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看到琼瑶阿姨过世的消息,第一时间没敢相信,因为现在自媒体假消息满天飞,很多名人都在自媒体上死过不止一次了,必须慎重。直到看到各大官媒都已经报道,这才相信这是真的。
上世纪八十年代,国门刚刚打开不久的时候,当时有三个港台作家,对内地几代人几乎是同时产生巨大影响,成为他们共同的文化偶像。这三位分别是金庸、琼瑶和高阳,当然他们是整个华人文化圈共同的偶像级人物。当时有一句话,有村镇处有金庸,有水井处有高阳。
您要这么看,在华人文化圈里琼瑶的地位没有那两位高,但在内地,琼瑶阿姨的影响力是远远超过高阳先生的,以至于跟金大侠也能一较短长,也正常,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文化氛围。
这三位对我来说,其影响力排一下,金大侠自然居首,这个毋庸置疑,再往后不得不说对琼瑶阿姨作品的印象也是超过高阳先生的,高阳先生我是断断续续看过他几部小说作品。琼瑶阿姨的小说原作几乎没看过,除了在电视台帮忙的时候,没事闲着的时候,手边实在没什么可看的,桌上放着一本不知道谁的《烟雨濛濛》,拿着看了半本。
但琼瑶阿姨的电视剧我还真完整看过好几部,父母看,那会儿家里也没什么其它娱乐方式,就跟着看呗,总比复习功课有点意思吧。而且那会儿大家都只能通过看电视娱乐一下,电视剧火那是真的火,第二天到学校是要讨论的,男同学也讨论琼瑶剧,你更得跟女同学有话说不是?你要没看过那剧,你就基本被排除在班级社交圈子之外,冲这个也得看。因为看琼瑶阿姨的剧,我知道了孙元良的公子秦汉,知道了刘雪华、金铭、陈德容、咆哮天王马景涛。琼瑶阿姨准确地抓住了电视剧这个媒介,一下子让自己在大陆大火特火,这也是她在大陆知名度远远超出高阳先生的原因。
琼瑶阿姨和金大侠在创作理念上也有相似之处,都是在创作已经极其成熟的情况下突然改变风格,而且大获成功。金大侠不用说了,《鹿鼎记》深入人心。琼瑶阿姨在拍了无数部虽然也是大团圆结局但过程无比苦情的电视剧之后,发现这个路子已经走到头了,观众早就审美疲劳了,一部“还珠格格”横空出世,主打喜剧,一下子再次人气爆棚。而且我看还珠格格的时候,我就感觉小燕子有几分韦小宝的影子,不知道琼瑶阿姨是否有所借鉴。而且琼瑶阿姨在金大侠的基础上又近了一步,金大侠的所有作品改变成电视剧,风格和原作都是一致的,琼瑶阿姨在“还珠格格”大获成功之后,把苦情作品《烟雨濛濛》改成了风格轻松愉快的“情深深雨濛濛”,可以说除了几个主要人物的名字一样以外,完全就是另一部作品,但也大受欢迎,她是把准了市场的脉了。
随着琼瑶阿姨的离去,上述三位大家都已经作古,一个时代就此结束。这其实更多的是从内地读者观众认知来说的。因为对我们来说,1949年前后就是两个时代,特别是1949年以前和改革开放以后,更是完全不同的年代,在这个意义上来说,这三位都是跨时代的时代人物,特殊的一个人群。当然,这样的名人还有很多,宋美龄活到了二十一世纪,张学良喜欢听周杰伦的歌,金大侠的表哥是徐志摩。
琼瑶阿姨也经历过抗战,衡阳会战的时候跟着父母躲避战火,她写过回忆文章,而随着她的离去,这样跨时代的名人几乎就都离开这个世界了,其他也有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但缺乏相关表述,从这个意义上说,就是一个时代就此落下帷幕。
看新闻称琼瑶阿姨是轻生,我觉得这话也对也不准确,她确实是自杀的。但轻生的概念是在人生还朝气蓬勃,充满希望的时候因为某种原因主动结束自己的生命,带着可惜的意味。但琼瑶阿姨是在86岁高龄时,因为身体机能的衰退,在人生基本看到尽头的情况下,主动选择离开。当然,她上高中时曾经因为成绩不好两次自杀未遂,结果是放弃上大学的打算,投身创作,说明琼瑶阿姨确实经常想到自杀。但在如此高龄的时候,主动选择结束生命的时刻,未尝不是一种洒脱,看她留下的这封信是这样的写的:“翩然是我最喜欢的两个字,代表的是自主、自在、自由的飞翔,优美而轻盈,我摆脱了逐渐让我痛苦的躯壳,翩然的化为雪花飞去了!这是我的愿望,死亡是每个人必经之路,也是最后一件大事。我不想听天由命,不想慢慢枯萎凋零,我想为这最后的大事作主。”
当初祖师奶奶在美国的最后时刻,画上浓妆,佩戴齐了首饰,穿上大红旗袍,躺在床上悄然而逝,谁又能说清楚到底是她真的预感到了死亡的时刻,还是主动选择的结果。
对于她们的选择,我是理解和支持的,翩然飞去吧。
请按住和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本人微信公众号,喜欢的请三连,您的转发是对我们最大的肯定,谢谢各位的鼓励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