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前两天《膀胱压力测定》中已描述过的,尿道功能可由充盈期和排尿期的检查结果中推测出。如果病人无尿失禁,则充盈期尿道功能是令人满意的。如果排尿时无梗阻,则全尿道均可以松弛。因为尿道功能低下在门诊的病人中的发生率很高,故只有少数尿动力学门诊的病人符合这两项标准。有许多方式可以更精确地测定尿道功能:
●尿道压力分布图(UPP)
——静态
——动态或紧张时
——排尿时
●尿道电传导
●液桥试验
●渗漏点压力估测
上述试验在临床上用于尿失禁的辅助诊断,只有一些大的医疗中心用排尿期UPP诊断膀胱出口梗阻及部位。尿失禁最好由观察到尿道外口漏尿来诊断,因为这是诊断尿失禁的直接方法。尿道功能检测为一种间接的诊断方法:
静态尿道压力分布图
定义
●尿道压力分布(UPP)为膀胱松弛时尿道全长的腔内压力。附录1第1部分为ICS对尿道压力测量的命名。零压力参照点再次被确定为耻骨联合上缘。当描述方法时,需明确导管类型及管径、测量方法、灌注速度(如果用Brown和Wickham方法),导管的拔除速度、膀胱容积 以及病人体位。
●最大尿道压是测得的压力分布的最大值。
●最大尿道闭合压是膀胱内压和最大尿道压之差。
●功能性尿道长度是尿道压超过膀胱内压的该段尿道长度。
方法 近来用于尿道压力测量的方法主要有三种。Brown法和Wick-ham法是松弛状态下尿道压力测量最常用的方法。虽然依传感器面对方向的不同它有一个旋转效果。但导管尖端的传感器还是要用的:如果向前则MUP最高,向后则最低,所以建议将其面向两侧。以前,曾用过气囊导管,但需要经常校准。
Brown法和Wickham法的基础是在以持续速度灌注导管时测量压力导管置入膀胱,并缓慢由尿道拔出。导管于距尖端5cm处有侧孔供液体流入膀胱或尿道。由灌注泵来维持持续灌注。此方法已通过测量尿道壁的阻塞压力进行试验。说明了用这一方法进行尿道闭合后压力分布测定需要的设备。
导管内径 导管在4—10FG时进行压力测量没有明显区别。可能当内径超过10FG时在记录尿道闭合压时也能记录到尿道弹性,因此可能得到一个错误的较高的读数。粗、细导管之间压力的比较可为测量尿道弹性提供一个基础。
导管侧孔 单独末端开孔或侧孔是不适当的,首先因为它不能充分与粘膜接触,另外也由于方向不同,而产生压力测量的差异。尖端下有两个相对侧孔的导管能达到较高的正确率。两个以上的侧孔并不能显著提高正确率。如果侧孔距尖端5em则插管很方便。
灌注的速度 最好以稳定的速度灌注导管。这需要用电动灌注泵或很精确的蠕动式泵。介于2-10ml/min之间的灌注速度可以正确测量闭合压。低于2ml/min的灌注速度,除非在拔除速度相当低的条件下,否则不能测得正确的尿道压力。下面还将介绍其原因。超过10ml/min的灌注速度可能产生错误的高读数,因为在此速度下,液体不能沿尿道侧孔迅速排出。
拔除尿管的速度 用电动系统采取机械的方式以均速拔除尿管是最佳选择。在灌注速度为2-10ml/min之间时用低于0.7cm/s的速度就很好。
反应时间 UPP检查需要非常注意细节,而且为完成高质量的尿动力学检查对一般性问题也应加以说明。对所有的尿动力学方法而言,反应时间均很重要,特别是在现今计算机化系统中,它们有限的标准化速率已成为最常用的体系(见膀胱压力容积测定)。注重方法非常重要。上述讨论的方法可以使检查者正确地测量压力分布。但对每个测量系统记录结果正确性的评估也非常重要,这需要计算系统的反应时间。在Brown和Wickham系统中的记录过程中通过堵住灌注导管的侧孔,较易测量反应时间,并得到压力时间图。该线的斜率代表在该灌注速度以C1TIH2O/s表示的最大反应;例如系统的最大反应在50cmH2O的灌注速度出现,尿道压力在尿道近端2cm处升高100cmH2O,则得出在现有灌注速度下导管的拔除速度不能超过1cm/s,否则压力会被低估。系统的反应时间由三种因素决定:由病人连至体外压力测定传感器导管的长度和直径,导管灌注的速度和导管拔除的速度。在实践中,用100em长的压力测量管同压力传感器和灌注泵连接起来是一个恰当的方法。
通过分析尿道压力分布的形状较易确定反应时间是否已足够获得正确的分布图。呈锯齿状分布的压力分布的曲线是尿道最大压力测量不正确的证据。分布曲线向上的突发波较平直,似乎为非生理性的。而向下的突发波常较向上波更快,且更不规则。如果记录到这样的曲线,则应升高灌注速度。影响系统反应时间的另外因素为气泡或液体渗漏。
