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希|《窝阔台汗时代大蒙古国研究》

学术   2025-01-25 12:32   四川  




【内容简介】

窝阔台是大蒙古国时期的第二任大汗。他前承成吉思汗未竟之业,后启大蒙古国建制之端,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学界目前鲜有对该人物及其时代的研究论著。本书从军事安排、行政体系、经济举措及家族关系等方面,分析窝阔台汗对大蒙古国的统治方式和这一时期的国家变化。窝阔台成功处理了幼子势力带来的威胁,维护了汗权独尊和中央集权,构建了大蒙古国的制度框架,大量吸纳外部的人员、制度,推动了大蒙古国的持续发展。窝阔台为后继的蒙古大汗处理内外事务提供了丰富经验。


【作者简介】

陈希,山西太原人。本科毕业于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后入选博雅博士后,进入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工作;2023年人职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研究方向为蒙元史、波斯文历史文献及元代中外关系。曾在《西域研究》《文史》《元史及民族与边疆研究集刊》《西域历史语言研究集刊》等刊物发表文章。先后获得第九届“全国史学新秀奖”二等奖、北京大学第十四届史学论坛一等奖、北京大学2021年校级优秀博士学位论文、首届“青年学者论坛”二等奖等奖项和荣誉。


【目录】

绪论

一 选题缘起

二 研究综述

三 研究视角与史料利用

四 篇章安排

第一章 窝阔台登上汗位

第一节 成吉思汗继承人的确立

一 不同史料对“立储”的记述

二 分封术赤、察合台的时间与条件

三 成吉思汗选择窝阔台的原因

第二节 窝阔台的即位过程

一 即位之前:拖雷监国与耶律楚材的活动

二 即位的过程和仪式

三 窝阔台对成吉思汗的继承

小结

第二章 窝阔台汗时期的军事安排

第一节 蒙古千户的发展——以“窝阔台合罕异密”名录为线索

一 《五世系·蒙古世系》的“窝阔台合罕异密”名录

二 大汗直接控制的旧有千户

三 新增将领及探马赤军的扩建

第二节 汉军万户的整编和安排

一 “七万户”的设立时间及人选

二 攻蜀“七万户”的构成

三 张柔“八万户”及辽东诸万户

四 窝阔台对汉地万户的安排

第三节 绰儿马罕西征诸军将领

一 蒙格秃所部与斡豁秃儿其人

二 答亦儿身份及所率军队

三 随绰儿马罕出征伊朗地区的军队将领

四 南高加索地区的军事将领

五 军队扩建后的君臣关系

第四节 窝阔台汗的军事构想

一 对成吉思汗战略的发展:完成灭金

二 窝阔台汗的军事谋划:长子西征与攻打南宋

小结

第三章 窝阔台汗时期的行政体系

第一节 窝阔台时期的中枢官员

一 窝阔台时期的重臣必闭赤

二 窝阔台时期的大断事官

三 重臣必阔赤带来的政治经验

第二节 国家行政体系的初建

一 行省级别长官的设立

二 达鲁花赤的设置

三 行政体系的成因与特点(一)

第三节 其他行政主体及官职设置

一 诸王兀鲁思及食邑投下设官

二 军队设官与军事行省

三 地方政权与其他机构

四 行政体系的成因与特点(二)

