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在全面收集、梳理现有材料和吸收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考古学方法,对金墓的形制与结构、随葬器物、装饰内容、分区与分期,以及墓主族别、葬俗、等级差异等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同时,结合文献记载和相关史学研究成果,以考古学的视角,对墓葬所反映的金代社会组织结构、民族构成、社会阶层等问题作了深入探讨。通过对物质文化遗存的研究和解读,本书进一步揭示了金代社会的发展和演进历程。
【作者简介】
赵永军,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北方文物》主编,研究馆员,历史学博士。黑龙江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考古学系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黑龙江省领军人才梯队——“中国考古(黑龙江考古)”学科带头人,文化部优秀专家,黑龙江文化名家暨“六个一批”人才,享受黑龙江省政府特殊津贴。自2013年始,领衔主持国家重点大遗址保护与考古项目——金上京遗址考古发掘与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专项研究项目1项,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和黑龙江省社科规划项目各1项。学术视野宽泛,在考古学多个领域均有建树,先后涉猎史前考古、渤海考古、金代考古等学术研究,特别是在金代考古研究领域,取得了较为突出的学术成就。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 1
第一节 金墓发现与研究简史 / 4
一、金墓早期著录与调查 / 4
二、金墓发现与研究 / 7
第二节 研究思路 / 27
第二章 金墓形制与结构 / 29
第一节 竖穴类墓 / 31
一、土坑墓 / 31
二、瓮棺墓 / 32
三、木棺墓 / 33
四、石棺墓 / 35
五、木椁墓 / 35
六、石椁墓 / 37
七、砖椁墓 / 39
八、砖石(合筑)椁墓 / 39
九、石函墓 / 41
第二节 室类墓 / 41
一、土洞墓 / 42
二、石室墓 / 44
三、砖室墓 / 46
四、砖石(混筑)室墓 / 50
五、崖洞墓(瘗窟) / 52
第三章 金墓随葬器物研究 / 53
第一节 陶瓷器历时性分析 / 55
一、鸡腿坛 / 55
二、小口瓶(梅瓶) / 57
三、长颈瓶 / 59
四、荷形口瓜棱瓶 / 59
五、执壶 / 61
六、无耳壶 / 62
七、双(三)系瓶 / 64
八、双系罐 / 64
九、瓜棱罐 / 67
十、罐 / 69
十一、碗 / 72
十二、钵 / 74
十三、盘 / 76
十四、盆 / 78
十五、釜(鋬锅) / 79
十六、鼎 / 80
十七、鋬耳洗 / 82
十八、平底锅(熨斗) / 84
十九、灯盏 / 84
二十、烛台 / 87
二十一、带盖罐 / 87
二十二、枕 / 89
第二节 其他随葬器物分析 / 94
一、铜镜 / 94
二、圆形铁镜 / 103
三、铁釜 / 103目 录 3
四、铁(铜)三足釜 / 103
第四章 金墓墓葬装饰研究 / 107
第一节 砖雕内容研究 / 109
一、墓主人图 / 109
二、“妇人启门”图 / 112
三、侍从、武士图 / 113
四、家居生活图 / 114
五、出行图 / 114
六、孝行图 / 116
七、八仙图 / 117
八、散乐图 / 117
九、百戏图 / 119
十、杂剧图 / 120
十一、祥瑞图 / 121
十二、建筑家居装饰图 / 123
第二节 壁画内容研究 / 123
一、墓主人图 / 123
二、“妇人启门”图 / 126
三、侍从、武士图 / 126
四、家居生活图 / 126
五、出行图 / 127
六、孝行图 / 127
七、散乐图 / 129
八、百戏图 / 129
九、杂剧图 / 129
十、祥瑞图 / 131
十一、建筑家居装饰图 / 131
十二、天象图 / 131
第三节 石刻画像内容研究 / 133
一、墓主人图 / 133
二、“妇人启门”图 / 134
三、侍从、武士图 / 134
四、家居生活图 / 134
五、出行图 / 135
六、散乐图 / 136
七、四神、动物、花草图 / 136
八、孝行图 / 136
第四节 相关画像题材内涵探讨 / 137
一、关于“墓主人”图 / 137
二、关于“妇人启门”图 / 139
三、关于孝行图 / 140
四、关于八仙图 / 142
五、关于杂剧图 / 143
六、关于出行图 / 144
第五章 金墓分区与分期 / 145
第一节 分区与分期总论 / 147
第二节 东北地区 / 149
一、基本状况 / 149
二、各期特征 / 150
三、历史背景与区域特征分析 / 151
第三节 华北长城沿线地区 / 154
一、基本状况 / 154
二、各期特征 / 155
三、历史背景与区域特征分析 / 157
第四节 晋中、冀中南地区 / 160
一、基本状况 / 161
二、各期特征 / 161
三、历史背景与区域特征分析 / 163
第五节 豫东、山东地区 / 166
一、基本状况 / 166
二、各期特征 / 166
三、历史背景与区域特征分析 / 168
第六节 晋南、豫西地区 / 169
一、基本状况 / 169
二、各期特征 / 170
三、历史背景与区域特征分析 / 172
第七节 陇东、陕西地区 / 175
一、基本状况 / 175
二、各期特征 / 176
三、历史背景与区域特征分析 / 177
第六章 金墓族别与葬俗 / 181
第一节 女真人墓 / 183
第二节 契丹人墓 / 188
第三节 汉人墓 / 191
一、Ⅰ区汉式墓葬制特征 / 191
二、Ⅱ区汉式墓葬制特征 / 192
三、Ⅲ区汉式墓葬制特征 / 192
四、Ⅳ区汉式墓葬制特征 / 193
五、Ⅴ区汉式墓葬制特征 / 193
六、Ⅵ区汉式墓葬制特征 / 193
第四节 相关葬俗考释 / 194
一、随葬铁牛、铁猪的习俗 / 194
二、墓内安置长生灯和金石的习俗 / 197
三、迁葬与合葬的习俗 / 198
第七章 金墓等级与社会阶层结构 / 203
第一节 神道碑和石像生 / 205
第二节 墓志和买地券 / 208
一、墓志 / 208
二、买地券 / 210
第三节 石椁墓等级 / 210
第四节 砖室墓等级 / 212
第五节 石室墓等级 / 214
第六节 其他类别墓葬 / 215
一、砖石(合筑)椁墓 / 215
二、砖石(混筑)室墓 / 216
三、土洞墓 / 216
四、石棺墓 / 216
五、石函墓 / 216
六、砖椁墓 / 217
七、木椁墓 / 217
八、木棺墓 / 217
九、土坑墓 / 217
第七节 佛教和道教人士墓葬 / 217
一、佛教人士(僧侣)墓葬 / 218
二、道教人士(道士)墓葬 / 220
第八章 结语 / 221
附表 / 226
参考文献 / 349
后记 / 369
出版信息
著者 赵永军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ISBN 9787573214263
版次 1
包装 精装
开本 16开
出版时间 2024-12-01
用纸 胶版纸
页数 380
套装数量 0
字数 462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