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医院破产的风还是从私立吹向了公立。
欠薪10个月后,这个公立医院倒闭了
近日,有网传消息称,梅州市嘉应学院医学院附属医院破产,且欠薪10个月。
10月24日,该医院的一名员工表示,两天前医院开会突然通知员工离职,“之前没有给我们任何通知,今年都没怎么发工资,现在真是一言难尽。”
该员工还表示:“周二直接开会,让我们解散。”“不管有没有编制,都不能上班了。”
对此,梅州市卫生健康局的工作人员解释,嘉应学院医学院附属医院已经停诊,“可能涉及费用问题,它要申请破产,这个医院不属于卫生局管,它上属单位是医学院。”随后,嘉应医学院的工作人员确认附属医院已经停诊,但未说明停诊原因。
据公开资料显示,嘉应学院医学院附属医院始建于2009年,属梅州市市直公立综合性二级医院,是嘉应学院附属医院,同时也是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健康呼吸研究院技术协作医院。该院占地约1.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3.1万平方米,编制床位400张,据其2023年7月发布的简介,当时有职工约240人,其中高级职称58人。
其实,近几日,宣告停业的医院不止这一家。
10月21日,长沙市卫健委官网发布一则公告称,长沙百佳玛丽亚妇产医院提交停业申请,停业时间为2024年10月21日至2025年4月20日。
长沙百佳玛丽亚妇产医院,一家曾以优质医疗服务吸引不少孕产妇的私立医院,如今因为资金链断裂而宣告停业,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和热议。
近几年以来,随着产科寒冬的到来,私立妇产医院停业的消息不绝于耳,哪怕是很多公立医院的产科,也难逃关闭厄运。
不过,不管是产科寒冬还是民营医院关闭潮,已成为了整个经济下行周期中的一个常见现象。然而,随着此次公立二级医院处境的揭露,还是让业内人士再次感慨医疗行业的不易。
欠薪、倒闭、亏损……二级医院困境重重
在这个欠薪10月最终倒闭的医院之前,已经被曝多家二级医院拖欠薪资抑或是难以为继。
最早听到公立医院关停的消息,是在2022年,四川乐山市一家公立二级医院乐山市第四人民医院关闭,当时也是因为医院连续几个月没有给职工发基本工资和交纳社保而引发关注。
在社交平台上,针对二级医院欠薪的声音不少:有网友表示,自己所在的二级公立医院已经6个月没有发绩效,供应的纸已经从抽纸到卷纸再到平板纸;也有网友称他们医院的内科已有10年,在上个星期刚和其他科室合并了……
医脉通就此问题采访了安徽某县一位二甲医院的医生,该医生表示,“现在医院运营极度困难,绩效已经有半年没发了。目前,儿科住院部已经关闭,妇科也在关闭的路上了,骨外科住院病人也少……总之,情况糟糕,我们稳定的穷着。”2023年3月,国家卫健委办公厅公布《关于2021年度全国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国家监测分析情况的通报》。全国共有5456家二级医院参与该年“国考”,基本覆盖全国所有二级公立医院。“国考”成绩单显示,在二级公立医院总体运行平稳的背景下,当年仍有43.87%的医院出现了亏损情况,该比例与上一年基本相当。2024年1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布《2023年1-8月全国医疗服务情况》,全国诊疗人次在三级医院里增长了8.7%,在一级医院里增长了9.0%,但二级医院却下降了7.6%。2024年8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2023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三级医院的门诊、住院量占医院总服务量的比重在2023年双双突破60%,而二级医院诊疗人次占医院总诊疗人次的比重从2019年的34.9%持续下滑至2023年的28.64%,入院人次占医院总入院人次的比重在同一时期由39.56%连年下滑至30.74%。这些数据都反映出二级医院的服务体量在不断萎缩,二级医院的处境不容乐观。在三级医疗体系之中,二级医院是符合中国医院等级标准的一类医院,在承担一定教学与科研任务的同时,为周边社区提供专业的医疗卫生服务,具有服务范围广、服务种类丰富等特征。不过,二级医院与三级医院相比,资源配置落差较大;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相比,社区服务功能不明显,在医疗服务体系中处于“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态势。特别是在如今医改不断推进的大背景下,诸多二级公立医院可谓是处境艰难。从上文的数据中可以看出,二级医院的失意,与患者的大量流失息息相关。站在患者的角度,他们的眼中对于疾病的分类大致只有大病和小病的区别。如果是大病,患者更倾向于选择权威的三甲医院,而如果是小病,患者就更愿意选择离家近且报销比例高的基层卫生院。相对的,占在头部的三级医院往往有更优质的医疗资源和更优秀的医疗人才,在超强软硬件的配置下,头部不愁没有患者。而乡镇卫生院承担着基层医疗保障的重要职责,有政府政策及资金上的扶持,因此算上基本工资和公卫补助,收入也算可观。反观二级医院,被三级医院严重虹吸,强基层政策又吸走了一部分患者,二级医院作为“夹心”,面临着来自内上下的双重压力,可以说日子比基层卫生院难多了。同时二级医院还需保持相应的规模,因此这也导致了许多二级医院为了继续维持运营,不断压缩成本,从而致使医生薪酬大幅度降低,医生不满出走,再度形成了恶性循环。上文中来自安徽某县的二甲医院医生告诉医脉通,“我们这里人口15万,行政区域三家二级医院。距离市区只有一桥之隔,那里有三家三甲医院,六家二级医院,四家私立医院,可谓是竞争白热化。”此外,这位医生还直言:“财政对公立医院的拨款大幅减少,也是许多公立医院发不出工资或面临倒闭的原因之一。另外不可忽视的是,医保监管空前加强,DRG扣费也是一大影响因素。”这位医生表示:“二级医院是未来和妇产医院、儿童医院一样,要退出历史舞台的,这是必然。要么退变成社区医院,要么升级成三级医院,要么走专科特色医院,除此,别无他路。”除了加强内部管理、培养优秀人才、积极发展业务等,呼声最大的莫过于强调二级医院转型。面临“上下夹攻”的二级医院想要突出重围,转型确实是不错的出路。如今,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康复、护理、医养结合服务需求大幅增加,这或许为医院转型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但在现在这样的形势下,最终会怎样,我们不知道,这就好比寒冬里深埋于地下的种子,如果能破土而出,它就能迎来下一个春天,如果不能,那就只能永远埋葬在这个寒冬。最后,最想和大家说的是,这个世界上从来都没有铁饭碗,自己真正能过仰仗的只有自己的真本事。从民营医院的关闭潮、到蔓延至公立医院的产科寒冬、再到公立医院的欠薪潮、最后到如今的公立医院倒闭,这些不稳定的因素都在诉说着一个事实:这个世界上从来都没有铁饭碗。前段时间,山东10部门印发《关于省属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有关问题的处理意见》,在网络上“一石激起千层浪”。其中最引人关注的内容莫过于“打破铁饭碗”的条款,这也标志着山东省启动省属事业单位向企业转变的全面改革。山东,一个对编制如此执着的地方,都开始了改革,或许这也预示了接下来的趋势。因此,大家真的应该警醒,就算在公立医院,也不要沉溺在安稳的美梦中酣然入睡,否则的话真有可能,睡醒了,天也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