第四节 呼罗珊行政体系的建立——以《世界征服者史》为线索

一 成帖木儿任职时期:从军事经略到行政管理

二 阔儿吉思执政时期:地区行政架构基本建立

三 阿儿浑接管时期:地方显贵的直接参与

小结

第四章 窝阔台汗时期的经济举措

第一节 税收与商贸:草原与西域的经济发展

一 定居地区的赋役税目

二 斡脱商人、贸易与手工业:统治者支持下的新发展

第二节 金朝故地的赋役征收与食邑分封

一 征发赋税、兵员的情况与目的

二 《元史·食货志》赐户名单再考察

第三节 作为财富中心的新都城

一 营建万安宫的经济目的

二 和林城的财富积累

三 和林城财富的用途

第四节 获得经济优待的群体

一 教士经济优待政策的制度来源

二 统治者保护宗教的目的与途径

三 儒士经济待遇的获得

小结

第五章 窝阔台汗的家族关系

第一节 窝阔台对诸子的安排

一 汗位继承人的选择

二 贵由与阔端的地位

三 哈剌察儿的活动

第二节 窝阔台与拖雷家族

一 拖雷之死:汗权最大威胁的解除

二 软硬兼施:灵活处理其他宗亲关系

三 余威仍在:对拖雷家族的持续威慑

小结

结论

附录 窝阔台家族的女性与姻亲

一 《五世系》所见窝阔台家族公主姻亲

二 窝阔台家族公主姻亲关系的特点

三 传统姻亲部族(家族)的政治作用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前言/序言】

窝阔台(Okodei, 1186- 1241),成吉思汗第三子 ,大蒙古国(Yeke M0ngghol Ulus)第二任大 汗,元朝追奉庙号太宗。在 汗位十三年(1229-1241) ,是大蒙古国由漠北草原游 牧政权发展为横跨亚欧世界 帝国的关键时期。在以往的 学术研究和公众视野中,窝 阔台的形象长期被成吉思汗 、忽必烈遮蔽,甚至因蒙古 汗统更易的原因受到一定矮 化。对窝阔台统治下的大蒙 古国历史,也一直缺乏全面 、系统的研究。长期以来, 中外各国出版的成吉思汗传 记多达近百部,忽必烈传记 也有若干部,但似乎却没有 出版过任何一部窝阔台传记 ,就充分说明上述问题。 窝阔台究竟是怎样一位 统治者?他的历史作用和地 位当真如此无足轻重吗?蒙 元文献中保存着一些对他的 评价,主要是称赞他宽厚、 慷慨。这大约是相对于前后 几位大汗而言,虽有根据, 可能也不无溢美。波斯史家 拉施特在《史集·窝阔台合 罕纪》中,就记载了他曾有 过令人惊骇的残暴之举。比 较之下,更加具体、明确, 也更有参考价值的是《元朝 秘史》第281节所载窝阔台 的自我鉴定: 斡歌歹皇帝说: 自坐我父亲大位之后, 添了四件勾当。一件,平了 金国;一件,立了站赤;一 件,无水处教穿了井;一件 ,各城池内立探马赤镇守了 。 差了四件。一件,既嗣 大位,沉湎于酒;一件,听 信妇人言语,取斡赤斤叔叔 百姓的女子;一件,将有忠 义的朵豁勒忽,因私恨阴害 了;一件,将天生的野兽, 恐走入兄弟之国,筑墙寨围 拦住,致有怨言。 现存《元朝秘史》共282 节,其中第269-281共13节 记载窝阔台统治时期史事。 一般认为,这部分内容是在 蒙哥汗时期(1251-1259) 写成的。此时蒙古汗统已由 窝阔台系转至拖雷系,《元 朝秘史》在书写和加工过程 中出现了贬抑窝阔台的倾向 ,因此上引这段话不会含有 溢美成分。无论它是否为窝 阔台原话,都至少能够反映 拖雷系统治下蒙元官方历史 书写对窝阔台的评价和定位 。通过这段话,可以看出以 下三方面问题: 一、四项业绩充分说明 窝阔台对大蒙古国贡献巨大 。灭金战役为祖先报了世仇 ,是成吉思汗未及完成的既 定任务。建立驿站交通系统 和探马赤军镇戍体系,有力 地维护和巩固了蒙古对广大 新占领地区的有效统治。较 少被人关注的“无水处教穿 了井”,如韩儒林先生所揭 示,是扩大牧场面积,发展 草原畜牧业的重要举措。这 四项业绩中的任何一项,意 义都是不容低估的。 二、四项错误中,第一 项属于个人品行方面的问题 ,在当时的蒙古人看来未必 严重。后三项都是与蒙古上 层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有关的 个案事件,造成了不同程度 的负面影响,但就重要性而 言毕竟不能与四项业绩相比 。作为第二任大汗,窝阔台 的威望和震慑力远远不及大 蒙古国创建者成吉思汗,必 须耗费大量精力处理上层统 治集团内部关系,特别是与 宗亲贵族的关系。换个角度 说,在这样的前提下,仍然 能够将成吉思汗的事业发扬 光大,尤为不易。 三、大约出于贬抑窝阔 台的意图,《元朝秘史》对 他的业绩和错误各举四项, 以显对称(当然也可能原本 就是窝阔台自谦之辞)。如 果验诸史实,就会知道所举 业绩并不完备,至少还可以 增加两项:即营建都城哈剌 和林和发动第二次西征。就 表面而言,这两项业绩被漏 掉或许不无理由。哈剌和林 作为大蒙古国首都基本是礼 仪性和象征性的,包括大汗 在内的蒙古人一般并不在城 中居住;第二次西征也不像 灭金之役那样具有为祖先复 仇的特殊性质。但从较长时 段来看,作为已经征服并统 治着大片农耕地区的大帝国 ,营建都城是必然要完成的 关键性任务。第二次西征则 开创了蒙古对外战争的新形 态,即发动战争无需具体理 由,而是为了完成上天赋予 的征服使命,凡属未曾归附 的“不庭之国”皆加征讨。因 此,应当认为《元朝秘史》 忽略的两项业绩,与其列举 的四项相比,其重要程度毫 不逊色。 总之,相信不会有人否 定这样一个结论:窝阔台统 治的十三年对于大蒙古国的 稳定和发展至关重要。具体 来说,成吉思汗的业绩,主 要是成功地统一漠北草原, 随之对外征服大片农耕地区 。而在窝阔台统治下,不仅 继续扩大征服范围,而且还 对大部分被征服地区实施了 有效管理,将其与漠北草原 腹地初步捏合成型,从而真 正建立起一个空前庞大的帝 国。在人类历史上,这样规 模庞大帝国的建立和稳定发 展,从来都不是一位杰出君 主或一代人的事情。许多在 军事征服基础上迅速崛起的 政权,貌似强大,不可一世 ,但却昙花倏现,很快走向 分裂和覆亡。与它们相比, 大蒙古国显然是军事征服政 权成功发展的典范,而这至 少是成吉思汗和窝阔台两代 统治者前后相承努力经营的 结果。窝阔台在蒙古诸汗中 首次拥有“合罕”尊号,并非 偶然。当然也需要指出,以 上所谓业绩云云,完全是从 大蒙古国视角出发的。对于 广大被征服地区的人民而言 ,蒙古统治者的征服、奴役 之类“业绩”通常意味着无妄 之灾,这就是另外一方


出版信息

著者 陈希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ISBN 9787522744117

版次 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开

出版时间 2024-11-01

页数 397

套装数量 0

字数 370000

正文语种 中文




汉宋史研究探骊
学习历史,开拓视野,秉持“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最新文章