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史书记载,秦王川原叫晴望川。在古代,因这一带地势平坦,在几十里的平川之上,晴天远望,有时会出现一种海市蜃楼的幻境,古人第一次给它起名,就叫作它晴望川。值得一提的是,秦王川历史上也一度曾为王都。隋朝末年(隋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金城(今兰州)校卫、山西万荣县人薛举,在兰州起事,号称西秦霸王,建立地方政权,秦王川成为西秦霸王薛举屯牧之地,并将原来的晴望川改名为秦王川,秦王川的名字,就自薛举而来,并一直沿袭至今。
沧海桑田,世事变迁。秦王川虽然古老悠久,但因为盆地内没有充足的水源,秦王川的开发在历史上一直受限。尤其在以农耕经济为主的封建社会更为穷苦和贫瘠,为数不多的居民只能靠放牧为生,不饿肚子成了他们的最大愿望。
让秦王川真正有了生机的是引大入秦工程的建设。早在清王朝时期,政府就曾对秦王川进行过开发建设的勘察设计工作,但限于历史和时代的局限性,秦王川的开发都没有成功。20世纪40年代,相关的技术勘测队亦曾两次勘测引庄浪河水入秦王川工程,可由于水源、地形、技术、费用等原因,所作计划亦未能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通过多年的拼搏奋斗,被称为“中国地下运河”的引大入秦工程顺利完成,彻底解决了秦王川的用水问题。
如今,当你来到秦王川,你仿佛进入了一个庞大的生态公园,既有湖泊,又有湿地,更有花海,当然还有绿树萦绕的街道,鲜花簇拥的化工园区和住宅小区。真是一个“开窗见绿,出门进园,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好地方。由一个兔子不拉屎的地方,变成了拥有鸟类70余种,水、鸟、鱼和谐共存的游乐园。这里有兰州首个国家级湿地公园,有栖霞湖、文曲湖、珍珠湖、二号湖等人工湖,还有许多独具特色的公园,如临港花海、中川牡丹园、百花公园等。漫步于秦王川国家湿地公园、栖霞湖、文曲湖、珍珠湖,湖光潋滟、鸟飞鱼翔;穿越于临港花海、中川牡丹园,五彩缤纷、花香四溢,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说起秦王川的绿化,那也是历经了千辛万苦。十年前,我有幸受邀参加了兰州新区建设的采访活动。在采访的过程中,我也了解了这里的绿化工作。当时,新区的绿化工作者,克服重重困难,硬是将一棵棵小树,种在了这片荒芜的土地上,倾情打造着一片绿意。秦王川盆地属于碱性土壤,PH值达到了8.9,有的地方甚至达到9.0以上。想在这样的地方把树种活,真是难呀!他们为此花费了不少心血,引进了国内外绿化种植、养护团队和专家,进行土壤改良,而且还在运行机制上下功夫,寻找更加科学的管护方式,硬是像养育小孩一样种活了树。
我在大中午间,看到有不少的绿化工作者,他们边擦着汗水,边种植着树木,地埂旁就放着他们的干粮和水杯。有的已经用过午餐,有的还未吃喝,但他们都在专注地工作着,如同一个艺术家在专心致志地制作着他的工艺品。也许正是有了这样一批肯吃苦,能奉献的绿化建设者,才使绿水青山在这里扎了根。
近年来,兰州新区大力实施造林绿化、生态修复、空闲地复绿和城区公园水系建设,先后打造15座公园、6座人工湖和1个水系,管护绿化面积2000余万平方米,城市形象与魅力得到进一步彰显,实现了从无变有,从有变美,再到宜居宜业宜游。
一年接一年的国土绿化行动,把绿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2023年兰州新区获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优秀城市”。
这些绿化工程的实施不仅改变了秦王川地区的荒漠地貌,通过增加植被改善了这里的小气候,还在兰州北部形成绿色保护屏障,进而改变了兰州市区的生态环境,为天蓝水绿贡献了力量。
我一直在想,也许只有在我们这样的国家,在这样的伟大时代,才能取得如此伟大的成就。我要为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时代,以及伟大时代的创造者、建设者点赞。是他们让一个不毛之地充满了绿意,绿得神奇,绿得美丽。
(此文发表于2024年11月26日《兰州日报》)
作者简介:李仲清,甘肃会宁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石油作家协会第五届理事、甘肃省作家协会第六届理事、兰州市文联委员、兰州市作家协会第五届理事会副秘书长,中国石油作家协会兰州石化分会名誉主席,高级政工师。从1982年起,陆续在《鸭绿江》《地火》《甘肃日报》《党的建设》《中国石油报》《中国石化报》《金城》《兰州日报》《兰州晚报》等报刊及出版物发表文学作品近千篇,其中《我的邻居》《二次进城》《老兵新歌》《憨老万》《憨老万外传》《小保姆》《奔向奥运的脚步》《厂魂》(组诗)《佛心》《住房公积金帮他圆梦》《金城关遐想》《读书,让梦想成真》《小翠的梦想》《奇迹诞生在他那双布满老茧的手中》《我家的传家宝》《大检修》《生机盎然的装备制造园区》《读书成就我的人生》《一个老石油工的情素》《大熊猫》《焕发活力的新兰州》《山沟有梦炼塔圆》《我为你自豪兰州石化》《神秘的电话》《靠岸》 等近百篇作品获奖。曾荣获甘肃省黄河文学奖、兰州市金城文艺奖、南山文学奖等文学奖项,并出版发行了小说集《樱桃•杏花及其它》和《李仲清短篇小说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