假如适当注意技术细节的话,其结果的可重复性很高。已经描述了一些“正常”的尿道压力分布图的变化。常见的导致压力波动的原因为尿道周围肌肉的自主性收缩。Gosling(1979)认为大多数松弛状态下最大压力分布可能是由尿道粘膜内横纹肌产生的。如果在尿道压力分布测量过程中病人没有松弛,则紧邻尿道的盆底可以通过它的收缩产生沿尿道的压力增高。这可以通过要求病人像排尿前尽力憋住那样主动收缩盆底而记录到。尿道敏感也并非不常见,因为由于病人不能松弛而使初始的尿道压力分布为高压。如果在任何特殊情况下不能得到可重复的压力分布,这表明其为一个长时间的用固定尿管记录到的最大尿道压力。有时在这样的记录上可见到血管搏动,则并非异常。
从技术的观点来看,卧位易于完成尿道压力分布测定。大多数检测是卧位完成的。病人的体位对尿道肌肉张力没有太大的影响。对于一个假设的较直立的体位而言,其最大尿道闭合压可提高约23%。有些患者可能并不升高,但神经病变患者的压力可能明显升高(超过100%)。站立位压力不升高可以作为单纯压力性尿失禁的诊断试验。(Tanagho,1979)。
现有的正常尿道压数值均取自小样本。表3.4取自临床及尿动力学检查均正常的大样本。此数值适用于膀胱空虚卧位检测时。现在还没有适用于其它体位和膀胱其它容积时的正常压力的数值。这大大减低了尿道压力分布测定的价值,因为尿道对膀胱充盈和压力变化的反应对诊断非常重要。
表3.4 正常人群最大尿道压数值(cmH2O)
Edwards(1973)引用的正常尿道压数值。其中45岁以上年龄组值20-50cmH2O远低于本表
两性之间存在差异。在男性,最大尿道压力随年龄的增高无明显下降。而在女性,特别是绝经后妇女其最大尿道压较低。同样,男性前列腺长度随年龄增加,而女性,最大尿道压力和功能性尿道长度趋于下降。
显然,正常尿道参数范围与异常情况有很大的重叠,例如压力性尿失禁。如果用指数,则正常与异常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有一些常见的估计整个尿道功能的方法,如最大尿道闭合压X功能性长度或测量尿道压力分布曲线下的面积。
尿道压力分布的形状有很重要的诊断意义。在正常男性,由功能的角度来看曲线最重要的部分是介于膀胱颈和膜部尿道之间。远端球部尿道和阴茎段尿道长度变化很大,一般不进行描述。男性压力分布曲线有一定特点。即使在男孩,由于前列腺的缘故,括约肌前部分曲线显示压力增高。前尿道压力区同远端尿道括约肌机制结合,其本身亦有或多或少的对称性。随着男性的衰老,括约肌前压力分布提高,该区域内压力变高。在一定范围内此现象并非异常。
正常女性尿道压力分布的形状是对称的,而不对称,如锯齿状分布,多由于测量错误。
尿道压力分布异常可根据性别和尿道病变的部位进行分类。前尿道异常常见于男性膀胱颈或前列腺病变,多为前列腺平台的升高或拉长。平台可能平坦或在膀胱颈和尿道外括约肌之间有一个前列腺峰值,这一峰值的重要性还不清楚。如果在膀胱颈的边缘,有时是由于膀胱颈的肥大。当阴茎勃起时也会出现膀胱颈峰值。于前列腺中部的峰值可能同两前列腺侧叶增生夹闭尿道有关。女性前尿道病变常由手术造成,一些膀胱颈悬吊的手术可造成其延长。
括约肌病变限定于尿道压力峰这一区域:女性在尿道中段,男性为近前列腺尖。此处的压力或者过高,或者过低,除同体位和膀胱容积变化相关外,它可于松弛状态或主动收缩时进行检测。压力低同损伤、萎缩或失去神经支配相关。
异常高压常同括约肌非自主性亢进或括约肌增生有关。后一种高压仅于自主收缩时发生,其压力可达到300cmH2O,这常于检查有不稳定性膀胱的成人遗尿患者时遇到。最近,Fowler提出由于括约肌亢进而出现的一组女性排尿困难。其中大部分病例因尿道内横纹肌亢进,而造成尿道异常高压。
括约肌以下病变不常见。压力分布方法不能很好地证实是否存在硬性尿道狭窄。使用与狭窄相同口径或略粗的尿管才是有用的诊断方法。女性膜部狭窄可见一个小的峰值。偶而,男性球部肌肉产生的尿道压力高于外括约肌处压力。对这一现象的重要性以及有关年龄和性活动的其它改变未进行研究。
