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嘉莹先生过世,上一期专门缅怀了一下。我是真没想到,真有人想要通过贬低她来要流量,这人叫项立刚。
这人最早是通过鼓吹5G起家的,大约是觉得走这条路比较难,突然摇身一变,加入攫取爱国流量的行列,捧义和团,怼农夫山泉,叫嚣跟国际脱钩,一下子找到终南捷径,名气也上来了,收益自然也上来了。
这一嘴吃美了,您就开始什么流量都要啊。还你是学文学的,然后你看完了叶先生的制作,觉得在大陆优秀的研究者面前就是中等,普通教授。我受累问你一下,你要不百度,能说出几个你所谓的优秀研究者,这提法就有毛病,陈寅恪、钱钟书,谁管他们叫优秀的研究者?都叫大家、大师,你一张嘴来个研究者,倒是符合你没上过真正本科的特点。
不说您这个在大学里上过几天跟文学沾边的课程,一个连正式本科都不算的是不是也能叫学文学的,叶先生的研究那是当代中国古典诗词最高端的存在,你一个连文学的边都没挨上的,你说看不出好,那太对了。就跟一个华山派刚入门的弟子有幸观摩了华山论剑,然后回来说南帝北丐也没什么,都没看他们翻个跟头,打个飞脚,也没什么本事,很符合你这层次。
您话里话外嘲讽有不少人表示受教于她,好像是蹭热度。没错,你这蹭惯了热度的人太熟悉这个了。不否认有人蹭热度,但你说没看过她的著作就不能算受教于她,直接就显示了你的浅薄,连一字之师的典故都不了解吧,反正说这话的时候是想不起来。叶先生致力于让象牙塔中的学问走进大众,上一期说了她八十年代就给公众讲座普及诗词之学,即便不是古典文学研究者也能收获颇丰,这就叫深入浅出,这些人可能也没看过叶先生的著作,但完全可以说受教于叶先生。即便是看过叶先生的短视频,比如上一期说的“将进酒”那个,那都可以说是受教于叶先生。哪怕不同意叶先生的观点,这个完全允许,可以自由讨论交流,但这也算叶先生对他有所启发,也可以算是受教于叶先生,明白了吗?
然后您讽刺叶先生退休后回国,退休后回国怎么了?文学研究工作不是打铁炼钢,离开工厂就彻底放下了。文学研究工作是一生的事业,要在书斋中做一辈子的,而且年纪越大,学养越丰富,成果可能会更多,这一点项先生是不是不懂啊。而且叶先生在我国国门刚一打开的时候便回国,如果她更早回国,那还是那十年呢,除了把自己送进NP,还有什么意义吗?当然了,真要如此,项氏之流可就美了。而且叶先生给南开捐献巨款用于办学,没退休的项先生能做出这么大贡献吗?质疑人家退休回来,不懂装懂,可笑至极。
最可恨的,项立刚说什么中国人学习古典文学,在中小学就完成普及工作了,不需要大学里老师传播什么了。他要说普通人我还不说什么,他说中国人,照他这说法,各大学的中文系、文学院都可以停办了。可笑的是项先生还号称自己是学文学的,而且他是在人民大学,大学不用学古典文学,合着你认为自己学的也是垃圾,这个逻辑过于清奇了。
其实我也明白,项先生发表此论,纯粹是奔着他的基本盘受众去的。基本还是我说司马南那期说的那些“三低”人群。这个人群的特点是自己社会层次和收入水平低,看到成功人士本身就自带羡慕嫉妒恨,特别是人家在国外就功成名就,回来了远接高迎,不服不忿啊。同时以他们的知识水平和学历层次,也确实不知道文学文化研究的意义,用他们的话讲叫“不当吃不当喝”。家里连本书都没有,所以对于文学历史等方面资深学者也缺乏基本的了解,总觉得这有什么啊?!当然,他们肯定是没有受教于叶先生的,他们的古典文学普及从投胎时就结束了,项先生定点投喂,就是奔着他们去的,要的就是流量和利益,和他捧义和团、鼓吹脱钩的动机是一脉相承的,没办法,就有那么多人吃这个。
请按住和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本人微信公众号,喜欢的请三连,您的转发是对我们最大的肯定,谢谢各位的鼓励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