痛为主症,伴有面色紫暗、唇甲青紫等症,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或结代。

治法:活血化瘀通脉。

方药:桃仁红花煎加减。


4

肝气郁结证:表现以心悸、胸闷胁胀、情绪变化可诱发或加重为主症,可伴有见嗳气叹息、心烦失眠、大便不畅等症,舌质暗红,苔薄黄,脉弦或结代。

治法:疏肝解郁,调畅气机。

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


5

痰湿阻滞证:表现以心悸、胸腹胀满为主症,可伴有口中黏腻、胃口差、大便黏而不爽等症,舌质暗红,苔白厚腻或黄腻,脉滑。

治法:燥湿健脾,化痰通络。

方药:瓜蒌薤白半夏汤合温胆汤加减。


对于室早患者,许多中成药服用方便、安全性高、长期依从性好,例如稳心颗粒、参松养心胶囊、心速宁胶囊、天王补心丹、养心定悸胶囊、通脉养心丸,但具体适合哪种中成药,需在诊疗后,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推荐三个按摩穴位

心俞穴,内关穴,神门穴


《针灸大成·卷五》云“心内怔忡,心俞、内关、神门”, 阐述了心俞、内关、神门三穴对治疗心悸的功效。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用拇指抵住穴位,用力揉捻各 1分钟。



推荐运动方式

八段锦

研究表明,以“八段锦”为代表的中医运动康复疗法在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康复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室早患者坚持练习八段锦对病情恢复非常有益。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 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 2020室性心律失常中国专家共识(2016共识升级版).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20. 24(3): 188-258.

[2] 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 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 室性心律失常中国专家共识基层版.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22. 26(2): 106-126.

[3] 《中成药治疗优势病种临床应用指南》标准化项目组. 中成药治疗室性早搏临床应用指南(2020年).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1. 41(6): 646-651.

[4] 中华中医药学会. 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西医疾病部分)室性早搏.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1. 09(18): 142-143.

[5] 张文杰, 李军, 武佶, 张印明. 中医药治疗特发性室性期前收缩研究概况. 中国中医急症. 2023. 32(4): 736-739,752.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部分图片素材来源:稿定设计


   

深圳市中医院订阅号
该院始建于1975年,经近40年的发展现已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的综合性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先后被授予“国家示范中医院、广东省名院”等称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