压力性尿道分布的概念于1976年由Asmussen和Ulmsten提出。如果用适当的双腔导管,膀胱压力测量可与尿道压力测量同时进行。为测量准确,推荐使用导管尖式传感器系统。如上所述,导管缓慢撤出的同时(1-2mm/s),由患者规律间歇性咳嗽。另一种方法将测量导管固定在距尿口0.5cm处,并让病人完成Valsalva动作,达到一个更高的压力。此方法可测量由腹腔传到近端尿道的压力效率。众所周知,腹腔内压力增高而传导下降同单纯压力性尿失禁相关。这一传导可能被认为是尿道压减去膀胱压的闭合压。若咳嗽时闭合压为负值,则可能有渗漏。闭合压可由电子测量的尿道内压减去膀胱内压得到,并能在记录曲线上显示出来。如果在膀胱胀满时检测或病人体位正确则能发现单纯压力性尿失禁或压力性UPP之间的关系。GSI常规压力性UPP显示,闭合压下降并低于0cmH2O基线。可疑压力性UPP闭合压曲线下降但未达零线。在静态UPP,当分析正常压力性UPP是否存在GSI时缺乏特异性,因存在许多假阴性,即压力性UPP正常而在充盈期膀胱压力容积测定时被证实为GSI。当可疑有异常时,压力性UPP有很大的诊断特异性,且大多有阳性发现。
除非于直立位膀胱胀满时检测,一般的压力性UPP作用很小,只有直立位最容易发现GSI。
因为由技术观点来看,直立位操作困难,例如:撤出装置需垂直放置,且导管需仔细固定,否则容易脱落;故我们也用过膀胱充盈200ml时的卧位检查。
液桥试验(fluid bridge test)
液桥试验用于检测膀胱颈的能力。此方法的原则是将尿管置于距膀胱颈较远的位置,当病人咳嗽时,如果膀胱颈开放,则有一个持续的水柱压力,故会由尿管漏尿。这一试验并未广泛应用,因为移动假象成为妨碍其应用的一个难题。有人建议,如果盆底和尿道韧带对膀胱颈支持较差,则膀胱颈下降,导致导管尖进入膀胱腔,因此被误认为膀胱颈功能下降。在压力性UPP的正确测量中也存在相同的问题,特别是距膀胱颈lcm处的尿道。另一重要发现是影像尿动力学检查有50%绝经期后无尿失禁妇女松弛或咳嗽时膀胱颈功能下降。
尿道电传导(UEC)
这是一种电液桥试验,可以于膀胱颈(BNEC)或女性远端尿道(DUEC)测量。DUEC能区别GSI传导的短期升高和DI导致的尿失禁传导的长期升高。两种方法的原则是如果在导管两极之间有尿液(图UEC一般不用于诊断,但在下述两种情况常用:
●在GSI的针法悬吊手术中,BNEC用于确定缝线才能使膀胱颈关闭。
●对感觉性尿失禁病人,BNEC作为生物反馈技术的一部分可用来教授患者怎样有意关闭膀胱颈而减轻尿急的症状。
VLPP被用于:
●可以确定有GSI的女性尿失禁患者的病因是尿道内在功能丧失,活动性非高。
●可以预见脊髓脊膜膨出的患儿由于括约肌功能保存良好而产生排尿梗阻,并导致上尿路扩张。
尿道功能试验的指示器
试验的特殊指示器已于尿道电传导和漏点压力测量中讨论过。考虑到压力性UPP的特异性较差,它的用途已明显下降。静止期UPP的测量有几种应用:
●在前列腺切除术后尿失禁患者中,最大尿道闭合压(MUCP)的下降同括约肌损伤密切相关。
●在女性GSI患者,有许多证据表明术前低于20cmH20的MUCP预示术后效果差。如果进一步的研究使其得到证实,则UPP检查可以发现为能控制排尿而需进行“梗阻性”手术的女性。
●在不能解释的女性尿失禁,数分钟的MUCP的测量可显示尿道不稳定牲。
●对于不能转向治疗的病人,MUCP是判定需要置入人工括约肌,还是膀胱颈悬吊术的良好指征。在贮尿器压力低、容量良好的情况下,如果MUCP超过50cmH20,则患者不会产生尿失禁。
第1次检查提示有异常但不能确定其原因,或存在技术问题无法正确分析数据时,应该重复进行尿动力检查。如果检查没有得出结论、未能清楚回答尿动力学问题,而又要计划行侵入性的治疗,也应该重复尿动力学检查。因此研究中分析信号、及时记录是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尿动力学检查是高质量的、能回答尿动力问题、能解释患者的临床问题。因此推荐:检查结束后要在患者离开尿动力检查室前立刻记录和分析检查结果,这样如果需要,还可以进行第2次检查。
对一次好的尿动力检查,结果分析容易且直观。易于分析是规范化尿动力检查的主要标准。规范化尿动力研究易于阅读,任何一名有经验的尿动力医师从中会提取相同的结果、得出相同的结论。如果用电脑分析,高质量的数据就显得更为重要。在检查中要尽量获取高质量的数据,这在分析数据时会有很大帮助。尿动力仪器和软件的发展应使研究者能实时进行质量控制。对动态尿动力检查结果的分析存在一些问题,因为不能进行实时质量评价,分析要耗费时间。因此,要求患者在另外时间回访,必要时重复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