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圣洁老师:手法良好的操作要求——刚柔并济

文摘   2025-01-26 16:02   北京  



编者按

良好的手法绝非一蹴而就,如何操作才能达到最佳效果,这篇文章将带你了解。


本文摘自高圣洁老师的《正脊心法讲记》。


1

保持身体放松


刚为阳刚。《说文解字》曰“刚”为“彊断也”,“弓而有力”;“劲”为坚韧,强而有力,健也。手法操作需要一定的力量,这种力量主要依靠本体发力和借力。


每个人本身是有力量的,但是在需要身体发力时却发不出来。原因有两点:一是身体受寒,导致肌肉僵硬、收缩无力;二是不会放松身体。



一般简单认为肌肉越硬越有力。坚实丰厚的肌肉本身可产生一定的收缩力,但坚实不是僵硬,从解剖和物理学的角度来看,在肌群整体力量的传导过程中,过于僵硬的肌肉反倒会成为力传导的阻隔。


而在中国传统的运动理论中,比如太极心法也认为理想的肌肉状况在于一个“松”字,松而后能产生变化,如果肌肉僵硬,力很难有效传导,《太极拳术十要》一书中就讲道:“腰为一身之主宰,能松腰然后两足有力,下盘稳固;虚实变化皆由腰转动。”


能于坚实和松软两种状态自然变化、收缩有度的肌肉才为健康的肌肉。




2

身体协调借力


除了保持身体的放松,肌肉不僵硬以外,借力是手法必备的技巧。掌握了借力,做手法就更能自由地发挥,身形瘦、本体力量小的人同样可以通过借力发出很大的力量。


身体协调借力,利用大自然的力量是手法操作的关键。


如果不会借力,在施术时,不但手法会僵硬、不柔和,还会让受术者感觉到憋闷、不舒服,有时甚至会觉得非常痛苦。


手法师若能运用借力,患者在体感上的“疼痛”会是一种作用在病灶上的传导感,虽痛,但很“解馋”。用患者的一句话描述:“痛并快乐着!”



3

柔和的手法


柔和是手法的另一个必须要素。手法柔和与否,除技术层面外,还与手法师的心态有关。


技术层面的原因就如前文所说的良好手法的操作原则,如果没有做到“两头轻”“磕头虫”以及四个节拍,或者只使用自身的力量,对方都会感觉到生硬、不柔和或者不舒服。


但撇开技术原因不谈,如果手法师的心态不够平和,做出来的手法会让对方感到心烦意乱。


手法是人与人心灵的沟通,人与人信息的交流,人与人的同频共振。



因此手法师的不健康心态,不但会影响自己手法作用的效果,还会给对方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全息手法用的是“太极拳”的法理,以柔制刚,用平和之心态,拂照身体之“彊断”,进而形成刚柔并济的格局。达到《道德经》所谓的“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水滴石穿,绳锯木断。如果以暴制暴,最后一定是两败俱伤。



高圣洁老师


圣洁法脉创始人高圣洁老师多年来跟师修习,深深植根于民间法脉,对祖国医学正骨推拿手法全面承学,综合研习,集各家之所长,最终凝练成独具特色且疗效显著的“圣洁脊柱全息手法”。经刘力红老师发掘及认可,成为三和学术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


三和圣洁揉腹手法简介


三和圣洁揉腹手法,源自同有三和核心学术体系之一的“圣洁脊柱全息手法”。


手法从人体腹部入手,倡导整体观思维,将人体腹部经筋经脉与脏腑、形神一线贯穿,以揉、按、拿、拨等方式,作用于腹部、下肢的皮肉筋脉,疏通阻滞的经筋经脉,使“腹软如棉,百病不缠”。


课程信息

第十九期揉腹课已经开始报名啦!

2月15、16日让我们相约北京!

想要了解更多,

欢迎加入三和圣洁揉腹手法交流群

同有三和教育文化
同有三和一直从不同角度倡导“做好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精选和传播至简至真、易学易用、效果显著的中医知识技能和健康理念,帮助大众真正实现“在家中医”、自主健康和圆满养生。
 推荐账号,扫码关注
推荐账号二维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