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答案是;没办法,相声就不要上央视春晚了,甚至可以更进一步,语言类节目可以告别春晚了。
春晚的节目当中,受到审查标准影响最大的就是语言类节目,用一句您熟悉的话说就是戴着镣铐跳舞。
我同意岳云鹏就不要再上春晚了,让德云社上春晚不会有好相声那期也说了,二十多年前是电视相声的时代,语言类节目演员一年都要跟电视台的节目打交道,春晚上拿出好节目,就能够在之后一年的电视节目当中增加出场露脸的频率和演出费用,再加上体制内的身份,既有工资还有规定的创作任务,所以他必须重视春晚,拿出几个月时间专门创作春晚相声。虽然是带着镣铐跳舞,但你只要肯花工夫研究,总还是能有收获,带着镣铐也能把舞跳得有模有样。
但现在不一样了,现在以德云社为代表的体制外的演员,春晚并不能决定他后面一年在剧场演出的票价,他们上春晚更多的就是为了跟主流媒体搞好关系。而现在春晚的审查标准还在不断严格,过去就是讽刺的级别有限制,有春晚那天讽刺领导干部就只能到科级,不能到处级,现在是时间卡得越来越紧,作品台词的审查越来越细。像宇宙牌香烟、五官争功那样的时长给不了你了,1985年马三爷一高兴返了个场,现在绝对是天方夜谭。
打个比方,过去的审查标准相当于十斤的铐子镣子,二三十斤的枷,演员无限投入时间,还能拿出基本像样的作品。现在是带着二十斤的铐子镣子,六十斤的大枷,演员还不能投入无限的时间,只能是在年底频繁的演出(年底比平时演出还得多,正是挣钱的时候)当中抽出一定时间进行春晚相声创作,所以作品质量就更加无法保障。
所以现在可以这么说,在文化市场逐渐成熟,文化产业不断繁荣的情况下,演员搭上无数时间全身心投入春晚相声创作、春晚节目审查标准不变、拿出高质量的春晚相声作品,这三样基本可以说是一个不可能三角。
在这个不可能三角里,现在体制外相声演员,你让他专门拿出时间什么都不干,就创作春晚相声,这个是“臣妾做不到”;降低春晚相声审查标准,这个也是想多了;这两个条件都实现不了,那就只能牺牲节目质量了。
春晚的导演都不傻,能指导春晚的都是有水平的,对这个局面也是心知肚明,节目质量上不能做太高的要求。这就是双方给个面子的事,人家就是为了跟你维持个好的关系,这个需求跟过去的演员为了未来一年电视相声的出镜率和身价比起来,渴求度低得多。你要是对他的节目要求太高了,逼得对方实在实现不了,人家只能不上这个春晚了,关系的事以后再说吧。好在现在春晚的终极审查者重点考虑的也不是节目能不能逗笑观众,更看重的是节目的宣传功能,还有就是平稳不捅娄子,这两样都能满足就成了,笑果的事有现场效果解决,于是春晚的语言类节目也就这样了。
所以我说央视春晚就不要再上语言类节目了,与其互相为难,不如一别两宽,给其他节目多一些时间。主要上歌舞、戏曲、魔术杂技节目,最近春晚上火了的节目基本都是这一类节目,比如“俏夕阳”、“千手观音”和“只此青绿”,这些节目也基本上不存在过不了审查的问题,也不指着这些节目教育观众。老郭这句话说的对,看十几个人骑自行车你受什么教育了?而且像最近特别火的唱秦腔的安万先生,你在春晚给他二十分钟,让他拿出专门的时间全力以赴创作春晚作品,安万先生肯定愿意,拿出来的肯定千锤万凿出深山的精品,他现在的阶段还是挺需要春晚这个舞台的,演完了火上加火,说不定能在东部大城市卖票巡演。把舞台留给真正需要他的人,两边都高兴,何乐不为。
您就是要宣传教育功能,可以上一些民俗文化类、中外文化交流类乃至于宣传中华深厚历史文化的节目,这是多好的爱国主义教育。
所以我觉得语言类节目真的告别春晚,说不定还是春晚涅槃重生的转折点也未可知,现在央视的中秋等晚会都不用语言类节目了,就剩春晚,也没必要如此坚持。
观众也不用担心电视上没有语言类节目,地方台创作环境宽松得多,还可以上语言类节目嘛。种种原因不进剧场的,您还可以在电视上看到比较不错的语言类节目,比在央视春晚看那个乐不出来的也强多了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